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初记_作者:孙犁(93)

2017-07-21 孙犁

  “不能,不能。”老温笑着保证。

  晚上,老常又套上车,把新人和老温送回东头。大娘和chūn儿也跟了来,说了一会话儿,替他们端出灯盏带上房门,叫新郎新妇安歇了。

  从这一天起,老温就有了老婆孩子。一夜的时间很短,多半辈子在田地里cao劳过去的汉子,从窗纸的颜色,看出天就要亮了。从幼年起,他的两只粗手,只是在风沙的田野里,抚摸着青苗和huáng谷,泥土和糙根;只是在炎热的太阳下面,cao持着鞭把和镰把,犁杖和锄头。

  现在抚摸着的是身边的妻子。从幼年起,在他耳边响动的只有大道上车马的声音,水井边辘轳的声音。现在听到了女人轻轻的嘱咐。除去田大瞎子的吆喝,老少当家们的白眼,在天地之间,原来还有这样可爱的声调和欢喜温柔的眼色。

  然而,他还是很早就起来了。穿好他新做的服装,告别了新婚的妻子。

  到城里找芒种去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了妻子,就有了牵连,也就有了保卫她们的责任。生活幸福,保卫祖国的感qíng也就更加深了。

  五十七

  女人把他送出大门来。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扶着门框,看着老温走到街上去。她说:“chūn儿给你做的这身衣服很可体呢,颜色也好。”

  “到军队上恐怕就穿不着了。”老温爱惜的轻轻拍着褂子的前襟说,“等我换了军装,有方便的人就把它捎回家来,在外边丢了怪可惜了儿的。”

  “衣裳不要丢,也不要忘记我们。这会城里不知道还有照像片儿的没有?

  你要能给我们捎回一张穿着军装照的像来,那多好埃”女人说。

  “照那个gān什么,光花钱。”老温说,“家去吧,我这就走了。”

  他走到街上来,往东西两头一看。这时候,普通人家还都没有起来,只有村里的长工们,勤谨的农民们,集合出cao的男女自卫队员们,开始在街上活动。老温不愿意惊动别人,他很想从小胡同穿到村外去。可是老常正在井台上打水,早就看见他了,三把两把提上水桶,把担子往旁边一扔,大踏步赶过来说:“怎么起的这样早?也没吃点东西?我是说拾掇清了,再去叫你的。咱镇上的工人同志们,约会下要欢送你一下。”

  “不要送了吧!”老温笑着说,“大家都很忙。”

  “早晨的工夫,忙什么?芒种走的时候,没有热闹一下,那时咱们还没有组织。”老常说着跳到当街一个半截碌碡上,向村西那头扬着手吆喝了一声,几个长工,就都放下水桶跑过来了。

  这些长工们,都在壮年,一清早就敞着怀,宽大的胸膛晒得黑黑的,走起路来,拿着摇鞭把赶大车的姿势。他们跑到小学校里,推出那架大鼓来。

  一个年老的,在后面抡起两根像擀面杖一样粗的鼓棰。

  这是惊天动地的音响。使小孩子们,顾不得穿裤子就跑到街上来了,妇女们一手掩着怀也跟出来。男女自卫队,踏着鼓点,迈着坚qiáng的步子,排队过来了。

  “欢送老温同志武装上前线!”

  在子午镇大街上,是什么力量在鼓动人心,在激励热qíng,在锻炼铸造保家卫国的决心呢?是谁在领导,是谁在宣传?“同志们,乡亲们!”老常站在碌碡上说,“老温同志就去参加咱们的八路军了!他像我们一样,在别人家,辛辛苦苦gān了几十年。昨天才成了个家,今天就到队伍上去。这是我们工人弟兄的光荣,这是我们工人弟兄的榜样。他为什么这样做呢?还是叫老温同志自己给我们讲究讲究吧!”他说完,就从碌碡上跳下来。

  老温不愿意登台讲话,过去两个长工,差不多是把他抬到碌碡上去。

  他站稳了,慢慢的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工人弟兄们会明白我的心思。我胡涂了几十年,从去年七月间到现在,才从一连串的实际事儿里,看出一个道理来。我从共产党八路军这里看见了咱们的明路,日本和张荫梧过来了那就是咱们的死路,只有这个八路军,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才能赶走日本,只有参加这个八路军,才能解放我们工人和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

  “老温哥,你先走一步,我们就跟上来!”子午镇十几个长工,围着老温到村外来。

  这样晴朗的天气,大鼓的声音是多么清脆!远近十几里都可以听到了,更何况那仄着耳朵站在小小庭院里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