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作者:粟裕(42)

2017-07-23 粟裕

  我们认真地分析了浙江的地理位置与地形,选定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作为我们创建游击根据地的第一个目标。这个选择的主要理由是:第一,那个地区是在闽、浙、赣三省jiāo界处,可以同闽东、闽北、闽浙赣几块游击根据地互为犄角,互相支援,而三省敌人之间的矛盾,又可以为我利用。第二,那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该地区在一九三O年曾受到过党所领导的红十三军革命bào动的影响,革命的火种还在一些基本群众的心底埋藏着。那里有一个青帮组织,其领导人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反抗已久,有打富济贫的要求,同我们有一点联系,可以成为我们初步的依托。第三,那里虽然jiāo通发达,有杭(州)

  江(山)铁路(即浙赣铁路东段)和三条公路gān线,但大部地区山岭连绵,森林茂密,道路曲折,便于我隐蔽和机动。

  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和省军区的帮助下,我们立即进行挺进师的组建。

  先遣队突围的部队主要是一个迫击pào连、一个机关枪连(已经没有pào弹和枪弹)和二十一师的第五连,再就是一些康复了的轻伤病员,以及政治部、供给部、保卫局的机关工作人员,共四百多人。此外,省委又将闽浙赣独立师第一团一百多人编入挺进师。为了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下面不设团、营、连,而是编成三个支队和一个师直属队。支队实际上相当于连,但大都由团级gān部担任领导。任命了王蕴瑞同志为师参谋长,huáng富武同志为师政治部主任。师部机关有司、政、供、卫各部,但极其jīnggān。后来还把机关人员编成一个政治连。

  当时确定的行动路线是:由闽浙赣根据地南下,先到闽北根据地,和那里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再去浙江。经过了个把月的整训,二月底,指战员们抱着继承先烈革命遗志、开创新的游击根据地的坚qiáng信念,誓师出征了。

  挺进师南下,首先要通过敌人在信江以北布置的几道封锁线。由于我们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行动隐蔽而且敏捷,以一夜一百四十里的急行军翻过了灵山,通过了封锁线,渡过了信江,胜利到达闽赣边境。可是,当我们刚刚到达福建边境时,突然遭到了敌保安团的伏击。这次伏击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损失,是把我们仅有的一部电台打掉了,从此我们就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我们从闽浙赣根据地出发前,曾向闽北党组织通报,请他们派人接应。但当我们打垮敌人的伏击进入闽北根据地时,却到处碰到敌人,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闽北huáng道同志的人。后来发现在一些村口和凉亭柱上贴着敌人的布告和反动宣传品,其中有署名李德胜的“劝降书”。这时,我们才搞清楚原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叛变了。这个叛徒正带着敌人来闽北“清剿”,还把我们挺进师要到浙江去的行动计划出卖给了敌人,使我们遭到伏击。这样,我们只得放弃先同huáng道同志取得联系的想法,决定以自己的作战行动,为进入浙西南打开通道。

  这时,我们同抗日先遣队北上时留下的两个连队会合了。他们有一百五十余人,几十支步枪和几挺机关枪,由营政委洪家云同志率领,归建于挺进师。而原来编入挺进师的闽浙赣独立师第一团在部队离开闽浙赣根据地后,大都掉队跑回去了。这样,挺进师仍是五百多人。为加qiáng挺进师活动区域党、政、军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政治委员会,由刘英、粟裕、huáng富武、宗孟平、王维信、姚阿宝、刘达云、洪家云、方志富等九人组成,刘英同志为书记。

  浙西南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地区,敌人在那里驻有较qiáng的保安团队。我们必须先在外围活动,把那些保安团队吸引出来,给以各个打击,才好进入该地区。为此,我们于三四月间在浙闽边境进进出出,往返作战,一度打到江山,又在武夷山、dòng宫山区兜了几个圈子,后来又辗转游击于龙泉河以南之庆元、景宁(现已撤销,大部划入云和)、松溪、政和(现已合并为松政县)、寿宁、泰顺一带,先后打了大小几十仗。比较重要的有溪头、小梅、沙湾、上标、潭边街、百丈口等战斗,歼灭了一批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敌人自感“风鹤频惊”,十分惶恐。此时,敌人以为我们必将在龙泉河以南的浙闽边境立脚,遂将龙泉河以北的浙江保安团队纷纷南调,并令福建的新十师和第五十六师北进,妄想南北夹击,消灭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