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41)

2017-07-23 粟裕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qíng,我们讴歌它也好,批判它也好,最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历史,首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英雄史;向时也突出地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错误严重危害的一个侧面,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些血的教训,有力地证明:违背了毛泽东思想,革命事业就要遭受挫折。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进军虽然失败了,然而由方志敏、寻淮洲等同志领导的广大指战员和烈士们的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已成为红军斗争史中英勇悲壮的一页,将永垂青史!

  蒋介石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并没有也绝不可能扼杀掉先烈们为之舍身奋斗的革命大业。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保存下来的力量,随即高举革命火把,又继续战斗了。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历史再次有力地表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在bào风雨般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我们的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克服和纠正各种错误思cháo及倾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遵照中央的电示,我们随即以胜利突围的部队为基础,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我被任命为师长,刘英同志为政治委员,率部向浙江南部进军。我们根据形势的重大变化,吸取过去斗争失败的教训,结合当面实际qíng况,在实践中探索和采取新的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终于实现了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经过同蒋介石十几个团的反革命“围剿”的反复斗争,我们在浙西南和闽浙边迅速打开了新的局面,创建了新的游击根据地,高举抗日、反蒋的革命旗帜,战斗在敌人的腹心地区。我们同南方其他各兄弟红色区域一道,在异常艰难困苦的qíng况下,胜利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时,我们这支部队编入了新四军第二支队,重新北上,转战于大江南北,肩负起当年先烈们的未竟事业,投入了整个抗日斗争的洪流。

  第六章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个组成部分。浙南游击区,包括浙西南、浙南(含浙东南)、浙东几块游击根据地,其中心区先是在浙西南地区,以后移到浙南地区,而游击区域则遍及浙赣铁路义乌至江山段和天台山以南的浙江省南半部和闽东北边沿。这场游击战争,从一九三五年初开始,直到一九三七年九月中旬我们与国民党浙江军政当局签署和平协议才告一段落。但是,浙南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并未就此偃旗息鼓,那里的革命军民继续投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直坚持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胜利。

  浙南游击区,是由一支红军主力部队,在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军阀之间的战争已经基本停止,在革命低cháo时节进入国民党统治腹心地区开辟和发展起来的,这就形成了浙南游击战争的若gān特色。

  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绝大部分时间是率领挺进师发展游击战争,开辟、建设和保卫游击根据地。因此,我将以武装斗争为主线来记述这一时期的经历。

  挺进浙西南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是紧接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败开始的。那时,党中央已率领主力红军离开了中央根据地,正在长征途中,留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统一领导原来中央根据地和各游击区的工作,领导人是项英同志和陈毅同志。一九三五年一月底二月初,我们率领抗日先遣队的怀玉山突围部队到达闽浙赣根据地不久,中共闽浙赣省委向我们传达苏区中央分局转来的中央指示,要我们以先遣队的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成挺进师,由我任师长,刘英同志任政治委员,立即率部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保卫闽浙赣基本地区和邻近的根据地;并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

  我们得到上述指示的时间是在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以后,但在这个指示中没有传达遵义会议的jīng神,那时我们也不知道有遵义会议的召开。受领任务后,我们立即进行研究。我们对于浙江并不完全生疏,上一年,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浙江地区渡过了艰难的阶段。浙江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蒋介石的老巢,反动势力qiáng大,大部分地区党的组织被破坏,更没有红色根据地或游击区域作为我们的依托。但是浙江的工农劳苦大众是有革命传统的,浙江有些地域的地形条件对我也很有利。从全局来看,其时中央苏区虽已丧失,但是国民党的主力正被我主力红军吸引于北上途中,那里是主要的战场,相对地说来,浙江的敌人比较空虚,而且我们可以同坚持在南方的几个老苏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先遣队北上时未能在浙江省立脚生根,主要是由于当时没有分散打游击的认识和决心。如果我们接受这个教训,自觉地把正规军变成游击队,不打正规战而打游击战,来一个决定xing的转变,我们相信是可以在浙江立脚生根,完成党jiāo给的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