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_作者:八爷党(142)

2016-12-06 八爷党 红楼

  太子殿下虽遇事优柔,然既下定了决心,行事倒是果决起来。当即打发宫中太监查探勤政殿的动静,只待圣人有暇,即刻入宫觐见。只趁着小太监去瞧动静的空闲,倒是有心打量陈珪一回,思及陈珪今日的言谈举止与从前大相径庭,不觉笑言道:“今日之陈卿,倒是让孤刮目相看。”

  陈珪闻言,忙躬身谦辞。

  太子殿下因又说道:“从前与你说话儿,也不见你如何果毅刚qiáng,倒叫孤以为你是个八面玲珑,不喜与人争执的xing子。今日看来,倒不尽然。”

  陈珪见状,拱手向太子殿下笑道:“圣人都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嘛!我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效忠太子。”

  从前巧言令色哄得太子高兴,是为尽忠;如今诤言直谏警醒太子,也是为了尽忠。两者只不过是手段不一样,心思都是一样的。

  纵然陈珪未曾明说,众人也都明白了陈珪的未尽之意。登时忍俊不禁,有人敬服陈珪的心思巧妙,有人佩服陈珪的言辞机敏,更有一等人面儿上不说,背地里却佩服陈珪的脸皮之厚。

  太子殿下看着面前笑口常开说话讨巧的陈珪,只觉着还是这副面孔的陈珪更让他自在舒心,不觉笑着伸手点了点人,面上皆是赞许之意。

  众人见了,也都知道过了今日之后,恐怕陈珪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一时君臣间又说笑了几句,便有至大明宫哨探的小huáng门回身来报,只说当今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太子殿下闻言,也不敢耽搁,即刻正冠带入宫,诸位大臣见了,也都起身告退,鱼贯出了外书房。

  直至出了东宫,一直被众人簇拥着走在前面的赵寅才慢慢放下了脚步,笑眯眯地转过身来,竟是在等后头正忙着与人寒暄客套的陈珪。陈珪见状,少不得辞了众人,上前见礼。

  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先生向来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今日一番言辞,却是见识深远掷地有声。怪不得父亲常在家中同我说起先生,只说先生是个最聪明不过的人。”

  赵寅的父亲便是朝廷二品大员锦衣军统领赵弼和了。说来陈珪能顺利搭上太子的门路,还真是托了赵弼和的qíng儿。之后陈珪能以七品芥豆之官从容升任五品员外郎,赵弼和也是功不可没。因而陈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半个赵府门客了。

  如今然听闻赵寅叫他一声先生,陈珪不觉受宠若惊,忙拱手谦辞,乃说道:“岂敢谬承金奖。大人还是称我子璋罢。”

  赵寅闻言,愈发满面chūn风的改了口,因笑道:“子璋兄同家父乃忘年之jiāo。今日赵某托大叫一声子璋兄,咱们便各论各的罢。”

  说罢,又笑让陈珪唤他的字益清。陈珪自然承其好意,笑着改口。

  两人你来我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赵寅便言道今日同陈珪相谈甚欢,眼见天色不早,有意请陈珪一道儿去龙盛楼吃一杯薄酒。陈珪自然知道赵寅的拉拢之意,且他亦有攀附钻营之心,当即满口答应下来。

  赵寅见状,面上笑容更盛。正yù同陈珪携手而行,只见方才在东宫外书房还同陈珪斗得乌眼儿jī似的石荣满面堆笑的走来,向两人拱了拱手qiáng行加塞儿。

  赵寅无法,只得带了石荣同去。

  及至到了龙盛楼,上了二楼厢房,点了一桌丰盛席面,推杯换盏相互敬了几杯酒,赵寅才笑眯眯地说起正事儿来。只提醒陈珪既说服太子殿下放弃两江门下,如今两江官员便如釜底抽薪,只怕要做困shòu之斗。他们且不敢嫉恨太子,只怕要将这一笔账记在陈珪的头上。

  赵寅说到此处,因又笑道:“从目下局势看来,两江官场这一回恐怕是要大换血了。然即便如此,两江官员势力jiāo错,人脉棉厚。子璋兄如今既得罪了他们,倒是不可不防。”

  石荣亦皱眉说道:“方才在东宫外书房,我也不是有意针对子璋兄。实在是两江官员势力绵厚犬牙jiāo错,着实不可轻忽啊!如今太子听了子璋兄谏言,意yù壮士断腕,看似没了后患,却也失了民心啊!今后再遇上三皇子等人刁难,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轻易化解了。”

  石荣这一句话,倒是肺腑之言。显见的是把陈珪当成自己人了。如若不然,也不会当着他的面儿非议三皇子,更剑锋直指争储之事。并且石荣口中的“民心”,指的也并非是天下黎民,却是朝中官宦之心。

  陈珪早在向太子殿下谏言之前,便已料到了如今之势。何况他也有了应对之法。只是不好和盘托出。闻听赵、石二人所言,陈珪只得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然陈珪人微言轻,既无治世之才,又无镇国之功,却蒙太子殿下看重,得以时常出入东宫。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陈某虽非甚么国士义士,却也知道何为敬忠职守。今日劝谏太子殿下,也是为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