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同人]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作者:南方赤火(771)

2017-05-09 南方赤火

  所以光有大豆产品是不够的。潘小园将目光瞄向了粗粮。小米、豌豆、大豆、荞麦、乃至芋头山药,通通低价从百姓家中征集出来。都是地地道道的穷人食品,粗粝伤口,在市场上根本不受欢迎。

  大宋民间富庶,这些东西只有在饥荒年间才流行做主食。家境稍微过得去的人家,从来都是崇尚jīng白米面,饭里掺一点杂粮,立刻掉档次。

  但她自然知道,这些粗粮的营养价值比jīng米白面高得多了。行军时不方便做军粮,眼下驻扎城内,不拿来利用一番,简直làng费。

  可惜她低估了南人不吃北食的顽固程度。熬得香香的几锅杂粮芋头粥送过去,据说明教帐子里当场就有好几个吐的。

  没办法,只好转送去梁山军。谁知这些北方汉子看到小米粥,也一个个大惊失色:“怎的,城里断粮了?”

  军队中所食的粮食虽粗,那也不过是脱壳没脱gān净的粗稻粗麦。就算被贪官污吏掺了麸糠,用心筛两遍,照样是香喷喷的粮食味儿。而在大伙心目中,轮到黍粟荞豆上阵,说明正常军粮已经吃光了。这可极是不妙之兆——下一步是不是就该人吃人了?

  还有的倒没那么悲观,只是纳闷:“腊八节早过了啊,嫂子你给俺们熬什么腊八粥?”

  腊八粥就是临到年关,把家里角角落落剩下的东西扫出来一锅煮,寓意是忆苦思甜——也不是什么日常饮食标配。这还是不接受。

  潘小园赶紧跑过去安抚:“别慌别急,咱们粮食还够,今天是……调整伙食,嗯,调整一下。”

  最后还是一些出身赤贫的小兵把杂粮粥分食了,淌着眼泪回忆:“嗯,是俺小时候饥荒年间的味儿。”

  潘小园无语凝噎。要改变大伙的饮食观念并非一日之功——是不是应该往里面加点糖?可这年头制糖业不发达,一斤蔗糖比一斤白米还贵。

  终于,武松看不下去她跑来跑去的推销她的杂粮粥,在她第二十次穿梭于炊事营和谷米场间的小巷时,悄悄拉过来,问一句:“六娘,你这个……新食谱,真的不比白米jīng面要差?”

  她连忙点头:“比白面jīng米还有营养呢!我特意搭配过!每人一日一升的口粮哪里够,把其中一半拿出来换杂粮,能换得三倍的量,那便成了每日两升,营养也不会差了。”

  说完坚定不移地看他一眼,表示说假话是小狗。顺便拍拍他肩膀衣裳,蹭掉自己手上的灰。

  武松还不满意,再问:“吃多了不会生病?”

  “当然不会,还……”

  还能防止心血管疾病,预防肥胖,帮助通便……这个打住不说。

  只是跟他qiáng词夺理:“你瞧,饥年时大家都吃这些,吃了杂粮就饿不死,说明杂粮有救命的功效。”

  武松忍不住哈哈一笑。这番歪理鲁智深都不会信。也只有在他面前敢这么胡搅蛮缠。

  看四周没人,轻轻捋她一束垂下的鬓发,又问:“你还说,比寻常白粥白饭要管饱?”

  “那当然。”纤维素和蛋白质。

  可随即又苦了脸:“其实这些东西完全可以替代米面,可惜大家都不买账……我得想想别的办法……”

  武松笑了:“没关系。我小时候也没少吃这些。”

  她心中一酸一甜:“那……”

  “但不能只给大伙吃这些。虽然能入口,也能饱腹,但一顿顿的都让大伙想起饥荒断粮,不是动摇军心么?”

  她被一句点醒,这才恍然,有些不好意思:“你说的没错。”

  自己虽然也是平头百姓,但毕竟是县城出身,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有保障,有生之年也没经历过饥年灾荒。可她却差点忘了,这世上还有许多人挣扎在温饱线下,对于饥饿的抵触深入骨髓——尤其是这些当兵的,大部分都是穷得没饭吃了,才投身为盗为匪的。

  不禁微感羞愧,轻轻咬着牙齿,“那……那怎么办……”

  武松忽然说:“我有个法子。你到伙房去,做给我试试。”

  第245章 rǔ酪

  这是让她给他开小灶?潘小园发扬奉献jīng神, 二话没说,跟着武松就去了。

  说是伙房,也不过是几个糙棚遮起来的土灶。几个伙夫正在筛面,空气里一片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