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与天才_作者:木村久一(7)

2017-07-23 木村久一

  两年后,威廉父亲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教授。在与

  学校jiāo涉后,校方同意让詹姆士和威廉到他自己和另外几位教授

  的课堂上学习。当时,詹姆士才l 0岁,威廉只有8岁,但两个孩

  子的成绩都非常好。两年后,他们被大学正式录取。

  入学后,他俩进步神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威廉,不

  仅成绩出众,而且学有余力,他曾在12岁时利用圣诞节假期把琉

  善的《诸神的对话》译成英文,并因此受到学校的褒奖。这两个

  孩子后来取得的成就众所皆知:詹姆士是工艺学方面的权威,威

  廉则成为大物理学家。

  穆勒的父亲詹姆斯?穆勒是位著名学者,他与威特父亲一样

  提倡早期教育。穆勒年仅3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希腊语,他进步

  很快,不到8岁就能够自如地运用这种语言阅读和写作了。接着,

  他开始学习艰涩的拉丁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穆勒真正的写作

  生涯开始于16岁,他从那时起就在各种刊物上频繁地发表文章。不

  仅如此,他还是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者, “功利主义”一词就是由

  他率先提出的。后来他还建立了一个功利主义学会,作为功利主义

  学说的学术宣传基地。

  诗人歌德2岁多一点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到5岁就会使用德

  语阅读和书写。脍炙人口的杰作——《葛兹?冯?贝里兴根》就是

  在他22岁时写就的。大法官兼法学家韦斯特伯里也受过早期教育,

  他14岁就进入了牛津大学,并得过奖学金。除此之外,大政治家

  庇特的成功也得益于早期教育,他23岁就当上了财政大臣,24岁

  一举登上首相的宝座,在庇特的早期教育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知识

  训练,还有特殊的口才训练。从小,庇特的父亲就经常让年幼的儿

  子站在椅子上,面对众人大声演说,据说听过演讲的人都为这个小

  孩子的能言善辩折服不已。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早期教育造就天才这一说法绝不

  是空xué来风。

  孩子潜能发展的递减法则

  早期教育造就天才这一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

  看孩子的潜在能力理论。以一棵橡树为例,如果说这棵树理想的

  生长状态是30米高,就意味着这棵树最高可能会长到30米。同样

  的道理,我们假设孩子的理想能力最后能达到l 00分,那就意味着

  他具有1 00分的潜力。 {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理想状

  态下能长到30米高的橡树,实际上因大自然中很多不可测的原因

  很难长到30米高,一般只能长到l2米至l5米。如果生长环境很

  差就只能长到6米至9米。相反,如果生长环境良好,又对其上足

  肥料、jīng心培育,这棵橡树就可以长到18米至21米高,有时甚至

  长到24米、26米。同样,大多数生下来具有l00分潜在能力的孩

  子,若任其自由发展,他的潜在能力也许只能发挥出二三成,最后

  只能具有二三十分的能力,但如果我们哪怕把一半的jīng力用在孩

  子身上,细心发掘、引导,孩子真的就可以成为具有60分、70分,

  甚至80分、9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潜在能力可以发挥出六

  七成,甚至八九成。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孩子的

  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但是,孩子潜能的发展遵循着一种绝不可逆的递减规律。比

  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从刚一出生就开始对他进

  行合理的教育,坚持下去,他就可以成为具有l00分能力的人;若

  从5岁才开始教育,即使是公认为很优秀的教育,他也只能成为具

  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l0岁开始教育,他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

  力的人了。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最终所能发挥出来的

  潜能就越少,这就是潜能递减规律。

  形成这一规律的原因是,动物的潜在能力具有一定的发展期,

  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状况不同,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很长,而某些

  能力的发展期很短。但如果这些能力在特定的发展期内得不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