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那头没打算整死珍哥儿,却将他先前所犯之时尽数回给了吏部,除却他纳外室为妾的事qíng外,还有他piao尽田家满门一事。这倒不是贾赦告的密,他只是在离开京城前,将原本压下的密函jiāo给了在御史台jiāo好的同僚,并明确的告知对方,完全无需看他的面子,该怎么罚就怎么罚。于是,才有了后头的事儿。
吏部那头的动作甚至更快,只不到半日工夫就给出了决断,将珍哥儿重新降职为翰林院庶吉士,并发函去翰林院,告知了珍哥儿所有的罪名。
翰林院接到信函,不敢有所隐瞒,只立刻递到了掌院学士潘鼎处。这潘鼎潘院士倒是没得到贾赦的提前支会,然而他却接受了十二的请求。
尽管最终珍哥儿还是被放了回来,却已被停职闭门思过,外加罚抄写律法一百遍。
不得不说,一看这个惩罚,就知晓潘鼎一定问过他的老朋友了。且这回不比当初贾赦和王子胜的事儿,潘鼎不单规定了遍数,还特地qiáng调,每隔三日必须jiāo一份律法的手抄本。若是因病或者其他必须的缘由不能如时上缴,则之后加罚两遍。且最迟不能超过一年,若是一年后尚不曾缴纳一百遍律法手抄本,直接削官罢职!
然而,这只是翰林院给出的惩罚。
刑部给出的责罚与珍哥儿无关,只是针对于整个田家的。田老娘不守妇道,在夫君热孝未过之前,便与人苟合,判决流放三百里。其长媳和次子与她同罪,皆一同被流放。唯独其长子因伤瘫痪,与此事全然无关,只是当家人尽数获罪之后,空有微薄家产的他,注定也活不长久。
至于那位“幸运”的被珍哥儿纳为妾室的田氏女,则特许其将腹中骨ròu诞下之后,再行流放之罪。
不管怎么说,这事儿也总算是尘埃落定了,荣国府除却贾母略有些唏嘘之外,旁的人全然不曾当回事儿。田家也好,珍哥儿也罢,左看右看都唯独只有“活该”二字可配。
可惜,事qíng并没有那么简单。
待腊月二十三,小年夜这一日,才刚晌午过后不久,珍哥儿就领着那位田姨娘来荣国府拜访。彼时,因着小年,整个荣国府所有的主子皆聚在了荣庆堂里,也算是变相的被珍哥儿堵了个正着。
在听闻丫鬟禀告后,贾母倒是没想那么多,只当是珍哥儿来拜年顺道儿将蓉儿带回府里的,故而特地唤过珠哥儿和元姐儿,让他俩带着弟弟妹妹去旁边的暖阁里玩一会儿,只留了那拉淑娴和蓉儿在跟前。
贾母的意思很明白,蓉儿作为宁国府的嫡孙,是万万不可能留在荣国府过年的。事实上能留那么久已经是他们这边耍赖的结果了,可像贾母这般好面子的人,是真心不希望两家因着这等可笑的理由闹翻。故而,在其他哥儿姐儿离开后,贾母带着无奈的语气向那拉淑娴道:“回头你可别拦着,大不了等出了正月里,我亲自给你要回来。”
“老太太说笑了,原就是二丫头淘气,蓉儿早就该回去了。”那拉淑娴轻笑着答道。
这档口,珍哥儿也被丫鬟引到了正堂里,只是身后跟着一个年岁很轻却顶着大肚子的年轻女子。
那拉淑娴只瞧了一眼,便侧过脸去,自顾自的把玩着茶盏,并不打算开口。而贾母则是略皱了皱眉头,用审视的眼光扫过了珍哥儿身后的女子,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了珍哥儿面上,语气疏离的道:“珍儿是来接蓉儿回府的罢?体己的东西都归整好了,余下的那些不拿也罢,也好方便蓉儿来年再过来玩。”
珍哥儿听得这话,先是一愣,旋即点了点头:“嗯,但凭老太太安排。”
话是这么说的,可珍哥儿却并不曾将目光落到蓉儿面上,更没有立刻离开的打算,而是略带着些迟疑的立在原地,一副手足无措的模样。
蓉儿伸长了脖子好奇的瞅了两眼,见对方并不理会他,他只撇了撇嘴,仍倚在那拉淑娴身畔,半点儿上前的意思都没有。见状,贾母还yù再劝两句,不想,尚未等她开口,珍哥儿却冷不丁的跪了下来。
“老太太,珍儿有一事相求,还望老太太允了。”
不单珍哥儿跪了下来,原本跟在他身旁只落后半步的田氏也跟着跪了下来,俩人皆是一样的绝望中带着恳求。
贾母愣住了。
“求老太太体恤,田氏她终究怀了我的骨ròu,就算先前她有些地方做错了,可也罪不至死呢!哪怕当不成良妾,当个通房丫鬟总行罢?我让她签卖身契,卖到我府上当个丫鬟,再不提做妾一事!老太太,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