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子民”们生而平等,都享有科举入仕、从而参政议政的权利。这一条是针对眼下的贪腐横行、任人唯亲的糟糕现状,下层百姓逐渐和国家兴亡剥离开来,以至于毫无责任感。就算是在亡国危险笼罩之下,东京城里的小资们依然灯红酒绿寻欢作乐,没显出多少爱国qíngcao。
因此必须着重qiáng调朝廷会“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吁百姓积极参与救国,有回报才有动力。
这么一来,联军政变团体也有了一定的合法xing:英雄不问出处,能者任之。
方金芝评价一句:“应该的!阿拉江南一直是人人平等,老多年哉。”
有了当年梁山“私有制改革”的经验,萧让手底下行云流水,格外娴熟,反倒把御史中丞等一gān朝廷大员看呆了。
潘小园知道自己算是这屋子人里文化程度最低的,提提建议还好,具体的文职工作万万不能cha手,于是也就静静看着,不多嘴。
但还是忍不住轻声提一句:“这个……既然生而平等,女子能不能科举入仕?”
萧让手中一停。那边李纲笑道:“让女子科举入仕,男女同登一堂,成何体统!哈哈,潘夫人,下官敬你是女中豪杰,可你也不能乱来啊。”
第269章 罄竹难书
李纲这话一出, 吴用等老梁山人反倒先尴尬起来。虽然梁山上女xing稀缺,但没一个是藏在深闺的名媛淑女;孙二娘、顾大嫂这些女汉子,只要拳头够硬,就有资格登堂入室——聚义的时候从来不把她们当娘们,同桌喝酒同席吃ròu, “不成体统”已多年了。
再加上潘六娘的一副聪明头脑, 没她“登堂入室”的参与财政工作, 梁山早破产解散了。
潘小园刚要委婉地唱个反调, 那边御史中丞却率先接话了:“李相公这话倒提醒下官了。咱们今日议事多时,潘夫人、方娘子可是全程在场啊。男女同堂,简直是太不成体统。要不然……”
身后一gān官员都微微颔首。这女子大胆泼辣,虽然有点才gān, 但做完了该做的事, 早该知趣告退了嘛。
谁知御史中丞话锋一转, 笑道:“但朝政运转,却又缺不得她们。诸位若是有看不下去的,那就只有好走不送, 人走掉,官印留下,自有不在乎男女同堂的官人们接替你们的公gān。”
简直大言不惭。方金芝扑哧一笑。
李纲气得发了一刻的抖, 左右看看,那御史中丞却依旧笑眯眯的,颇有种“你奈我何”的样儿。
潘小园也微微一惊。她自己都不太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位御史中丞倒真是妇女之友,简直是当世稀缺。
当然也可能是见风使舵, 向她示好。但以在座其他官员的大男子主义程度,为了一个“男女同堂”而直接开怼尚书右丞李纲,这份魄力让人肃然起敬。
不由得对他多看一眼。只见他三十左右年纪,根骨劲瘦,一身褐色绸衫,乍一看只是个手无缚jī之力的文人。然而眼不大而亮,眉不浓而尖,虽然眼下只是个从三品言官,但依着某种奇怪的直觉,此人腹中韬略十足,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力排众议给她帮腔,潘小园觉得有必要对他拉拢示好。可又总有些隐隐约约的别扭感觉:方才讨论其他议题的时候,这人一直没什么出格言论;眼下矛盾爆发,他才立刻抓住机会,毕露锋芒,审时度势之能可谓一流。
不管那么多。眼下盟友稀缺,能拉拢一个是一个。朝他微微一笑,表示感激。
对方却十分恭谨,看也没多看她一眼,继续挥毫记笔记了。摆明了是表示,方才仗义出言,并非是帮扶美女,也不是相助弱小,而只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而已。
潘小园忽然心感惭愧。也许自己小人之心,错怪他了。
但旁边还是有人颇有微词。管立法的修敕局提举官小心提议:“下官以为,男女同堂,这个……过去在武周朝的确有先例。但天下女子……潘夫人不是说你……下官是说,大多数女子,卑弱和顺,才gān欠缺,只能持家教子,可胜任不了朝政大事啊……国家兴亡,让男子汉来担着便是了,男女总得有个分工嘛,不然这世界不是乱套了?”
周围几人纷纷赞同:“女人家jīng于闺绣之事不假,但识字做文章可不成啊。”
一边说,一边别有用心地看一眼潘小园。屋子里现成的一个半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