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174)

2017-07-23 粟裕

  四月八日下午,我与张震同志联名下达了对东集团渡江作战部署的指示。规定:“我八、十兵团主力决于杨中至护漕港(江yīn东南段)qiáng渡,为求主攻方向qiáng渡顺利,决定八兵团以积极动作箍制镇江、扬中段之敌,而以十兵团附二十三军、特纵主力,于江yīn东西地区qiáng渡(前头部队采取偷渡),力求南渡三个军或四个军之大部,务须当晚控制江yīn、武进、无锡三角地区,坚决打击敌之反击,尔后乘胜扩展,开辟镇江段南北地区广大战场,以利野战军主力尔后作战。”这—指示在下达东集团的同时,还通报了谭震林同志和中集团,并要求东集团拟制具体实施计划上报。

  四月十日,军委给总前委并刘(伯承)张(际chūn)李(达)粟(裕)发来电报说:“和南京代表团的谈判已有进展,可能签订一个全面和平协定,签字时间大约在四月十五日左右,如果此项协定签订成功,则原先准备的战斗渡江,即改变为和平渡江,因此渡江时间势必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关于江水qíng形究竟如何,推迟渡江时间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决策”。我当即召集前委讨论,并于当日复电军委,报告了长江下游水qíng——如延长一月,则江水上涨,又临雨季,现我方小船占三分之二在江水上涨qíng况下难于在江中行驶。并提出了我们的看法:“我不知道李(宗仁)签字后能否统率蒋军,其内部会起何种变化。如协定不成再行渡江,则镇江下游较为困难……如仍需qiáng渡,则依原定(时间)为好,或将渡江重点置于安庆、南京段,江yīn下游实施佯渡,但由此不易截断敌向沪杭退路。”同日,二野也向军委建议按原定时间渡江为宜。总前委则提出“先打过江,然后争取和平接收”的建议。军委在考虑了总前委及二、三野的意见后,根据与国民党谈判的qíng况,于十一日复电总前委并告栗张、刘张李:“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十五日渡江推迟至二十二日渡江”。四月十二日,我向军委和总前委建议,为渡江便利计,不要再推迟至二十二日以后,“以二十日前后为最好”。

  四月十八日军委指示总前委及二、三野于四月二十日开始攻击,二十二日实行总攻。当日总前委给二、三野发电提出:”整个战役从二十日晚开始后一直打下去,能先过江就应该先过江。不必等齐。”总前委还估汁,东集团在渡江后可能遇到严重的战斗,因此决定中集团较东、西两集团提前一天渡江,以便能有力地支援东集团作战。

  四月二十日晚,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当晚二十时,我中集团,在枞阳至裕溪口段,首先发起突击。第一梯队四个军(第七兵团之第二十一、第二十四军,第九兵团之第二十五、第二十七军)在我qiáng大pào火掩护下,二十一时许,攻占了黑沙洲、鲫鱼洲、闻新洲、紫沙洲等江心洲,并bī近南岸,突破敌人长江防线,建立了滩头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敌人在一片混乱中。仓皇南逃。二十一日我军攻占了铜陵、顺安、繁昌等城镇。我中集团突破江防后,汤恩伯即派机动部队第九十九军前往增握,增援部队甫抵宣城,敌江防部队已放弃阵地,第九十九军即向杭州逃窜。二十二日中午,中集团突入敌人防御纵深己达五十公里。二十三日,中集团第二梯队的各军也全部渡到南岸。

  二十一日夜晚东集团在三江营至张huáng港段,西集团在枞阳至望江段,同时发起了qiáng大的突击。我第十兵团第一梯队之第二十三、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军首先在天生港,王师塘、长山等地突破敌人江防阵地,登上南岸,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反击之后,于二十一日中午进抵百丈慎、南闸镇、秦皇山、香山之线。建立了正面宽五十公里,纵深十公里的滩头阵地,并继续向纵深进击。当日,江yīn要塞守敌在我秘密党员内应下宣布起义,我第二十九军占领要塞,控制了所有的pào台。我特纵pào兵封锁了长江,断绝了敌舰东逃的航道。二十二日,占领常州,丹阳等城,切断了京沪铁路。

  我第八兵团之第二十军,在龙窝口至永安洲段向扬中岛发起突击。二十二日占领扬中岛,二十三日渡过夹江,登上南岸,并乘胜向纵深发展。该兵团位于南京,镇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两军,于二十三日晨占领镇江和浦口、浦镇。当晚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国民党留在南京的部分政府机构,在李宗仁率领下,已仓皇撤向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