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144)

2017-07-23 粟裕

  现在,我想以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新华社的时评来结束这段回忆。时评写道:“华东人民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的人民,在全国人民的爱国自卫战争中,担负的任务最严重,得到的成就也最荣耀。从去年七月到现在,华东人民解放军已经歼灭了蒋介石正规军五十个整旅(旅以下成团成营被歼灭的正规军及全部被歼的伪军、保安部队、jiāo警、还乡团等均未计算在内)……蒋介石以近一百个旅使用于华东战场,yù以此决定两军胜负,这个主观幻想已接近于最后破灭。这次蒙yīn胜利,在华东解放军的历史上更有特殊意义。因为:第一,这是打击了蒋介石今天最qiáng大的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第二,这是打击了蒋介石的最jīng锐部队(四、五个jīng锐师之一个);第三,这个打击是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和这个胜利同时,东北豫北、晋南、正太等地,qiáng大的反攻正在展开。”

  第十五章 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和沙土集战役

  第十五章 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和沙土集战役

  从华东野战军一九四七年七月分兵、外线出击到九月集中兵力进行沙土集战役,是华东战区在解放战争中的第二个转折。

  我在《苏中战役后的华中战局和宿北战役》一文中提到,从华中野战军北上同山东野战军会师苏北,到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胜利,是华东战区的第一个转折。那是华东战事由战区前部转到纵深,山东野战军同华中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到战役上协同,由各自分别歼灭当面之敌到集中作战的一个转折。华东野战军的第三个转折是一九四八年六月的豫东战役,那是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的转折。那次战役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华东战区的第二个转折,是由集中兵力到兵分三路扯散敌人,再到集中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由内线歼敌到外线出击的转折,也是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一九四七年九月,我军在鲁西南荷(泽)巨(野)公路上的沙土集地区,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标志着这一次转折的胜利实现。从此,华东野战军不仅彻底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而且取得了在外线作战的主动权,主力南下陇海路,挺进豫皖苏,与刘邓、陈谢胜利会师中原。

  一九四七年的“七月分兵”

  一九四七年五月举行的孟良崮战役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顿挫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暂时转入守势。但是,蒋介石尚未放弃对山东重点进攻的方针,继续在第一线调集了九个整编师、二十五个整编旅,部署在莱芜至蒙yīn不到五十公里的战线上,准备发动新的进攻。五月八日,中央军委曾给我们发来电报,提出了刘邓大军南渡huáng河,进击冀鲁豫、豫皖苏,进而进击中原的战略计划,要求华东我军在六月十日前集结全力(二十七个旅)寻求与创造歼敌机会,并准备于六月十日以后配合刘邓大军大举出击。孟良固战役胜利后,军委于五月二十二日来电指出:“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xing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为了贯彻军委这一重要指示,华野前委于五月底在沂水以北的坡庄召开了团以上gān部会议。会议着重指出,敌整编第七十四师被歼后,山东战局已开始改变,但必须戒骄戒躁,彻底粉碎敌人正在酝酿的新的大举进攻,为转入反攻创造条件。

  这时,蒋介石起用了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提出“并进不如重迭,分进不如合进”。敌以三四个师(整编师)重迭jiāo互前进的战法,摆成了方阵,加配了山地作战器材和pào兵、工兵,在各要点屯积了大批作战物资。六月十九日,我们将上述qíng况报告军委,军委二十二日复示:“据悉蒋以东北危急,令杜聿明坚守两月,俟山东解决即空运东北等qíng。山东战事仍为全局关键。你们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只要有胜利把握,则不论打主要敌人或次要敌人均可,否则,宁可暂时忍耐,不要打无把握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