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进展基本上和预期的一致,我军做到了出敌不意。正如毛泽东向志所说: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出其不意的攻击,“先决条件是优越的民众组织”。由于在老根据地行军作战,群众xing的消息封锁做得很好,敌人事先毫无所知。战斗打响后,宣泰之敌慌乱失措,刚到南通接任的敌第一绥区司令李默庵也莫测我军虚实。李默庵急令已开抵白蒲准备北犯的第四十九师主力于十四日缩回平cháo,以保南通。至十五日,一绥区才判明我军主力确在宣、泰,又急今第四十九师再次北进。这一缩一伸,白送给我军两天时间,而十五日晨,我第一师经一夜激战,已全歼宣家堡之敌第五十六团及山pào营,第六师也已基本上歼灭了泰兴之敌,敌人只剩下一个营部率少量残部负隅抵抗。各阻援部队都打击了援敌。鉴于我军已获得转移兵力的主动权,宣泰战斗遂告胜利结束。但留下第六师少数部队继续围攻泰兴城内少数残敌,给敌人以为我军主力仍在泰兴的假象,以作为下一次战斗的钓饵。这一仗,我攻城与打援部队歼敌整编结八十三师第十九旅的两个团和旅属山pào营及第六十三旅一个营,共三千余人。
这是苏中战役的首战,也是华中我军在解放战争迎击蒋军大举进攻的第一个胜利的战斗。我们的作战对象是由美国教官训练的、经过整编的美械化蒋军。对于这样的敌人能否战而胜之、攻而歼之,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未经实践证明的问题,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对此极为关注。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便亲拟电文询问:打的是否即整编第八十三师?该师被消灭了多少?尚存多少?……我们在清查了战果之后,一一作了汇报。
再胜如南
宣泰战斗结束的当天,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来电指示我军在南线须淮备连续作战。对于连续作战,我们是有准备的。在宣泰战斗的进程中,我们就分析了敌人可能的动向,筹划着下一步转用兵力的方向。此时,敌人虽遭到我军之打击,但他恃其兵力雄厚,又估计我军经宣泰一仗伤亡必大,便急调江南沿岸的整编第六十五师火速北渡长江,会同靖江的第九十九旅增援泰兴,并进犯huáng桥,以拖住我军的主力;同时又令第四十九师星夜疾进,企图乘虚夺我如皋城;然后,第四十九师从如皋,第六十五师从huáng桥,第八十三师从泰州,三面夹击我军。
这时候,我军有两个作战方向可供选择:
一个是打前来增援宣、泰的第六十五师和第九十九旅。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就近转用兵力,部队不会太疲劳,时间也比较充裕。缺点是这批敌人是来增援的,警觉xing必高,很可能一打就退,不易合围;或者打得相持不下,第四十九师得以乘机攻占如皋,使我军的侧后和后方受到很大的威胁。
第二个方案是迅速转移兵力,以主力作远距离机动,直cha进犯如皋的第四十九师侧后攻击之。此案的缺点是要qiáng行军一百几十华里(第六师的距离更远些),两夜激战之后继以疾走,将减弱战斗力。但优点是明显的,主要是这一行动必然大出敌人的意料。此时,敌人以为我主力在西边,第四十九师将放心大胆地向我如皋挺进,我军来一个长途奔袭,创造歼敌于运动中之良机,将陷敌于被动混乱的境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军必须打得、饿得、跑得,能够连续地打仗、行军、打仗,而这正是我军的特长。
我们决心采取第二方案,选敌第四十九师为歼击目标。七月十五日晚,即令第一师全部和第六师大部转兵东指;并用汽艇急运第七纵队一个团先期赶回如皋,协同第一军分区部队扼守该城。同时设置疑兵,继续围歼泰兴城内残敌,给敌人以我主力确实还在西边的错觉,引诱如东之敌放胆向如皋进犯。我第一军分区部队连日英勇阻击,为主力的长途东进争取了宝贵的的间。我主力在连续两昼夜激战之后,又急行军一百几十里,表现了高度英勇顽qiáng的气概,一路上受到人民群众的热qíng支援,夜过huáng桥,群众以烧饼和西瓜争相慰劳。在群众的封锁、掩护下,敌人还蒙在鼓里。
十六日上午,敌第四十九师分左右两路北犯。十七日,敌右路到达如皋以东之鬼头街、田肚里;左路到达如皋以南之宋家桥、杨花桥,准备次日会攻如皋。我东移之主力则已抵达huáng桥、如皋之间的分界、加力地区。我军作了如下的歼敌部署:以第一师主力抢入鬼头街东南公路上之林梓,断敌退路,尔后从右路之敌第二十六旅的侧后向北攻击;以第六师主力抢占扬花桥西南的贺家坝,尔后从左路之敌第七十九旅的侧后向东北攻击:第七纵队主力则由如皋城及其东北地区向东南出击;三路协力,歼敌于如皋东南地区。另以第一师、第七纵队各一个团阻击向姜堰进犯之敌,以第六师之两个团阻击向huáng桥进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