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女儿就是太平公主,只不过当时她可不叫太平公主,那她叫什么啊?我们不知道,史书之中没有对她最早的名字的任何记载,我们也不能瞎猜,不过既然是当了女道士了,那就得有一个道号,这个道号叫什么呢?道号就叫太平,我们今天叫太平公主,其实是从她的道号来的,大家一听这个名字,可能就有感觉了,她是父亲和母亲生的,唯一活下来的一个女儿,父母对她非常非常的宠爱,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她能够太太平平地度过一生,对她还是很珍惜的,那么小小的太平公主呢,为了给外祖母修冥福出家了,这是一种模范的孝行啊,这是能够上传的,那种孝女的行为,那她表现出这样的孝行,是在多大年纪表现的呢?我们还不知道,因为史书之中也没有留下,关于太平公主出生年月日的记载,我们就只能推算了,怎么推呢?太平公主最小的哥哥,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他出生在公元662年的夏天,那太平公主最早也只能出生在公元663年了,那如果说她生在663年的话,到670年杨夫人去世,她最大也只有7岁,那还是一个标准的小孩子,什么时代的标准,这都是一个孩子,那一个孩子嘛,她对宗教能有多深的了解啊?所以其实虽然当了女道士,有点走过场的xing质,她并没有离开家,只是到有什么宗教庆典啊,重大活动啊,她再露一露面,就像玩票一样,既然玩票,她就没有真正离开父母的身边,没有住到道观里头去。
画外音:
童年时代的太平公主,因为替母亲武则天当道士,而被塑造成了一个孝女形象,但是太平公主当道士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真的住进道观,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模式,武则天还是希望太平公主,能够成为一个贤妻良母的,可令人费解的是,后来太平公主当贤妻良母的机会来了,武则天却真的把女儿送进了清冷的道观,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太平公主还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吗?
蒙曼:
可是咱们也知道,在中国古代,这个女孩子是不能够在娘家终老一生的,长大之后总要出嫁,那么太平公主嫁给了谁呢?说出来大家可能比较意外,太平公主差一点成了土蕃人的媳妇,土蕃嘛,咱们现在都很清楚了,他是藏民族的前身,差不多和唐朝是同时崛起的,在唐太宗的时候,太宗曾经派文成公主去土蕃,跟松赞gān布和亲,留下了汉藏民族友好jiāo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是太宗时期。那到了唐高宗时期,土蕃的势力开始有所发展了,有所发展呢,他就想要攻城掠地,想要扩充势力,当时就向唐朝,青海和甘肃一带进犯,攻下了好几座城池,那咱们知道,唐朝虽然一时军事没占优势,但它毕竟是一个当时的大国,国力很qiáng,而土蕃虽然一时显得战斗力很好,但是它的国力远远不如唐朝,所以呢,土蕃是没有办法打持久战的,没有办法打持久战怎么办呢?这时候他就跟唐朝提出了和好的请求,提出我要跟你们和亲。
那咱们也知道,所谓和亲,就是少数民族来迎娶中原王朝皇帝的女儿,当然有的是gān女儿,有的是亲女儿,那现在土蕃人提出和亲了,唐高宗这儿有几个女儿啊,唐高宗活着的女儿,一共就三个,老大和老二都是肖淑妃生的,当时早已经出嫁了,留在身边,就是这小女儿太平公主,当时年芳十二、三岁,按照咱们现在看还很小,可是唐朝人认为,这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了,土蕃人也是摸清楚qíng况才来的,所以一开口就提出来,我们想娶太平公主,那他们提出这个要求了,给还是不给呢?唐高宗和武则天可就犯了难了,照理说这和亲是一件好事,边疆可以安宁,战士可以回家,这是谁都愿意看到的局面,可是另外一方面呢,这土蕃实在是太远了啊,当时也没有青藏铁路啊,走过去那真是,一番风雨路三千啊,把骨ròu家园齐来抛闪啊,很悲惨,感觉上让人很不舒服,那到底是让不让这个太平公主去呢,武则天就在国家领导人和慈母之间做着这种心理挣扎,那挣扎来挣扎去,她决定还是当慈母吧,不给,不让太平公主去,可是人家提出来了,怎么办呢?她就想,太平公主前两年不是,半真半假地当过女道士嘛,gān脆咱们这次来真的吧,就让她正式入道算了,所以就给她临时抢修了一座观,就叫做太平观,让太平公主到那儿去当了观主,正式住进这个道观里去了,而且还像模像样,举行了全部的入道仪式,一下子,票友正式下海了,那么这个土蕃一看,太平公主人家已经出家了,那你就不能要求,娶人家当媳妇了,所以就只好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