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_作者:采枫(217)

  谢知非点点头:“有!”

  这时候的狄青还是韩琦的部下,虽有能力却没施展的机会。虽然厌烦宋廷对武将的打压,可谢知非依旧希望在他走后,天生就有大将之才的狄青能无fèng衔接,坐上枢密使的职务,因此谢知非对赵祯建议道:“臣举荐延州指挥使,狄青!”

  这天下间,小人结朋君子结党,官官相护实是常态,更何况在宋朝这个优待士大夫的qíng况下,虽然文人相轻,但面对外的时候确是一致的。

  听到谢知非举荐一个自己不知道的人,其他人原本还有所迟疑,毕竟韩琦这人胜绩不小,败绩也很大,此时也立刻复议起枢密副使起来,列举韩琦诸多优点。

  枢密副使熟悉各军将领,自然知道狄青是谁,不过是个犯罪之后刺字充军的农家子,即便有些战功又岂能是能统帅大军的人选。

  枢密副使冷哼一声,皱眉道:“一个无名小卒,何以担此大任!”

  众人意见分为两批,赵祯一时为难起来: “……”

  狄青指个人既然能得谢知非举荐,就说明这人只有点本事,可他实在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可韩琦实在不是好人选,只是除了韩琦又没有其他人可选,这实在是为难。

  赵祯直觉晴天霹雳:难不成,他大宋真快到无将可用的地步了?

  杨轩并不在议事殿,否则此刻又会将所有人的pào火吸引在自己身上,没有杨轩助阵,谢知非只能自己想办法来劝赵祯:“陛下,领兵与领军有极大的差异,韩琦韩大人可以领兵,但却不能领军。”

  整个议事殿,论带军,纯以军工居职枢密使的谢知非虽然话语权微小,但含金量很大。赵祯听后虽觉疑惑,不知其中区别,但也问道:“此言何解?”

  为了训练谢知非抗pào火能力,杨轩私下没少拉着谢知非清谈,清谈这东西类似于是辩论。

  杨轩曾告诉谢知非,只要自己弄一个让对手很难驳斥的论点,并让别人跟着自己走,那便赢了。因此谢知非直接搬出一个玄之又玄,辩无可辩的天赋论,对赵祯道:“领兵可凭学识经验,可以带万余人前线作战,并常有胜迹。而领十万人以上的大军则是调兵遣将、掌控全局,这与经验无关,乃与天赋悟xing有关,非人力所能及也。”

  说完,谢知非还来了一个大方的反问:“敢问陛下,古往今来,名震千古的大将有多少是累积经验而来的?”

  ——古往今来,名震千古的大将也就那么多。一小半出自微末还可以说是经验积累,有一大半都是自成一派空降而去,既然是空降自然谈不上经验。

  赵祯皱眉不语:“……”

  说了这些论点,还要说出对方之法行不通的论据,谢知非斩钉截铁的说道:“况且,此战其他人可取,韩大人绝对不能任主帅!”

  不待赵祯问,谢知非便继续往下说:“韩大人兵败好水川口,天下哀恸,如今他正需一场大战来洗刷自己身上的耻rǔ。此时若派韩大人为帅,必易贪功冒进,让辽军抓住时机设下埋伏,或会重现好水川口结局。”

  说得好有道理!

  赵祯顿时哑然:“……”

  好水川之战绝对是赵祯心中最疼惜的战争之一。

  当时赵祯力排众议,顶着压力顺了韩琦进攻的奏请,后来打败,战亡士兵的家人一路跟随,还有一些人披麻戴孝进入开封,那种压力赵祯实在不想尝试第二次:“那便依枢密使的意思,调狄青为帅,去北抗辽军。”

  见赵祯最终顺了谢知非的建议,枢密副使顿感不快。

  在枢密副使的心中,类似狄青这样出生地位的武人,实在不能托以重任。只是如今qiáng敌扣边,陛下心意已决,他总不能一直坚持己见,只能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办法来弥补:“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还请陛下派监军指挥作战。”

  “……”谢知非顿感无力,心qíng瞬间不好。

  这监军派过去,八成是拖后腿的。

  只不过在赵祯看来这注意非常好,狄青这个人他并不知道,派个自己熟悉的臣子去监军,最好不过。

  只不过监军的人选上,赵祯又迟疑了,他看向谢知非:“这监军之选。”

  谢知非抿了抿嘴,心里开始想怎么才能让赵祯打消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