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168)

2017-07-23 粟裕

  二十四日二时二十五分,东兵团九纵队之七十三团,首先突破成功,占领了城东南角,巩固了突破口,把“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旗帜cha在城头东南角的气象台上。拂晓时,东兵团主力进入城内与敌展开激烈巷战。西兵团十二纵队第一一○团,在一○九团在城内坚持战斗的两个连的接应下,从城西南角再次突上城墙,控制了突破口,掩护西兵团主力源源进入城内。

  我入城部队东西对进,直bī伪省政府。王耀武见失败已成定局,把指挥权jiāo给参谋长罗辛理,自己化装潜逃。huáng昏时,我军攻占伪省政府,全歼内城守敌。济南战役胜利结束。

  在攻城外战中,我军始终控制着qiáng有力的预备队,用轮番使用兵力,边打边准备,边打边补充,连续突击,猛打猛追,不给敌人喘息和整顿的机会,并使敌人判断错误,措手不及,指挥失调。

  徐州北援之敌,虽经蒋介石一再严令督促,但他们察知我qiáng大打援兵团严阵以待,又慑于豫东之战区寿年兵团被歼之命运,迟迟不敢推进与我打援集团jiāo战,至我军攻克济南时,敌第二兵团方进至城武、曹县地区,第七、第十三兵团尚在集结中。我军担任打援的这八个纵队,便成为打下一个战役的生力军。由济南化装逃走的王耀武、绥区副司令牟中珩、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土任委员庞镜塘,都被我地方武装及民兵捕获。

  这次战役,共歼敌十万四千余人(包括起义二万人),活捉国民党将领二十三名,缴获各种pào八百多门,坦克和装甲车二十辆,汽车二百三十八辆。济南解放后。荷泽、临沂、烟台等地敌军便仓皇弃城而逃。山东境内除青岛及南部边沿少数据点尚为敌占领外,其余全获解放。

  战役期间,华东解放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支前委员会,共动员了五十万支前民工,

  一万四千副担架,一万八千辆大小车,筹粮一亿四千万斤,为战役提供了有力支援和雄厚的物资。参加支前的广大民兵和民工,在作战中表现了高度的组织xing和革命热qíng,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我军士气以很大鼓舞,为战役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争取更大胜利

  在济南战役以前,我就考虑攻下济南后的行动方向。当时军委赋予我们的歼灭整编第五军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预期在攻济引援中将该军歼灭,然后再遵军委指示实现渡江。我还反复思考,认为济南战役结束后,还是兵出徐蚌线以东为宜,因为;如回师与中野会合,寻战于徐州西南,则我军处于蒋军的武汉集团与徐州集团之间,战斗一开始便将和优势之敌决战。如兵出徐蚌线以东,攻占两淮(即准yīn,淮安)、高邮、宝应,则可bào露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qiáng)津浦沿线与江边,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也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人陇海路以南作战时能得到华中人力,物力的更大支持和运输车辆供应的方便。为此,济南战役前八月二十三日我们请示军委调苏北兵团北上打援时,就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

  在济南战役过程中,敌援兵未来,歼灭整编第五军的设想未能达到,我又进一步考虑到攻取两淮及高宝时,也采用攻济打援的战法,以苏北兵团并加qiáng一个纵队担任攻城任务,全军主力应置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运河两岸,以歼灭可能自徐(州)海(州)线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则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

  九月二十四早晨,济南城内巷战正烈之际,我将上述诸考虑向军委报告请示,并将下一步举行的战役定名为“准海战役”。次日,在济南祝捷声中,接到军委复示;

  “我们认为举行准海战役,甚为必要”。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也来电赞同举行淮海战役。同时,军委估计济南战役胜利后敌qíng的变化,指出:“huáng百韬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huáng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日标”,

  “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

  “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果然,济南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即九月二十七日,蒋介石就命令huáng百韬兵团仍回新安镇阻我南下,于是,我军在济南解放后,随即挥戈南下,开始了准诲战役的准备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