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123)

2017-07-23 粟裕

  与此同时,蒋介石正为大量侵占解放区城镇的表面胜利冲昏头脑,继续对我大举进攻,并将主要战场放在华东的山东和苏北。他在华东战场调集了二十五个整编师六十八个旅的兵力,并以其中二十五个半旅和一个快速纵队,由东台、淮yīn、宿迂、峄(县)枣(庄)分四路向我大举进攻,以峄县、枣庄、台儿庄一路(四个整编师、八个旅和一个快速纵队)进bī我鲁南重镇临沂,企图迅速楔入沂河平原,深入鲁南解放区腹地,切断我苏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联系,进而围歼苏北我军主力,或bī迫苏北我军退到陇海路以北,以期首先解决苏北,再攻山东。此时,四路敌军从南、西、北对我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

  为了改变敌我态势,我军于十二月十五日发起宿北战役,实施中间突破,迎击由宿迁向沭阳、新安镇(今新沂县)进犯的一路敌人,一举全歼了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和三个半旅,并重创敌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迫使其退缩至宿迁、曹家集一线转入防御。其他三路敌人也因而放慢进攻速度,或暂时停止进攻。其中由峄县、枣庄、台儿庄进攻临沂的这路敌人,其先头在进至临沂西南三十余公里之卞庄、向城、尚岩一线后,暂时就地转入防御。

  宿北战役的胜利,给敌人的一路以歼灭xing打击,迟滞了另外三路敌人的进攻。但就总的态势看,还只是把敌人的半包围圈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并不很大,只要敌人作些调整,仍可恢复对我军的半包围态势。当时,敌徐州绥署主任薛岳认为,向我鲁南腹地深入的这一路军队有铁甲利器,我军对它无可奈何,因而对部署未作调整。敌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虽已感到孤军突出,但也自恃手中有坦克战车,天上有飞机掩护,可保无虞,只令部队就地构筑工事,沿公路两侧控制了一些山地要点,以坦克不断往返巡逻,防我攻击。并仍保持进攻姿态,企图伺机继续向临沂方向进犯。由此可见,敌人虽经宿北战役的打击,攻势顿挫,但并未改变其进攻企图。

  战略态势的改变,有时不是一个战役所能实现的。从当时的形势看,宿北战役只是开始扭转战局,我军尚未能完全摆脱被动局面,还必须经过新的作战胜利,才能实现我军战略意图,取得完全主动。

  选择打击目标

  当宿北战役还在进行中,我们就酝酿着组织一次新的战役。我们对新的战役决心的确定,反复进行了十分慎重的考虑。面对当时的战场形势,着眼于战略全局,究竞从哪里打开局面?这是中央军委和战区指挥员都在续密思考的问题。大家密切地注视着形势的发展,曾经设想过多种方案,以求选择下一步有利的作战方向和打击目标。

  还在九十月间,陈毅同志就曾经和华中分局的同志多次酝酿过西渡运河,恢复淮北,bī近津浦路及徐州,以调动敌人,寻机歼敌于运动中。在宿北战役结束前一天,我们把这一设想进一步具体化,上报中央军委。恰在此时,军委来电指示:宿北战役结束以后的第二步作战,宜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庄、峄县、台儿庄,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但中央对战区指挥员的意见很尊重,在接到我们建议进入淮北作战的电报后,即复电同意。此时我们亦正在认真地研究领会中央关于在鲁南作战、使鲁南获得巩固的指示jīng神。

  十二月十九日中午,宿北战役已接近尾声。这时获息,薛岳令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桂系第七军之第一七一师(同整编旅),由涟水向北进攻,限二十三日攻占沭阳。当时我们认为,如该敌果然按此令北进,势必孤军冒进,有利于我就近转移兵力将其在运动中歼灭。据此,我们决定,除以一部兵力北上攻歼邳县地区之敌外,主力先南下歼灭运动中的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但直到二十三日,该师仍在原地未动,并与第七军、整编第二十八师相衔接,企图等待欧震兵团到齐后,再继续北犯。鉴于敌人密集不易分割,我们立即放弃了歼灭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计划,决定按中央军委的意图,主力回师鲁南,并即报告了中央军委。中央军委迅即再次来电指示,如放弃打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计划,似宜集中二十五个团的兵力,歼灭鲁南之敌。

  经过这样一个反复酝酿的过程,加深了我们对于在鲁南作战重要xing的认识。我们认为,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要在鲁南作战,使鲁南获得巩固,实际上是指出了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山东将是华东的主要战场。如果继宿北战役之后再在鲁南打一个大歼灭战,不仅能打破敌人的包围圈,使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完全会合,而且能为今后在山东作战创造良好的战场条件。鲁南巩固了,以后南下、北上或西进,我军都会取得行动的自由。如果分兵进入淮北,远离后方,不仅需要作好充分准备才能行动,而且不一定能调动进攻鲁南和苏北之敌回援。在这里,我想顺便提一下,当解放战争刚开始时,中央军委曾经设想过南下外线出击的作战方案,但没有付诸实施。在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我们执行的是中央军委确定的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在战争进程中,我军统帅部及高级指挥员,对战局的变化发展往往是做出多种没想,从中选取最优方案,这是很必要的。在解放战争中,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始终纵观全局,经常征求和听取战区指挥员的意见,力求从实际qíng况出发,及时准确地作出决断,把我军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充分发挥战区指挥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我军得以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军指挥关系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本质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