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地考虑了这种qíng况,觉得要加快战斗进程,就必须以锥形队形力求打开几个口子,由缺口透入敌之纵深。因此,十六日我们调整了部署,并且下达了战术指示,指出;对敌永久xing设防阵地的进攻。必须周密组织,选择敌突出、薄弱部与结合部,楔入其纵深,从敌侧背或由内向外打,集中火力轰击其一点,挖jiāo通壕接近碉堡,以小群动作,轮番攻击;充分发挥炸药的作用,以炸药包开路,发挥孤胆jīng神,纠正集团进攻的方式。我进攻吴淞外围的部队,研究了这一指示,总结了前—段的经验教训,改变了进攻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二十八军以小的伤亡,攻占了刘行等要点;第二十九军攻占了月浦街区。
第九兵团之第二十军于十二日攻占平湖、金山卫后,进至松江地区,第二十七军进攻青浦以东地区。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于十四日攻占奉贤、南汇,十五日,攻占川沙,十六日攻占周浦,十八日,bī近高桥。十九日后,敌调其七十五军增援高桥,在飞机及舰pào支援下,对我军频繁地进行反击。因这一地区河流多,桥梁多被敌人破坏,我pào兵跟不上去,仅靠轻火器与敌反复冲杀,部队伤亡较大。二十三日,我pào兵赶到,对高桥以东海面之敌舰猛烈轰击,击中七艘,余舰逃逸,我控制了东翼的海面。
自我钳山吴淞以来,敌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陆续从市区调来吴淞及高桥的三个军,市区更加空虚了。这对吸引敌人在郊区作战,保持城市的完整是很有利的,完全符合我们在战前的设想,但吴淞两侧濒江临海,正面狭窄,河流纵横,我兵力展不开,优势难以发挥出来。所以每攻克一点,伤亡消耗很大,战役时间拖长,而市区虽然已经空虚,因受接管准备工作的限制,不能乘虚攻占。
有鉴于此,五月十八日辰时,我与张震同志联名向军委、总前委建议:如对沪攻击已不受时间地区限制,我们意见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北线力求楔入吴凇,而以第九兵团主力先解决苏州河南与南市之敌,尔后会攻苏州河北,如此实施,则我楔入敌之纵深不致被动。“惟不知接管准备与其他方面是否已准备完毕”。
当日,总前委复示
“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十九日,又得到中央军委电示:“在上海已被我军包围后,攻城时间似不宜拖得太长,你们接收准备工作巳做到何种程度,是否可于五月二十五前后开始攻城?于是,我们制定了总攻的部署,并于二十一日午时上报了军委。部署将总攻分为三步:第一步全歼浦东之敌;第二步夺取吴淞、宝山及其外围阵地,完成对苏州河以北地区敌军之包围,攻占苏州河以南并沪西区及南市区全部,第三步聚歼可能溃缩在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的江湾地区之敌,达成全部攻占淞、沪全区之目的。这个部署上报后,军委于二十二日复示:“同意二十一日午电所述主攻沪部署,望即照此执行”。
二十三日,我侦悉汤恩伯已率其一部兵力逃到吴淞口外的军舰上,苏州河以南仅剩下五个jiāo警总队。根据这一qíng况,我们判断敌将撤离上海,便决定当晚发起总攻,第一步和第二步攻占计划,同时进行。
二十四日,第二十军攻占浦东市区,第二十七军攻占虹桥及徐家汇车站;第二十九军攻占月浦南郊之小高地。敌为保住海上的逃路,以四个营的兵力在八辆坦克支援下,向我月浦南郊之小高地反扑,并将己调至高桥的第七十五军一个师,调回月浦增援,但未能阻止我军之攻势。
二十四日夜,第二十七军由徐家汇、梵皇渡之线攻入市区,第二十二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二十军主力从高昌庙西渡huáng埔江攻入市区。二十五日晨,我军攻占了苏州河以南的市区。当晚第三十、第三十一军攻克高桥。敌殿后部队指挥官派员与我军接洽投降,我一面派人与其接洽,另一面令各部迅速向各攻击点猛cha。
二十六日,各部攻占吴淞、杨行、宝山、江湾、大场及苏州河以北之市区。当日,残留在杨树浦等地之敌人,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率领下向我投降。二十七日肃清了在市区的残敌。至比,上海战役胜利结束。
至此,总前委在《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赋于我第三野战军的任务全部完成。
这次战役,在上海外围特别是吴淞口地区,打得十分激烈,用的时间也较长。但在市区打得并不激烈。用的时间也较短,这样既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而市区也没有遭受大的破坏,这正是战前我们期望的最佳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