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漫同人 > [梁祝]英台大大带我飞_作者:林知(24)
“松先生?”梁、祝异口同声道。
“千真万确!”马文才猛点头,道:“前阵子松先生不是批我们作的诗吗?我那时还道松先生写得一手簪花小楷,印象极深,绝不会认错的。”
马文才当然印象深刻,松先生给别人批诗就批几个字,给他却批了一整页。用典生硬,韵律全无,结构颠倒,也就立意上有些可取之处。他被梁、祝二人笑话了一整晚。
那两人果然也想起这一出,又哄笑了一阵,这才琢磨起这件事来。
宋先生的屋子被打扫gān净与松先生字迹的纸条间其实并不一定有关系,但宋先生在书院里的确孤僻,往日里马文才也不是没去过他屋子,但也从没见谁打扫过。若说这只是个巧合,那也太巧了。
“松先生,宋先生,松、宋?”祝英台喃喃自语,猛地一拍脑袋,喊道:“我怎么到现在才想到!”
“想到了什么?”梁山伯和马文才都一脸迷茫地看向他。
“这松先生和宋先生应该都姓宋,松先生不过是用了化名罢了。”祝英台道,心里也感叹,这么明显的事qíng他竟一直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难不成这宋先生也是世家子?”梁山伯有点接受不了,迟疑道:“若是宋家的人,怎么、怎么过得这么……”
“邋遢落魄。”马文才接口道:“不过要是说宋家善诗文的女子,我似乎有点印象。”
“是啊,宋家第四子,出嫁前便广有才名,嫁了齐家一个无官无衔的嫡子,之后似乎便再未听到什么消息了。”祝英台回想片刻,道:“若这位松先生是宋家那位女儿,那宋先生我也大约能猜到是谁了。”
马文才傻乎乎地问道:“是谁?也是宋家的人吗?”
祝英台以一种朽木不可雕的眼神看向马文才,道:“那是自然。我倒是知道,宋家有一幼子,人称‘墨痴’,在书画上可称是天纵奇才,却不通人qíng世故。因与父亲发生矛盾,便独自外出周游,无人知道踪迹。”
马文才点点头,“看来,这宋先生就是那行踪不明的宋家幼子。”同为世家子女,他与祝英台对所有世家qíng况的了解程度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梁山伯又有疑惑,道:“若我们的推测无误,那松先生、齐夫人来书院找宋先生是为了什么?”
“或许是劝他回宋家吧。”马文才道:“世家怎可能叫儿子流落在外呢。”
大约是因为知道了宋先生的身份,马文才再看到他时,倒突然开始觉得挺有趣的。一个世家子能把自己做弄得像乞儿一般,在这世上恐怕只此一人了吧。
很快,梁山伯和祝英台便发现,马文才去找宋先生的频率高了许多,甚至偶尔会同宋先生一道用饭。
终于,祝英台忍不了了,没了马文才在吃饭时闲聊,他觉得吃饭都没什么滋味。于是,在马文才又一次和宋先生用了饭回来后,他拦住了马文才。
“逸华,文才,你最近为何总是去找那松先生?”祝英台抿着嘴看他。
马文才有些莫名:“我去向他请教书法啊。”
“我知道,只是你最近去得太过频繁了些,还同他一起用饭。”
“哦,那是我最近同他聊得多些,他倒挺有趣的。”说着,马文才还轻笑了下。
祝英台只觉得心里烦躁极了,又不知该怎么说,便道:“聊便聊了,为何不回不厌居里来,我最近都没怎么同你说过话了。”
马文才回想了一下,自己呆在不厌居的时间是稍少了些,但他最迟用完夕食便一定会回来,每日照常同梁、祝二人锻炼,在书房读书。他笑道:“哪里有信斋说的这样。”
祝英台还是不露笑脸,叹了口气道:“罢了,逸华在书院中找到知己,欢喜是应该的,忘了我们金兰兄弟又如何呢。”
马文才这才晓得祝英台在不高兴什么,心道果然是女子,心思就是敏感。他安慰道:“我虽与宋先生聊得多些,但他哪里能和你们相比。何况你有山伯相伴,不缺我一个。”
祝英台看他一脸真挚,心里莫名好受了些。他想说我就是缺你一个,但又觉得自己未免太过做小儿女态。他露出个浅笑,道:“逸华往后还是多回不厌居吧。”
平日里,祝英台总是他们三人中最成熟的一个,遇事稳重,思虑周全,行事说话都颇有章法。难得见他显露出这样的qíng绪,马文才觉得心中软绵绵的。
不过既然祝英台都明白说了,马文才便真的不再同宋先生一起吃饭,只是平日课上或偶尔无课的闲暇时会继续同他请教、说话。祝英台也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