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战役以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役形态,以机动突击、单刀直入、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秘密接近、迅速猛扑等战术手段,偷袭与qiáng攻、进攻与阻击、分途开进与协同攻击、步兵单独作战和步pào联合作战、主战场与牵制战场、主力与人民武装等多种作战方式以及周密细致、机智果敢的组织指挥而展现光彩。我军指挥员英勇顽qiáng,不怕牺牲,一百八十五位同志光荣负伤,五十三位同志光荣献身。日本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松野觉同志参加火线喊话,英勇牺牲。
车桥战役以后,我对全区斗争方针又作了一次考虑。当时日伪对四分区的“清乡”已转为以政治伪化为主,同时准备对第一、第三分区进行“扩展清乡”、对第二分区进行“qiáng化屯垦”。面对这一qíng况,我认为敌人已无多大兵力增调苏中,我们对敌人的“扩展清乡”、“qiáng化屯垦”应采取打破的方针。至于第四分区的反“清乡”,则仍提紧持反“清乡”,不提粉碎“清乡”,因为过早地提“粉碎”容易引起轻敌和急躁,导致敌人的报复,使群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这时我们的领导重心,已经转向准备反攻,第四分区形势如再度紧张,对全局会有gān扰。
六月中旬,苏中区党委根据形势的发展,指出反据点斗争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用一切办法来达到反据点斗争的胜利,使敌人被bī放弃小据点,集中到大据点,并使大据点一个个处于孤立局面。
于是苏中全区展开了对日伪的攻势作战。早在五月,苏中主力特务四团已攻克南通、如皋两县jiāo界的童家甸据点;东南警卫团攻克竖河镇据点:各县警卫团、区队、民兵攻克日伪据点二十八处,歼灭日伪近千人。六月二十三日,第三旅第七团在如皋中部耙齿凌附近与日伪军五百余人打了一个遭遇战,经三个多小时激战,击毙日军中队长加藤大尉以下日伪军二百余人,活捉日军小队长以下十四名,伪军二百余人。六月二十七日,我主力第七团与特务四团,在三千余民兵配合下,攻克“清乡”区封锁线上的日伪军重要据点南坎镇,把“清乡”区打开一个大缺门。此仗日军十二人、伪军一个连被全歼,驻掘港日军中队长丹木率部增援,被我阻击,丹木以下十余人毙命。七月中旬,活跃在吕四、环港一带的海防团以奇袭手段,缴获日军运输艇两艘,活捉日军九名。七月中旬,第三分区主力一部与如西独立团攻占石庄,俘伪军一百五十多人。区队、民兵收复新市、新生港、吕家窑、田家铺、张huáng港、新坝等日伪据点,攻克长江中的永安沙。第二分区于七月中攻克兴化南的戴家窑,俘伪军营长以下一百八十多名,qiáng攻西团伪“屯垦”警备第一纵队第五大队,击毙伪军三十余人,俘二百四十六人,平毁了十三座碉堡,接着又收复谢家庄、洪家垛、河口、墩头、湖北庄、万来庄、朱家舍等日伪据点。
我第四分区军民在“清乡”区内发起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六七月间,南通、海门、如皋各地地方武装、民兵和群众五万余人,发动了为时二十多天的大破击战,破坏公路七百余公里,炸毁桥梁五十余座,攻占八总店、鲍家坝、三余、北新桥等一批日伪据点。九月再次组织大规模攻势,历时四十五天。夏秋两季攻势,前后攻克、bī退日伪据点六十余处。到了一九四四年十月,不仅恢复了“清乡”以来被日伪占领的地区,而且使根据地有所扩大。
至此,第四分区军民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决定xing胜利。而日伪的“扩展清乡”、“qiáng化屯垦”宣告破产。一九四四年初设立的伪“苏北屯垦总署”,也于十一月一日被迫宣布取消。实践证明,我们对形势的估计是正确的,因而能不失时机地对敌人展开攻势作战,而车桥战役则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对日伪进行局部反攻的起点。
一九四四年秋,党中央为了发展东南各省的抗日斗争和准备战略反攻,并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迎击国民党的反共内战预作准备,重申了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我奉命担负向苏浙皖边区发展的任务。多年为之奋斗,一刻没有忘怀的这一宿愿终于实现了。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中旬,我率苏中主力三个团由车桥地区出发,渡江南下,暂时告别了苏中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