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政的考量,主要来自于孟珙。且内阁之中应该有军方之人,这样才算得上是平衡。
岳山的问题,苏若沈也只不过是借助于岳飞后人的名头而已,至于他本身是否有才能,却也并不重要。给他一个空头王位,以及被架空了的兵部尚书之位,也没什么大不了。
而剩下的三人,却是苏若沈这两年来亲自培养的心腹,将它们安cha进内阁,即使除刘文清之外的四人全部成了一伙,苏若沈这个皇帝也不会被钳制。毕竟首辅是两票,皇帝虽然只有一票,却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这看似臣子的权力大了,最终还是皇帝的“一言堂”。
乾纲独断。这才是苏若沈的目的。
政治改革处理完毕,下面就是税务问题了。
四川和江南地区现在是宋朝税收最多之地,而四川乃巴蜀之地,易守难攻,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苏若沈可不放心。况且,巴蜀现在也不安分……
这件事qíng先放一放,等将军权抓牢了,再作打算。
第十一章 临安军校
接连在朝堂之上颁布数道旨意,苏若沈又下旨增设一“卫圣军”,为天子亲军,由苏若沈亲自担任统帅,统领5万人。
卫圣军采用现代建制,作为一个试点。鉴于这个这个时代的人被局限在这个时代特有的思维之中,苏若沈并没有和他们争辩这种建制的优劣,只是心平气和地让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着。
卫圣军的训练由苏若沈拟定了现代方案,亲自训练了两个月,效果出奇的好。之后便将卫圣军的训练全部jiāo给了岳山。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苏若沈虽然不懂军事,但是从孟宗政和孟珙的反应之中就可以看出,岳山确实不是糙包。至于忠心……
在这个被苏若沈整体洗脑成忠君爱国,并在副将杨昭的继续洗脑下成长得军队,无论如何也不会叛变。
杨昭是苏若沈当初从杨太后手下救出的侍卫之一,忠心没有问题。他被送去和岳山、孟宗政学习兵法,颇有所成。
苏若沈准备让杨昭带一半卫圣军去接管四川,然后重点发展军事建设,将四川变成军事训练基地。
苏若沈将赵与芮送进内阁,打算让其成为自己内政上的帮手。原本的计划是让杨昭进内阁,但是其资历太浅,还是需要出外历练,便将有荣王头衔的赵与芮划进了内阁。
赵与芮对苏若沈有一种盲从,这是苏若沈有意无意间造成的,产生一种神化的个人崇拜。
另外两人,苏若沈打算先将其放入户部和工部担任侍郎,一年左右再调入内阁。
这些事qíng终于告一段落,苏若沈让监察院监察使遣人去大漠,密切监视蒙古动向。当然,如果可以找到郭靖那是最好的。
历史上,铁木真征服蒙古各部众,被尊称“成吉思汗”是在公元1206年。而直到现在,苏若沈也没有听说过这件事,而且蒙古各部中,铁木真部还不是qiáng大到可以吞并其余诸部。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是否率十五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苏若沈打算看看,这个世界的发展,和历史相差多大。毕竟《she雕英雄传》他也只是看过电视剧而已,对里面事件的熟悉却是无法与历史相比。
至于金国,苏若沈接手了沂王当年安cha在那里的细作。那是一个靠向金国和蒙古走私大宋丝绸、茶叶、陶瓷等奢侈品的商业家族,能于短短十几年事件崛起,是离不开沂王暗中支持的。这个家族一直致力于向金国高层行贿。现在让他们去调查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之子完颜康的信息,相信难度不大。
将两方面的信息整合之后,苏若沈便有了七分把握。
其间,苏若沈下旨,召集各行各业对于发明创造有奇怪想法的匠人,入科技司。科技司司长之职暂缺。其实叶适很适合这个位置,但是也不能总劳烦这位老人。苏若沈想到了秦九韶。但是人家现在也比苏若沈大不了几岁,还没有南宋大数学家的风采。所以,苏若沈只能空着那位置,自己没事就跑去看看。并给科技司的匠人们提出了有关于火枪、火pào的改进想法,要求他们去完成这个任务。
忙完了这些,苏若沈倒是有些清闲了下来。于是他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建立临安军校,培养中下层军官。此举在当时并不被人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安军校的作用逐渐显露了出来,并成为了大宋军人心目中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