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本来立场就不是很坚定的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贾老太太已经在盘算着是不是要另找下家了,比如跟着宁国府的门路向风头正盛的大皇子示好。殊不知这些骄傲的上位者最为忌讳的就是这样的墙头糙,一着不慎,估计只会两头落空。若是此等机密盘算被贾环知晓,贾环估计就能发现贾府被抄家的一个主要原因了。
说到贾环,他此时依然呆在墨濂的温泉庄子上,托这次任务的福,他不需要立即去京郊大营报到了。其实就算去了京郊大营,以贾环现在的年纪和阅历,只怕这个旅帅也只是一个架空的闲职,还不如趁此机会多攒一些经验,也好到时候再回军营得以以武艺服人。于是贾环安心留在了山庄中,每日只一心一意地练武,试图让自己的武艺更上一层,也让两人万一在江南遇险时的生存机会变得更大一点。虽然时间紧迫,但本着能进步一点是一点的心态,贾环还是十分刻苦的。
短短几日很快过去,墨濂正好安排好了各项事务,顺带还安抚加警告了后院为数不多的两位侧妃以及jiāo代了正妃诸项事宜,是应该出发去江南的日子了。
出发的那日风轻云净,因为已在腊月,即使是京城寒冷的气温也遮掩不住满城喜庆的氛围。两人已经乔装打扮了一番,直接从温泉山庄所在的北边城门出了京,稍微绕了点路准备南下。一路快马加鞭,只希望能够尽快到达江南的地界。
20第二十章 见林海共议江南局
也许是消息保密得很好,墨濂和贾环南下的路途非常顺利,一如出发时的好天??预示的那样。两人先是快马赶至淮安,这里是huáng淮运三水的jiāo汇处,也是京杭运河里运河段的起始点,漕运发达。且可谓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们最爱在淮安河下定居,故想要打听些什么,从淮安开始最为适合。一入淮安境内,两人并着两位侍卫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打算先看看能不能了解一些qíng况。现在两人的身份是京城来的商贾人家的公子,试图在这里找找有什么好的生意可以做。
说是打听事qíng,但是为了不打糙惊蛇,几人也没有积极走访,反而是天天流连于各色茶楼。一般来说,茶楼这种地方是各类小道消息最为灵通的。如今国盛民qiáng,特别是江南这等富庶的地区,民风也更加开放一些,所以在酒楼茶馆里讨论地方政策的儒生百姓也会很多。虽然涉及不到什么机密要事,多听一些,拼拼凑凑总还能得到些信息。
“这年头老百姓的都日子不好过啊!”一个坐在茶摊边上休息的小贩正在和旁边的老汉闲聊。
此时,墨濂带着贾环正坐在这个路边茶摊上,两人穿着普通布料的衣服,虽行为举止与周遭不太相同,但也不算显眼。
“可不是嘛,”老汉显然是刚gān完体力活,擦了擦汗接口道,“今年秋天缴的粮食就比去年的多,而且东西卖得也越来越贵。这都临近年关了,家里的年货恐怕都是置办不起。”
墨濂两人正好坐在老汉和小贩的身后,这对话是听得一清二楚。听到此话,墨濂就暗暗皱起了眉头。贾环可能对赋税之类的没有概念,但是墨濂却非常清楚地知道父皇根本就没有下达关于加重农业税的旨意,只怕是这些地方官员自己私自做的事qíng。
这时,对话仍在继续。
“我看你们整天跑街窜巷的,虽然累,恐怕日子会比我们这种靠地吃饭的好些吧,不是说商贩jiāo的税很低吗?”
“哪能啊,”小贩苦笑道,“那些都是给有权势的大商人定的,他们要是jiāo了好运,甚至都不用jiāo税的。像我们这种小贩缴的过税和他们比起来只多不少。这么一来,能到温饱就不错了。”
这下子就是贾环也听出来不对了,什么叫jiāo了好运就可以不jiāo税?若说的是像薛家一般的皇商也就罢了,但听这小贩的口气,明显是只要有些权势的大商人就可以。单单一个淮安城就是这样,那么整个江南地区呢?这水还真的挺深。贾环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小命了。
连日来听到的消息加上派出去的两个侍卫打探的消息拼凑起来大抵如墨濂所想,这整片江南,就没有一个清官。若是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他墨濂也不是什么天真的人,可是他还听到了什么?官商勾结、与民夺利、徇私枉法,整个官场乌烟瘴气,坏我社稷之根本,种种相加简直不可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