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更特别提一下上海党组织的作用,上海党有悠久的斗争历史和坚qiáng的群众基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为解放区输送了大批gān部,帮助采购、转运了大量物资、药品,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在上海的解放中,他们更作了大量艰苦扎实的工作,是我军解放上海的坚qiáng内应。战斗发起前,他们对上海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火力分布作了周密的调查,绘制成图,送给了我军。攻城战斗发起后,他们组织了工人护厂,学生护校,保护公共财物,维护社合治安,积极支援上海的解放斗争,使上海在攻城战斗中,没有停过电,没有停过自来水,电话局照常工作,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迹。
战上海的枪声刚停,我接管的工作人员即随部队进入上海市区,在地方党和群众配合下,按系统有秩序地展开了接管工作。参战部队除担负警备任务者外,立即撤离了市区。进入市区的机关和部队,严格遵守城市政策纪律,坚决执行约法八章,并把后方置于十五公里路之外。当时正值梅雨季节,部队露宿于yīn雨连绵的街道上,吃的是从十五公里路外送来的冷饭。在币制未有明确规定之前,不购买物品。同时积维护社会秩序,制止不法行为,打击敌特破坏活动,收容散兵游勇,保护公共财产,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外国侨民等。我军的这些行为,得到上海市各阶层人民的拥护、爱戴和赞扬,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所以说上海战役我军不单在军事上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同时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上海解放是继南京解放后又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它的意义,正如当时新华社时评所指出的:上海解放,表示了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都已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结束了国民党二十余年的反动统治,也表示了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结束了百年来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因此,上海的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渡长江、战上海。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巳消失。但这个重大战役,导致了旧中国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已永远载入史册,供后人研究和思考。
第十九章真正的铜墙铁壁
山东临沂地区的同志。约我写一篇解放战争时期在他们那个地区作战的回忆录。在回顾中,我不禁想起,山东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援。那些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些军民相依,鱼本qíng谊的动人qíng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激dàng胸怀。
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高度政治觉悟的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对山东人民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盛激。
人民是父母
一九四六年六月底,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撕毁了《停战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战争,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侵吞解放区,消灭解放军。华东地区,南连京沪,北近平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华中野战军的部分主力为执行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任务,于同年七月中旬至八月底,在华东解放区前沿的江苏泰兴,如皋、海安、邵伯地区,胜利地进行了苏中战役,歼敌五万余人。之后,与山东野战军在苏北会师,组成了华东野战军。一九四七年一月北撤山东。
华东野战军北撤山东,是为了进一步集中优势兵力,在解放区内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地机动作战。以更多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时,不少同志对这一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而且,原华中野战军的指战员多数是苏中子弟兵,要他们在刚刚打了胜仗之后,就撤离自己用生命和鲜血保卫过的土地,使养育自己的人民群众遭受国民党军队带来的可以想象的灾难,思想上的弯一时也不容易完生转过来。加之由苏中到山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使许多同志思想qíng绪上有所动dàng。所以,解决普通存在着的这些问题,是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关键,是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当时,部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gān部,进行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山东的党,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原华中部队进入山东后驻扎的临沂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给部队以热烈的欢迎和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照顾,那种深qíng厚谊、鱼水之qíng,使全体指战员感到无比的温暖。临沂地区的人民,宁肯自己吃糠,吃地瓜叶,甚至以树叶,野菜充饥,也要把用小麦、玉米、小米、高梁做的煎饼送给部队。宿营时,有的群众把刚结婚的新房也腾给我们住,妇救会、“识字班”的妇女到各班去问寒问暖。抢着fèng衣服、鞋袜;许多老大娘把自己赖以换取油盐的jī蛋拿出来,甚至杀了老母jī,送给部队的伤病员。山东人民在战争中组成浩浩dàngdàng的支前大军,车轮滚滚,担架如林,前送粮弹,后运伤员,放哨带路,看押俘虏……他们是那样地坚qiáng勇敢,不怕困难,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地支援人民子弟兵。但是。对蒋介石他们又有着刻骨的阶级仇恨,要求部队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保卫解放区,扩大解敢区,解放还在苦难火海中的人民。他们这种坚定鲜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炽烈的革命感qíng,使原华中野战军的同志受到了生动而实际的教育。对部队的思想转弯,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人民对了弟兵的热爱,关怀,始终是鼓舞部队前进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