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的流通速度自不必说,等一辆青幔马车驶进府衙的时候,一直盯着开封府的庞家下人随意一打听,就知道是展昭又立下一桩功德,让包黑子的先生与家人团聚,还被允诺收为关门弟子,从此以后与包黑子就是师兄师弟了。
这等jī毛蒜皮的小事别说庞太师,连自认和开封府不死不休的庞昱都不放在心上,只是寻个空子,打算放一放开封府里尊卑不分的流言。
且说府内,包拯按捺着心里的激动之qíng,让自己的夫人将娘娘引去事先打理好的房间,待娘娘坐定,才大礼参拜,“娘娘这些年受苦了!”
李娘娘目不能视,只循着声音望去,“可是包爱卿?”
“正是臣下。”包拯看着与画中人相似独显衰老的李娘娘,心中再无怀疑,“娘娘归朝,这个好消息当立刻禀报官家。”
李娘娘却一挥手,“此事暂且不急,你先与我说说官家,他现在可还好?”
包拯是个耿直的人,眼前人又不需要他耍心眼,当下把官家被皇后家bào然后好几日不上朝的消息说了出来。李娘娘千思万想,知道官家可能被压的过不太好,但万万没想到,居然会差到这个地步。她这些年虽然不算养尊处优,生活上却是无忧的,一时激愤,直接晕了过去。
又一阵手忙脚乱,公孙先生给李娘娘诊了诊脉,说只是一时气急攻心,大家才松了口气。
忙活一通让娘娘好生休息之后,包拯才注意到花满楼,面上就带了笑,“尊下便是玉先生的兄弟了吧。”
“不敢当。”花满楼对这个历史上的名臣也有着敬意,心里还有一分疑惑,“不知兄长现在何处?”
从入府衙开始,就算经历过忙乱,但花满楼一直注意着周围,却没听到玉笙的半点动静,由不得他不疑惑。
包拯的脸色却带上了悲悯。他从小就和玉坠子夫子亲近,这些年来早就习惯了玉笙不是人这件事。可眼前人明显是不知qíng的,一时间,判了无数案子以公正严明著称的包拯忽然觉得自己无法开口。
“可是出了意外?”花满楼何其敏锐,只听到包拯那一点呼吸间的变化,就有了猜测。
“并无。”包拯暗中呼唤几声没有得到回应,就知道玉笙又出去玩了。索xing不再想,只等玉笙回来让他亲口解释好了。“玉先生有事出门,晚上就会回来了。”
花满楼决定玉笙可能出去办一些不好对自己这个外人开口的事,点头表示理解,不再追问。
包拯暗暗松了一口气,对坏人他能阎王脸,但对好人……他怎么忍心啊。
而包拯的夫人李氏也趁机把包拯拉到一旁:“官人,今日我观娘娘的眼睛,似乎……”
“听说是思念官家,生生的哭瞎的。”包拯面色也有些沉重。公孙先生jīng通医术,如果有办法,刚才他就会说了。可既然他什么也没说,也证明了他对娘娘的眼疾是无能为力的。
“官人可还记得我陪嫁的古今盆?”李氏犹豫片刻,又问。
包拯点头。
“那古今盆有一妙用,yīn阳二孔沟通天地,焚香祈愿祷告天地后可接取天露。用天露洗目,可使双眼复明。”
第108章 再相逢
玉笙再回开封府的时候,恰好看到后宅一角有白烟袅袅升起。虽然觉得开封府不可能发生失火事故,但以防万一,他还是去瞧了一眼,正好看到穿着一身诰命服的李氏一脸虔诚的焚香祈祷。
四下无人,玉笙却能察觉到在不远处几处不起眼的地方有人暗中守着。他不知道这是唱的哪一出,就没有现身,而是回去找能知道详qíng的人探寻去了。
正堂中灯火通明,包拯既然已经见到了李娘娘,那么明日一早一定会入宫觐见告诉官家这个好消息。此时他正拉着花满楼,想从他口中知道些李娘娘的事,也好说给官家听。
花满楼向来温和,脾气极好,对恶人尚不会恶语相向,对待包拯这个青史留名的名臣自然更加客气。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事qíng和自己的认知相悖,但大庆距离宋朝也有几百年了,他反而觉得这些被史书掩埋起来的故事更加有趣,对包拯所问,自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开封府众人对花满楼的印象也好极了,无论何时,有能力且会伸手助人的人总不会讨人厌。
玉笙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