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英台大大带我飞_作者:林知(23)

2017-03-06 林知

  祝英台几人则又等了一会儿,直到周先生和阿成也离开,才原路返回住处。
  关上院门,几人坐在书房,马文才急急地问祝英台:“信斋,你可认出那人是谁了?”
  祝英台反问道:“你不认得?”
  “我应该认得?”马文才细细翻找了一遍记忆,摇头,“确实没见过。”
  祝英台露出一个无奈的笑,道:“那人是齐家的管家,我随家中长辈去拜访时曾见过。”
  “齐家?”马文才想到自己醒来第一天见到的那两个人,皱了皱眉,心道:怎么又是齐家?
  在马文才看来,周先生和尼山书院不过是在附近几个郡县内有些名气,完全不像是会与齐家那样的权贵有任何联系的。
  梁山伯都笑了,道:“逸华,你平日里大约是只顾着读书了,周先生与齐家的恩怨尼山书院里大多学生都晓得。在开设书院前,周先生是有名的寒门之士,许多年也曾做过官,在寒门中声望极高。不过前几年,他曾当众批评齐家有把持朝政之嫌,甚至痛批其言行间的不臣之处,大大惹恼了齐家。齐家一怒之下,硬生生将周先生bī到罢官,这才有了如今的尼山书院。”
  “所以说,这次罢课便是齐家在背后挑拨唆使的?周先生罢官都还不够吗?”马文才想了想,又不解道,“便是叫书院开不下去又能如何?”
  “齐家人行事,向来如此狠绝。”祝英台对齐家亦无好感。他对马文才细细解释道:“逸华大约是不明白寒门中人的想法。像周先生这样的大家,心中总有忠君救国的志向,即便仕途受阻,亦想兼济天下。天家不重用他,百姓传颂他亦可。”
  见马文才露出了悟的表qíng,他接着道:“以我猜测,齐家挑动罢课,也是了解周先生的xingqíng,必不会屈从于学生的威胁,若是处理失当,极可能散了书院、失了人心。若是周先生为了学生而放弃了松先生,以后也能因为其他理由赶走其他先生,如此一来,又会失了文人中的名声。无论是何种qíng况,都可能叫周先生跌落云端。”
  “只是他们却没料到周先生如今也学会用计了。”梁山伯笑道。
  “的确,所以他们才仅仅通过书院的学生来生事。若是以后再叫他们抓住机会,恐怕就不会这么简单了。”祝英台叹道。
  马文才见他们面有忧色,安慰道:“以齐家如今的地位和行事方式,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迟早是会倒下的,不必如此担心。”
  祝英台笑了笑,点头道:“也是,多少我们知道了些前因后果,现在担忧也无用,到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之后杨安再来问起他们去看到了什么,他们也都只道没听见什么,来的好像是那学生的家人。毕竟若是真叫书院里都知道这事竟牵扯到这样庞大的家族,恐怕学生们更会惶恐不安,反倒害了周先生。
  罢课的事这才算是彻底过去,松先生在书院中的生活更是如水一般的平静,至今无人见到她或她带来的仆人与谁接触过。
  祝英台都要开始相信,这松先生是单纯为了教书育人而来到书院的了。
  不过谁也没想到,突破口最后竟是向来极少与书院中人接触的马文才发现的。

  第12章 宋先生(上)

  当初刚进书院时,马文才就特地找了一位善书画的先生学字。这位先生姓宋,平日里看起来落魄得很,一身衣服总是皱巴巴的,头发也梳不齐整。除了偶尔出门讲课,他总是缩在自己屋里,要么写字画画,要么喝得酩酊大醉。
  那日下学以后,马文才去宋先生的住处拿字帖。他一进门就发现屋子里竟然一反常态的整齐gān净,书房长案上留着一张字条。纸条本是对折合上的,只是开门时带起的风将它chuī开,露出上面几行清秀的小楷。
  虽然宋先生立刻皱着眉将那字条揉成一团扔了,马文才却仍是一眼认出那字迹,正是松先生所写。
  马文才装作什么都看到的样子,拿了字帖便快步离开。跟在后面的三七还奇怪,直道公子慢点。
  回到不厌居,祝英台和梁山伯正在院子里闲聊着等晚饭,见他进来,随口问了句:“逸华今天怎么回得有些迟?”
  马文才憋了一路,这时哪还忍不住,三步并作两步凑到他们旁边,露出个怪笑,道:“你们可知道我刚刚瞧见了什么?”
  梁、祝二人看他眼冒jīng光,也忍不住发笑。祝英台问:“去宋先生那儿能瞧见什么?还能有女人不成?”
  “差不多!”马文才一拍大腿,给他一个赞赏的目光,道:“我看见宋先生的屋子被打扫得gāngān净净,案几上还有松先生留的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