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又叫桌上的众人都笑了。
本来这桌贾宝玉年纪最小,看着就让人不放心。刘家大表兄一边叽咕这当母亲的也舍得,一边随口笑着说,“宝玉,要是爱护姐妹呢,可要好生念书。等你长大了,做官了,才好让姐妹们依靠。”
这话十分平常,却点醒了两个人。
一个是贾瑚。
他暗想,是我想差了。妹妹总是要嫁人的,这点无可更改,他只有更努力争取升官。娘家势大,妹妹腰杆子也直。才能叫妹妹过的顺心。
这样一想,贾瑚直觉豁然开朗,把素日心疼妹子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愤愤之气去了几分,倒把心力放在专研自个儿前程身上。他好,妹妹才会更好!
另一个却是痴人。
贾宝玉一心想着读书做官的都是些国贼禄蠹,却不想有些人之所以成为国贼禄蠹,全是为了他们家的女儿。这样一来,竟是成了禄蠹,也不悔了。
他心里这样想着,口中自然说了出来。
在座的可有不少大人,又有许多还在科举之路,盼着哪日中了进士,好去做官的人。贾宝玉这一席话,可把不少人都得罪了。
大家做官,说白了,无非为了权势二字,岂不是贾宝玉口中国贼禄蠹?
偏贾宝玉声音不小,周围的人都听见了。一时大家脸上都不大好看。
明知对着他们这些臭男人,贾宝玉口里说不出什么好话,贾瑚只懊恼自己怎么没有在他开口前阻止呢!见状,他忙让奶娘把贾宝玉抱进去,贾宝玉得知自己要去里面,高兴的不得了,一脸嫌弃被奶娘抱了起来,想着很快又能见到大姐姐和三妹妹了,又笑了起来。
贾瑚敬酒,起身向诸位道歉,“小孩子不懂事,还望诸位不要见怪。”
说实话,若不是贾政没来,贾瑚还真不想出这个头。见此,搞清楚了什么回事的贾赦也打圆场。气氛这才热闹起来。
只几个小心眼儿,又知道贾家之事的,迁怒到了贾政头上。尤其是和贾政同为工部的,心里想着,怪不得贾政在衙门当差的时候都淡淡的,瞧不起我们。
还以为是嫌我们出身低呢,没想到是瞧不起所有做官的啊。有本事,贾政不要做官啊!对了,贾政现在可不是不做官了?把儿子教成这样,不会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吧?
几人嗤笑了一回,回去后又故意赞了几句清高,贾政一家可算是把不少人得罪了。
说是开席,其实没过多久。一列列的侍女正端着酒菜上来呢。没一会儿,众人又言笑晏晏,说起了其他之事,把之前的风波忘到脑后了。
宴席里又恢复了热闹,贾瑚松了一口气,又和其他人攀谈起来,态度比起之前热络了不少。
正热闹非常时,忽有门吏来报,御前太监何公公来降旨了。
☆、第104章 赐婚
贾赦、贾瑚等一gān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开启大门。又有何公公笑道,请贾国公之女接旨。
贾瑚心里咯噔一声。
见宣旨的乃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何公公又喜气盈腮的样子,贾赦知晓定然是好事,喜上眉梢,忙开了大门,请亲朋退避,又叫人往内院通知太太和大姑娘,又把何公公等人请到二门处。
等一家子人跪下,何其盛方大声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荣国公贾赦之嫡长女贾瑛,仪容端庄,德行娴雅,孝顺恭谨,又和郡王芝兰玉树,与荣国公嫡长女贾瑛乃天合之作。为成佳人之美,择日成婚,特此命也。布告中外,咸使闻之。钦此――!”
何公公笑眯眯的说:“贾大小姐,接旨吧。”
贾瑛肃声道:“臣女接旨,谨遵圣命。”
大姑娘被赐婚了?!顿时,众人神色各异。
刘氏面上喜气盈盈,内心却不甚高兴。
程家女儿不愿嫁,难道荣国府就看得上和郡王吗?刘氏不为郡王府的地位尴尬忧心,却着实担忧瑛儿将来和婆婆的相处。这武王妃是失了丈夫的寡妇,瑛儿嫁过去,难不成还要和婆婆她儿子?更何况宫里还有一个蒋妃……
刘氏颇为头疼的按了按太阳xué,心中涌出一股怒气。大周开国这数十年来,也没哪个皇帝罔顾被赐婚的人家的意见赐婚的啊?お筷ㄕe
要说赐婚,还真不能乱来,不是你想赐婚便能赐。即使是皇上,也是要过问两家的意愿。不然,万一两家都不满意,皇上没做成好事,还惹得一身骚,又是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