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_作者:八爷党(231)

2016-12-06 八爷党 红楼

  正所谓横的怕愣的,七皇子纵使心有盘算,眼见六皇子如此油盐不进,心中郁郁愤恨之余,却也着实不敢不听六皇子的话。

  一行人等快马加鞭出了蜀州地界儿。六皇子这才打发心腹疾驰回京,秘密上了弹劾奏疏。奏疏一朝入京,霎时间就跟捅了蚂蜂窝一般,震惊朝野。因事态紧急,圣人忙下旨意,直接命锦衣军指挥使赵弼和带领三千兵马接应六皇子与七皇子,然后直达蜀州,查办此案。

  赵弼和领命而去。然圣人与朝中大臣却不敢就此放心。只因除查办贪墨一案,现如今更为棘手的却是接下来的赈灾抚民该如何做——因为蜀州永济仓亏空无粮之事彻底打乱了朝廷的部署,而朝廷这会子国库空虚——也没钱粮了。

  事已至此,朝野上下不免想到去岁下江南赈灾查案的陈珪。也有人想要效仿陈珪之举,提出让当地官员将功赎罪之事。然而这话刚一出口,还没等圣人裁度,便被陈珪给否决了——因为这两者的qíng况不一样。

  两江官员虽然也是贪污工款,致使河堤决口糟蹋民生,可是他们并没有为了掩盖罪行就杀人灭口,更没有为了隐瞒消息坑杀近千灾民官宦及其家眷。但是蜀州官员与之相比,却尤为丧心病狂,罪无可恕——别说抄家问斩,便是五马分尸都不为过。

  倘或连这样的人都能“将功赎罪”,那么朝廷的威严何在,圣人的仁德爱民又体现在何处?

  陈珪此言一出,众臣皆随之复议。更有几位秉xing耿直的老臣言辞激烈,直指那位臣子大骂jian臣误国。意yù抹黑圣人清名。那人见状,少不得叩头请罪。永嘉帝乃仁厚君主,素昔爱民。陡闻蜀州之事,便已龙颜震怒,如今又听那位大臣胡言乱语,更是怒不可遏。当即便以不恤百姓为由将其革职查办,又喝命守在殿外的龙禁尉将此人拉出宫外。

  众人见状,忙的跪请圣人息怒。便是心中还打着小心思的人,也都知道圣人极为反感之意,更知此事不可行了。

  然此路不通,须得再找别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蜀州灾民因朝廷无钱赈灾就活活饿死罢?

  眼见圣人紧皱眉头,久久不言。太子殿下便向陈珪笑道:“陈卿素有治世经济之才,不知腹中可有谋略?”

  陈珪闻言,先是沉吟了半日,方才说道:“为今之计,也唯有借粮赈灾了。”

  一语刚落,殿上君臣面面相觑,不觉问道:“何谓借粮?”

  陈珪见问,轻飘飘的吐出一句“国债”。

  顾名思义,便是以朝廷,甚至以圣人的名义向民间商人借贷银钱赈灾抚民。到时候再以政策倾斜的办法还债。

  陈珪当着满朝君臣的面儿,将早先同尤三姐儿商议的国债的概念娓娓道来。众臣听闻之后,有人拍案叫绝,亦有人不以为然。更有一gān心高气傲蔑视商贾之老臣出言斥责陈珪胡闹。“怎能以朝廷名义以圣人之名向那些卑贱的商贾借银?如此举止将祖宗威严置于何地,将朝廷颜面置于何地?简直荒唐!不成体统!”

  陈珪在朝堂之上素来不喜与人争执。何况太子殿下命他出谋划策,他已经说了自己的想法。至于圣人会不会同意,他也无法gān涉。只能竭尽全力的游说罢了。

  因而陈珪并没有理会那位老臣的诘问,反倒是站在一旁的帝师钱良靖不急不速的抚须说道:“老臣倒是觉着陈大人之言或有可行之处。如今国库空虚,朝廷根本拿不出钱来。当务之急,却是筹钱抚民。如果能以朝廷的名义向民间豪富借粮,想必能解朝廷的燃眉之急。至于名声……些许浮名,怎可与天下苍生相计较?”

  然而钱良靖话刚出口,礼部尚书王彦己便开口反驳。用的仍是不合祖宗规矩,有违朝廷颜面的借口。世人皆知王彦己乃是三皇子的人。这三皇子又素来与太子殿下不合,恨屋及乌,更是看不上屡屡为太子立功,令太子殿下化险为夷的陈珪。此刻王彦己出言反对,众人便知道又是三皇子意yù同太子殿下打擂台。不觉暗暗皱了皱眉。

  太子殿下也有些腻歪。他身为储君,日常闻听陈珪之劝谏,早已不想拉低身份的同三皇子争执什么。不过此事关乎朝政民生,他可不想因为一时意气,便耽误了朝廷赈灾之事。当下便开口说道:“既然礼部尚书觉得陈大人之谏言不妥。不知大人又有何高见?”

  礼部尚书闻言哑然。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国库里没银子,连圣人都没办法,他又能有什么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