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人请粟裕谈谈华野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粟裕说:
中央军委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任务曾作过多次设想和调整。
我们于11月8日依据全国及当面形势建议淮海战役下一阶段不攻两淮(海州之敌已撤退),而以主力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下一步或歼huáng维,或歼孙元良。
11月11日中央军委设想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邱、李,夺取徐州。鉴于qíng况多变,中央军委又于11月15日指出:下一步作战方针,需待huáng百韬兵团被歼后,依据邱清泉、李弥、huáng维三部的qíng况最后决定,惟目前华野仍应争取在歼灭huáng百韬后再打邱、李。我们根据军委的指示,部署在邱清泉、李弥兵团积极东援的qíng况下,首先分割包围歼其一部,然后再看形势。但是邱、李兵团惧我围歼,虽我军主动撤出部分阵地,东援仍不积极。这一qíng况我们在11月15日到18日的电报中作了反映。在碾庄即将被我攻克时,邱、李进一步调整部署,重点收缩至大许家以西加筑工事,原设想的邱、李积极东援的qíng况并未出现。
11月19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同志于研究敌我双方qíng况后认为,华东野战军打huáng百兵团已想当疲劳,完成歼灭huáng百韬任务后,如不休整,接着又歼邱、李兵团,不易达成预期目的;同时中野以现有兵力阻击huáng维及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困难较大。建议第二阶段华野以主力一部箝制徐州之敌,争取休整,以主力另一部协同中野歼击huáng维兵团并担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任务。
我们在收到刘陈邓首长的电报后,立即于11月20日发电报告刘陈邓及军委:完全同意刘陈邓指示。华野可抽出四至五个纵队,必要时还可增加三个纵队,协同中野歼击huáng维、李延年,建议首先求得彻底歼灭huáng维兵团。同时建议对华野部署进行调整,以原负责歼灭邱李的华野北线部队,大弧形包围徐州,继续监视箝制徐州之敌,阻其南援。如果徐州、蚌埠、蒙城的敌人,以宿县为中点对进,打通南北联系,我们负责阻击,以全力保证歼灭huáng维的胜利。并且决定当晚派两个纵队南下。
这时我们收到中央军委11月19日19时的电示:刘陈邓主力歼击huáng维,以一个纵队对付刘汝明,无力顾及李延年。在此种qíng况下,华野必须将邱李之作战,在目前短时期内只限制于四五个师的范围,以便抽出必要兵力对付李延年。21日5时军委再次电示:“华野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歼灭李延年。”23日辰时刘陈邓首长也发来电报指出:“战役第一步由中野全力对huáng维,华野全力歼灭李延年、刘汝明(宿县城由华野控制),尔后再视战况发展,实行调整。”按照这时的设想,战役第二阶段,除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外,围歼的对象同时有两个,一是huáng维兵团,一是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
qíng况仍在变化。11月23日刘陈邓首长来电指出,歼击huáng维之时机甚好,李延年、刘汝明仍迟迟不进,要我们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四个纵队参加歼击huáng维的作战。11月24日15时中央军委电示:“完全同意先打huáng维。”这样,第二阶段歼击对象为huáng维最后定下来了。华野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也就变换为箝制、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及南线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同时以必要兵力直接参加打huáng维。后来杜聿明突围,箝制、阻击杜聿明的任务发展为追击、合围。
在第二阶段中,徐州敌人的动向一直是我最关注的问题。当时我特别关心围歼huáng维兵团的时间。依据我们打huáng百韬的体会,估计huáng维被合围后,我军难于以野战手段迅速达成全歼,势将转入以近迫作业为主的阵地攻坚战。因此对围歼huáng维兵团的时间要作足够的估计。我把这一点作为部署华野箝制、阻击作战的出发点。我分析杜集团下一步的动向有两个可能,一是固守徐州;一是突围。敌人突围对我并非不利,因为如敌人固守徐州,以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为依托,将加大我军歼击该敌时的难度。问题是如果敌人突围,我们必须把敌人围死在一定的地域,以求全歼。我们决定不把敌人堵死在徐州,而准对付敌人突围。
对于杜聿明突围的方向,分析有三个可能,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要迅速解决装载三个兵团的船只、码头是困难的。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huáng维兵团又近,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huáng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敌人极大可能走这一路。一旦杜聿明与huáng维会合,战场形势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大变化,所以这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一着。正在这时,我们收到军委发来的军qíng通报,得息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这使我左右为难。我虽认为敌人不会由此方向逃窜,但又有qíng报。万一敌人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相信这个qíng报吧,如果杜聿明不从这边走,而是向西南,与huáng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我再三分析,认为敌人走两淮的可能xing不大。我们将北线七个纵队部署于徐州以南津浦路的东西两侧,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西南,如杜聿明三个兵团向两淮突围,要经过水网地区,速度不会快,我们也可以赶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