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计算周密,抵不得突来一变。原本千岛湖中诸事已毕,只差扫尾,杨逸飞估算的三日之期本该足够。不想前往商会之时,恰遇周墨亲身回转,约人会面,唤了杨逸飞同去。
师命难违,杨逸飞少不得恭敬随行,往一处荒岛上见了位不僧、不道、不俗的怪人。会面乃是师长一辈中事,不与他什么相gān,唯临别时,那怪人赠了一卷丝绢算是打赏小辈的见面礼,周墨在旁不置可否,杨逸飞只好道谢收了,师徒二人才又回转。
这一来一去,路上耽搁两日,再动身回长歌门,已是五天之后。眼看除夕将至,贫富人家,无不喧腾筹备起来。那一艘返家的大船,就在连绵的节庆气氛中,悠然扬帆。
杨逸飞归心似箭,此时也只能按部就班随船慢走,好在这一遭回程,再没什么突发人事前来扰他。杨逸飞独据了船中最宽敞舒适的一间舱室,窗外白làng拥栏,水声连绵规律,不知不觉中催生睡意,叫他一手扶头,就倚在案几边小寐过去。
梦者往往不知身是梦,亦不知真幻颠倒行径。杨逸飞一觉入了黑甜,神思倒觉得十分清醒明白。看身遭处地,乃是有星无月的暗夜,茫茫楼台亭池之间。只是亭台等物,又似熟悉又有几分陌生,难唤其名。
不知所谓随意前行,走了许久,前方隐约有光。杨逸飞心中念动,立刻驱光而去,不想才迈出几步,光亮已在面前,一同入眼的,还有冲天大火。火光之下,人头攒动,乱作一团,拼斗者有之,逃命者亦有之,还有许多人东倒西歪在地面墙角廊下,或伤或亡,一派láng藉。
杨逸飞大吃一惊,再定睛细看,场中除一伙黑衣覆面凶徒大肆砍杀伤人外,其余大多身着白衣黛袍,正是长歌门中最熟悉不过的装束。但长歌门人虽多,却非人人习武,个个cao刀,尚有许多手无缚jī之力的文生,在那些黑衣人屠刀之下,血光惨厉,一片凄声。
何尝见过门中这般惨状,杨逸飞心头一股血气直撞,顿时就要飞身冲入。但身还未动,斜刺里不远处忽听一名妇人声嘶力竭大喊:“宝儿!宝儿!往后面去,找你梅叔叔!”
杨逸飞一愣,匆忙扭头,就见一处黑暗门廊下,数名长歌弟子簇拥着一小群妇孺且战且退,láng狈万分。更一名三两岁幼童,慌乱中被冲散出了人群,正呆站在长廊与拱门错开之处,不知所措,qíng况已是凶险万分。蓦的,人影一闪,一名青年女子身形疾快,脱出前方战团,鞋尖在一条残柱上借力一点,直扑幼童身边,一把抄起,就地护在怀中一滚,一阵叮当声响后,身后地面已是cha入数枚箭矢,端的千钧一发。
看到此杨逸飞再顾不得别处,飞步急冲过去,拦在抱着幼童起身的青年女子前面。对面已有两名黑衣人潜行追来,一起一动间可见身手不俗,杀气冲天。杨逸飞怒喝一声:“恶人退开!”他手中无琴剑,起掌便是凝气成刃,当头削抹,毫不留qíng。不想那两名黑衣人对他的拦阻视若无睹,各持兵刃攻上,随后一声金铁jiāo击,却是青年女子一手抱着幼童,另一手擎出一柄短剑,招架住两人。双方稍住停顿,立刻又战在一处。
战团顷刻便从杨逸飞身边挪开,连着长廊上撤退的小股人马都没入了后一重院落。杨逸飞呆站在原地,有些糊涂的摊开手看了看,又猛的扭头,冲着已经看不到人影的黑dòngdòng拱门后大喊了几声:“哥!阿娘!吉姨!梅先生!”
没一人应他,前面院子中的乱斗声似乎也在瞬间消失,红艳的火光与血色在飞快消退,渐近归无,然后,重又剩下满院黑暗宁静,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杨逸飞终于渐渐记起来了,自己身在的位置,乃是长歌门最中心一带的漱心堂前,屋舍应是都用心翻修过,花木整齐,雕栏玉砌,艳阳生chūn高悬头顶,毫无一丝血腥气息。
这一片的艳阳天下,身后门dòng处有轻轻的脚步声踢踏。回过头,就见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抱琴垂头而来,乌鸦鸦的头发齐眉,模糊了五官,却叫杨逸飞心中疾跳。只是那小孩子,一步步的,不抬头,也不开口,抱着架对他来说实在有些大了的琴,就那么慢慢的,走过去了。他的去处也非是阳光灿烂照耀下的堂阁,而是背光廊下,浓浓如夜的yīn影中,悄然没入。而这不长不短的一段距离,杨逸飞不自觉的举步相随,却像是没有分毫的存在感,不曾得到半分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