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静下心来想了想,不得不承认陈珪的看法很对。即便是他不开口举荐六皇子,只怕父皇几相权衡之下,还会任命老六为钦差大臣,处理此事。既然如此,莫如他抢在父皇之前开口,如此一来,既能彰显他处事公正,光明磊落,又能显出自己的识人之明。只是……
太子殿下皱了皱眉,还是有点儿舍不得两江的那一批人。
陈珪与太子殿下相处几年,自然也知道太子殿下每每要紧之时,便有些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的毛病。只得开口说道:“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奉圣人之命监理国事,处置朝政。微臣说句冒撞的话,太子殿下为储君一日,满朝文武皆是太子门下。既如此,太子殿下又何必将一朝之臣划分的如此泾渭分明。反叫群臣以为太子殿下是……”
陈珪说到这里,轻轻看了众人一眼,放低了声量说道:“些许蝇头小利就能拉拢讨好的人。”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太子目光悚然的看着陈珪,仿佛被人当头打了一棒似的。
☆、第六十二章
陈珪语出惊人,外书房内不独太子殿下,便是满屋子的朝臣都怔住了。呆愣了许久,方才反应过来。各人的表现也都大相径庭。
以赵寅为首的,赞同太子殿下壮士断腕的这一批朝臣,登时津津有味地打量起陈珪,并在心中暗暗估算起来。若说众人看今日之前的陈珪,不过是个侥幸入了贵人的眼,又有些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小聪明,能哄得太子高兴,顺带着自己也能得些好处的佞臣而已。
因而众人虽被陈珪奉承的高兴,却打心眼儿里并不在意这个人。原因无他,谁会对一个只懂得讨好献媚又xingqíng温顺的玩意儿另眼相看,更遑论提防尊重?
可是过了今日之后……众人默默打量着面对太子也能侃侃而谈,言辞犀利有条不紊,且又锋芒毕露杀伐决断的陈珪,不觉心下微凛。更有心思灵活的,登时放开了眼下的事儿,开始苦苦回想着自己从前有没有因为态度轻慢或者别的缘故得罪了这个人,顺带着盘算一下今后对陈珪的态度……
毕竟一个玩意儿不可怕,可是凭借三言两语就能隐隐说动太子放弃两江势力的这般心狠手辣的谋臣,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的好。
在座之人既能被门人汲汲的太子殿下封为座上之宾,其心xing手段自然都不一般,心中盘算更是如电光火石般,一息间早已转了好几个弯儿,还叫旁人看不出来。唯有陈珪这等心细如发时时留意之人,才能些微的觉察到赵寅等人冲他微微点了点头,眸中隐露赞许之意。看他的神qíng也不似先前那般轻慢了。
有人赞誉满意,更有人不以为然。至少石荣回过神后,回想起陈珪先前的不逊之言。登时勃然大怒,指着陈珪面红耳赤的骂道:“陈子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非议太子殿下。你这般出口不逊……你这是以下犯上!你这是大逆不道!你、你……”
石荣气的口不择言,指向陈珪的手都在哆嗦,面色更是铁青一片。然而身为当事人的太子殿下却一反常态的沉默不语。用一种仿佛初见陈珪一般,新奇陌生的目光打量着陈珪。
陈珪见状,先是躬身向太子殿下告了罪,又好整以暇地冲着石荣拱了拱手,这才不急不速的解释道:“太子殿下赎罪。非是微臣出口不逊,实乃局势如此,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陈珪说着,又看了眼端坐在案前若有所思的太子殿下,正色问道:“敢问太子殿下,在您心中,是两江一隅为重,还是帝王圣眷一世清名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为重?”
倘或看明白了这件事,那么此事该如何取舍,也就无需纠结了。
果然,太子殿下在听过了陈珪最后一席话后,原本还有些茫然的眼眸立刻清明起来,面上的神色也不似方才的优柔寡断,他有些莫名地看了陈珪一眼,沉吟半日,方才出口说道:“时不我待,孤这便入宫请安,向父皇举荐六弟为钦差大臣,彻查两江之事。”
一句话落,陈珪心下更定,忙躬身说道:“太子殿下圣明。”
赵寅等诸位大臣亦都起身,皆赞太子殿下决策英明。唯有石荣一脉人还有些担忧太子殿下在局势的bī迫下舍弃了两江官员,回有损于太子在百官心中的声望。只可惜太子主意已定,石荣等人亦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