大家瞧着她十分可爱,都不拘束她,只是笑着任由她打断了一回,又继续看下去,再接着两首,分别是《问jú》和《簪jú》。此后是两首连在一起的,叫做《jú影》、《jú梦》。末卷便以《残jú》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宁珊看的暗暗点头,心道:这帮女孩子们的才华确实不输前世他家中姐妹,只是如今世道不同了,现在世人对于女子约束颇多,她们这些诗词,作的再好也只能在闺阁赏玩,一旦流传出去,那是非要遭人口舌不可的,倒是可惜了这般的才华。
原本探chūn想出诗社这个主意的时候,还想说既然大家开了诗社,都做了诗翁,就该把这那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然而今日又宁珊在场,她怕说错话,糟了厌恶,便没有再提。反倒是宁珊建议道:“你们也不必用自己的名字来作诗,起个别名,或是诗号写在稿子上,只有你们自己知道的,也不怕别人看了去,岂不放心?”宝玉把大观园中女孩儿们的诗作传的满京城都知道,宁珊自然也听说过,他可不想自己的妹妹也遭到这般恶待。
迎chūn笑道:“林妹妹和宝姐姐两个人就不提了,三妹妹倒也罢了,只是我和惜儿却不大会作诗,白起个号占着做什么?”她一时还没想通,只是觉得自己那点子诗才实在不配得一个诗翁的名号罢了。
宁珊笑着摸摸她的头,看着越发活泼的迎chūn,不禁想起前世的小妹,家中最小的嫡女,深受合族宠爱,幼时被独孤皇后接进宫去抚养了几年,长大后,连隋炀帝都赞她是大隋朝第一美人,才及笄就封为郡主,乃是隋朝出了名的宁珂郡主,聪明活泼,又古灵jīng怪的。对内天真俏皮,对外刚烈果断,便是隋炀帝的几个女儿都不及她。
想起那无缘再见的小妹,宁珊便对迎chūn道:“你就随我姓,起个诗号叫宁珂便是了。”说着,提笔在迎chūn择定的诗题《供jú》下面写了一个“珂”字。
迎chūn虽不明白其中真意,却十分激动,脸颊扬起一抹绯红,更增艳丽。几个有哥哥,却没有这等优待的姑娘——宝钗、探chūn和惜chūn都看的无比羡慕。林黛玉更是早早自怜身世,凄苦万分。
惜chūn小声叫道:“我也想借姐姐的光儿,起一个诗号好不好?”
迎chūn抬头看看宁珊,不知道他是否愿意让惜chūn借这一个光儿。宁珊笑笑,道:“你不怕你爹爹你哥哥生气,我就把姓氏借给你用。”
惜chūn甩甩小辫子,欢快道:“我爹爹再不管我的,我哥哥只怕我不贴着宁大哥哥呢。那么我要叫宁什么呢?宁静?宁安倒是好意味,可是字又对不上。”说着,满眼期待的看向宁珊。
宁珊略想一想,道:“便是你说你爹爹哥哥不介意,总归是不大好的,好在是个诗号,别处也不用,将来你及笄了,自然有你父亲给你取字,那么暂且就叫宁琋吧。”
惜chūn问明了是哪一个字,欢快的跑上前,拿笔勾了“惜”字,换成“琋”字,开开心心的站到迎chūn旁边,小声笑道:“以后我叫你珂姐姐可好?”
迎chūn也悄声笑道:“咱们在外人面前这么叫,省的被人知道了rǔ名,若只是旁的姑娘家倒也罢了,就怕有那嘴快的,说出去给兄弟们听,那就不好了。”这话同时带上了两个人——宝玉和湘云,都是口没遮拦的类型。只是湘云最多不过在家中说一说,顶了天儿的是史家的几个小爷知道贾家姑娘们的闺名,但宝玉疯起来可是闹得满京城的纨绔子弟都念着大观园女儿们作的诗词的。
黛玉满眼艳羡,却也知道她是无论如何靠不上去的,便随手写了一个“颦”字,这本是她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宝玉硬要给她起的字,后来不知怎么就叫开了。如今她没心思多想,便随笔写了下去。跟着教养嬷嬷时日尚浅的黛玉还不知道,女子的字只能及笄之后由父亲或者丈夫来取,是万万没有旁的男子随口一个玩笑就定下女子表字的道理的。
宝钗跟着在后面只写了一个薛字,她也没有理由去蹭着宁珊给自己起个诗号,也没那个心思去羡慕迎chūn和惜chūn。哥哥和哥哥是不一样的,这个道理,她从小就懂了。毕竟全金陵,再没有比他哥哥薛大傻子更憨傻痴愚的呆子了,连她父亲生前都放弃了这个儿子,一心只教导她,设法安排她小选入宫,不是指望她将来有多么光宗耀祖,只希望最起码能保住皇商的牌子,让本身就处在四大家族最末端的薛家不至于彻底败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