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自己找死,薛蟠拦不住。不过他也自信能保住贾家众人的xing命。抄家之后日子还要过的。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让宝玉出去挣点儿后事钱。
这么想着,薛蟠不由得颔首符合道:“这话说的在理。以我看你应该听从。不过甄家此次回江南是为了举家进京的事儿,你若跟着恐怕也是尴尬。恰巧我铺子里的管事派人去云南大理寻些奇花异糙回来。你若是有兴致的话,不妨跟着他们一起去走动走动。相信有他们照应着,你肯定吃不了亏。”
薛蟠的想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贾宝玉怎么说也是个官家子弟,和自家又是亲戚。现在为了名声着想,自然不好动静太大。可将来真要是有那么一天,贾宝玉必须要挺门立户了,莫不如也同现在一般开个胭脂铺子赚钱。他此番路上叫管事的多多提点,让宝玉心中有数。将来真到了有用的时候,也不至于临时抓瞎。也不会让旁人觉得金陵薛家太不地道,居然雇佣同为大家子的宝玉给自己打杂。
毕竟当公子哥儿时候的友qíng赞助和将来落魄后以此为生,在别人眼里看着,本质还是不同的。
薛蟠认为贾宝玉是自己的好友,自然要为他多多考虑一番,又怎么可能任由旁人轻看了他呢?眼皮子浅的利禄小人,古往今来哪儿都有。薛蟠可不希望两人因为这事儿,今后生了芥蒂。当然,也不会给荣宁二府的人说嘴的机会。
不过,这样做的基础还是建立在贾宝玉不喜科举不肯读书上进的基础上。暗地里做个商人保证衣食无忧还是好的。
贾宝玉一生,除了喜欢同闺阁女子顽耍之外便是喜好鼓捣胭脂水粉。听到薛蟠这么说,也不由得起了两分意趣。他眼前一亮,用一种极其向往的口气问道:“可是传说中四季如chūn的那个地方?听说那里的花儿开的极美,民风土俗又于我大雍大相径庭。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这个我倒没出去过。不过在云南我们薛家的买卖商铺有不少,上上下下打点的也都十分周到。确保你不会有事罢了。”
贾宝玉沉吟片刻,点头应道:“等我好了,便和老祖宗与太太商量商量。”
薛蟠见状,不由得嘱咐道:“那你千万别说去那边是弄花弄糙的,只说是和一群举子游学去的便是。”
贾宝玉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晓得。”
一时间晴雯进来换过新茶,两人便默契的住了嘴。随意闲谈些没要紧的话。诸如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谁家七十老翁娶了个年方二八的小姨娘,结果因为什么被戴了绿帽子等等。杂七杂八的说了一会子,薛蟠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回去了。
而与此同时,远在西南边塞驻扎的忠勇亲王也得到了上皇中风,不能言语行动的消息。默然半晌,还是吩咐文书糙拟奏折,请求回京探望……
120
120、皇商 …
第一百二十章
虽然此番纰漏,宝玉在贾政盛怒之下被打个体无完肤。但经过jīng心调养之后,不过二三十天的功夫,也活蹦乱跳的痊愈了。贾母心疼宝玉前番受罪,便压着贾政的气xing任由宝玉在园子里头游dàng嬉戏,又从族学那里告了假,那意思明显是短时间内不准备再去了。
游手好闲了将近月余的功夫,贾政又点了学差。择日起身离京。贾府上下又是好一顿的折腾。待贾政走了之后,贾宝玉便缠磨着贾母和王夫人两个说了外出游学的事儿。因怕老太太担心诸多不肯放人,贾宝玉倒也留了个心眼儿,只说是跟着甄家的人下江南走一番,其余的没有多说。
果然,贾母等人一听说是跟着甄家一起行动。虽然心中依旧不舍,但到底也舍不得和甄家亲近的机会,便也同意了。
于是在贾政动身离京几天后,贾宝玉便也包袱款款的跟着甄家众人走了。出了神京,自然有薛蟠早就吩咐好的管事车队前来接应。领队的头目自然也得了薛蟠的悉心吩咐,一路上对于贾宝玉诸多提点,将胭脂铺子从选料、进货、铺货等等程序事无巨细的说了好几遍。好在贾宝玉对这个十分感兴趣,也很耐心的听了。还时不时的问两句,只让那管事的觉得这位贾家公子竟然如此的天资聪颖,举一反三,倒也不像世人传言的那般纨绔。尤其是身上没有其余官家子弟的傲气和骄矜,对他们这样的“贱民”也和声细语的,丝毫没有训斥。怪不得自家大爷另眼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