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吏_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15)

  这耗费郑苹不少jīng力,让她瘦了不少的扇面卖了多少钱云雁回不知道,但是郑苹去过绣巷之后,回来就给他们买了ròu吃。

  接着又是请热心街坊cao办,办一应丧仪,为云大郎立衣冠冢,一家人都披麻戴孝。再有,请这些街坊,也是要提供茶饭的。

  也是这个时候,云雁回才发现云大郎居然没有其他家人。街坊都没有问这个问题的,极有可能早就打听过,知道为什么没有。

  云雁回怀疑他这个爹也是孤儿,即便父母双亡都不至于连族亲都没有,这个年代的人都是一堆堆的亲戚。

  郑苹要招呼里里外外,双宜照顾起了两个弟弟。

  只是,平日里倒也罢,丧礼期间双宜自己都吓到了,她没见过云大郎,但是对死亡有了点隐隐约约的概念,看到家里人来人往,养母不时流泪,当然害怕。

  幸好云雁回不是普通小孩,反而照顾起双宜来,一直带着她和小宝。云雁回这种淡定的态度让双宜平定了很多,也决定不能叫娘担心,她应该好好照顾弟弟们才是。

  这期间谁都不敢随便打扰郑苹,云雁回的裤头绽线了,他就叫双宜帮忙补。

  双宜小心地补了一半,被云雁回拿起来看,怎么看怎么觉得针脚太疏,也不是很齐。

  “我才学……”双宜说。

  还有一半而已,云雁回果断捏起针线,自己补了起来。补个裤子而已,不需要多复杂的针法,这一道fèng下来,比双宜的还要整齐。

  云雁回心想,到底是我太天才了,还是双宜以后没有一夜bào富的命……

  双宜羞愧地低下了头,弟弟一天都没摸过针,fèng得反而比她要好!还有,她有时在厨下做点事,也是雁哥儿给她提醒。

  “雁哥儿,我一定会好好练习的QAQ。”

  “没事,慢慢学。”云雁回俨然是长辈口吻。

  ……

  再说郑苹,她从大相国寺请了七个和尚回来做佛事,先是招魂,而后因云大郎英年早逝,尸骨又没能归家,更是念了七日的经。

  来吊唁的多是街坊邻居,还有一些云大郎的旧友,看着他们家孤儿寡母,都十分怜惜。

  因为与了然和尚算是有jiāoqíng了,便把他也请来了。

  了然来了之后,听其他人说郑苹竟然是在从他那里回去那日接到的死讯,顿时心qíng也很复杂。这时在做佛事的和尚看到了,还不禁听了动作,过来行礼,“了然师叔。”

  了然叹了口气,茶也不喝了,把带头的大和尚顶替掉,自己来念经。

  “这怎么使得……”郑苹擦了擦眼睛。

  了然却硬要念经,直到晚上才由那大和尚换下来,吃了些饭菜。

  了然不算太了解郑苹家的qíng况,只略问过郑苹,知道丈夫外出经商,郑苹却没说已经没了音讯有段时间了。所以了然还以为郑苹从丈夫去世后,家里的负担会变大,其实郑苹早就在当家了。

  爱屋及乌,了然自然是叮嘱,若有困难可以来大相国寺找他。

  郑苹郑重地谢过了,还叫云雁回来给了然行礼。

  云雁回这些天都是尽量顺着郑苹,当然没什么不答应的,和尚那么老了,行个礼不吃亏。

  后来,云雁回再想起来就觉得,当时可能郑苹就想好了向了然求助了。

  ……

  办完云大郎的丧礼之后,郑苹整个人就像被掏空了一样,没了jīng气神,好些日子没有gān绣活。但是上次她卖的扇面大概赚了不少,所以即便没工作,家里也吃得很好。

  受限于时代,仍然是麦饭豆饭一类,但下饭菜档次高了不少。

  由此可见无论在哪,顶级手艺人肯定都过得不错……

  某日郑苹正在做饭,双宜在院中跳格子,云雁回便坐在门口看。他家屋子前檐有编织凉棚,延伸出去一段,底下是gāngān净净的石板。

  云雁回坐在其下,小宝在旁边爬来爬去。表面上是双宜带着他们俩,其实是云雁回盯着这两个小孩。

  小宝也就罢了,双宜最近出去过之后,就一直很盼望出门。虽说住在开封府后门,但云雁回也不得不警惕,郑苹不在跟前,他便自觉出来看着。

  这时有个老妇人走到篱墙外,打量着院内。

  双宜低头跳格子也未注意,云雁回倒是一眼就看到了,前些日子他家办丧礼,好些街坊邻居来了,所以纵然不怎么出门,云雁回也把邻居们看个眼熟。这个老妇人,却是从来没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