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第三位梅山书院的院长,名叫上官燕。这上官氏乃是衣冠望族,追溯其源,可到chūn秋时期。chūn秋时期楚国庄王的小儿子兰,曾官拜上官大夫,是以这一支以官为氏而姓了上官,繁衍至今,经历朝历代搬迁封邑,已成一鼎盛之极的望族之势。这族长上官燕曾是太上皇做皇子时身边的一位幕僚,后来在那征战之际,被赠予如今的七王爷西宁王水瑜做参将,如今因其年长暮养在家。其嫡长子上官讯与柳云同年出仕,乃是探花及第,如今官拜两江总督,真正的封疆大吏。
林惟自然也是深知这梅山书院的名头的,听睿文侯亲自提及,忙起身施礼道谢:“既如此,林惟多谢世叔相携之恩,先时刚回来时,也曾想着往书院里去一拜的,只恨没有门路,世叔对林惟一再的另眼相看,倒叫我深感惭愧,日后在书院学习,也定会刻苦。”
柳云伸手扶起林惟,笑道:“师侄不必多礼,你年少好学,我也是极爱的,这也正是咱们之间的缘法。对了,上官家的公子正在花园子里作画,倒可请来与你二人一见,上次在莲亭巷你也是见过的,你们所好相仿,想来也能jiāo好。”柳云说着便命人去请,林惟略一想就想到了那日所见的少年,竟然是上官家的公子,也难怪,回头对水旻眨了眨眼笑了。
少年名叫上官昭,年方十四,正是总督上官讯之嫡长子。上官昭与林惟和水旻在柳云书房中相见,彼此都最是谈得来的,果然没得多久便熟稔了。林惟虽然一直攻读四书五经为科考努力,却因花子君亲自教导,旁学杂收的到底见识不凡,而那水旻更是自小得诚义王延请各种高人相授,最是多艺多才的,与这上官昭竟有相见恨晚之叹。
三位少年一番畅谈,林惟便同上官昭道:“方才侯爷说你正在作画,却不知道作的什么,倒叫人好奇,不如带我们过去观赏一番?”
上官昭浅笑道:“不过是奇yín之术,那日在公主跟前多嘴,便承下了这么一个活计,看也可以,却是不要嘲笑于我。”于是三人说着便同往园子里去了。
再说那林黛玉和明惠大长公主相谈甚欢,那公主听说她竟是得了花子君亲传,更是赞叹:“倒没想到你与九王兄竟还有这么一段qíng分,九王兄难得看上哪一个,林公果然教得好女儿。”
黛玉忙道:“公主过益了,不过是先生挨不过父亲的央求,略提点一二罢了。先生雄才大略,能教导几句也是黛玉的福分。”
明惠大长公主笑道:“九王兄最是才艺过人,你也不必过谦。咱们这么坐着说话真真无趣,不若往那花园子里去走上一走。香芸,上官家的公子可在园子里么?”
公主身边的大丫头笑道:“先时在的,后来被老爷请去见客,如今在书房里呢。”
明惠大长公主道:“这便是了。”于是便带了黛玉往花园子里去,也不叫多的人跟着,只带了几个大丫头。
睿文侯府的这个园子最是匠心独具的,还是当年公主初到苏州时,因了一次与柳云游幸沧làng亭后念念不忘,方叫人在侯府后面量地修建的,最是jīng致。黛玉穿花走柳,又见那假山碧水亭台俱是清幽古朴,也觉喜欢。明惠大长公主便命人在望风亭备上茶水点心,带了黛玉上去歇息观景,这望风亭是园子里最高的一处,这么往下看着,各色美景一览无遗,最是赏心悦目的。
一时便有人取了一副画来,那大长公主看了却是赞叹不已,笑道:“竟是成了。”说着递与黛玉赏看。
林黛玉眼前一亮,见那画上一女子手执纨扇伫立于秋风之中,眉目间几缕清愁使人揪心,着墨浓艳,线条细柔,左上一首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qíng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正是仿的唐寅的墨宝《秋风纨扇》。黛玉细细观赏,虽是仿品,却是深得其味,最是那一抹愁思拨人心弦,不由赞道:“竟是何人所作?实至化境,只这题诗最是仿的好,竟是以假乱真呢……却只少了那章印。”
却说此画正是那上官昭所仿,因他素来在这上头的名声,先时输于大长公主一次赌约,公主听说柳云要把那真迹献于上皇做寿,便bī他做这仿品出来,不过留一念想。只因上官昭被柳云叫去,方留了这画在这望风亭后面的小雅阁里,因那丫头见人已去,便取了来与大长公主赏玩。
明惠大长公主笑道:“章印也便罢了,这画是上官家的公子所作,只那章印,他说却是不成的,想来也便没人能出九王兄之外了。”说着便叫人好生的装裱起来挂到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