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林禹州有摄政王的名号,王府没建成时,他住在皇宫中。所以等贾诩带着最新的情报来找他时,就看见小皇帝伸着头瞧他写东西。
“拜见陛下,将军!”因林禹州不喜欢别人叫他摄政王,这会让他联想到多尔衮,所以大家还是叫他将军。
“文和来啦。”林禹州停笔,将写好的东西递给刘协,“看的懂吗?”
刘协看了两眼,咬了咬嘴唇,问道:“将军要改官制?”
“聪明。”林禹州写的是明朝的官制,在这个没有资本萌芽的时代,走资本政治或共/产/主/义都是扯淡,倒是明朝的官制最为合理。至少人嘉靖皇帝十年不上朝,国家都没乱,对外战争还都取得了胜利,若不是小冰河时期到来,导致大明天灾不断,她还真不一定会灭亡。
刘协放下手中的纸,他还看不大明白官制改成这样会带来什么变化,只是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张纸上的内容若实现了,大汉将重铸辉煌。
见刘协思考地认真,林禹州便不管他了,看向贾诩,问道:“出什么事了?”
贾诩正色道:“刘辩在冀州称帝了。”
刘协猛地看向贾诩,似乎以为自己幻听了。
“袁本初干得?”林禹州将笔丢在桌案上。
贾诩点头:“袁绍收拢了何进的部分兵力,又说服了冀州牧韩馥,伙同丁原一起,推刘辩称帝。他们散播谣言,说先皇立储之事乃是矫诏,还召四方豪杰,要拨乱反正。”
刘协颤抖了一下,林禹州拍了拍他的后背以作安抚,“董太后如何了?”
贾诩道:“探子来报,太后似乎想往冀州去。”
林禹州笑了起来:“兵荒马乱的,让人直接将她送回河间吧。”
第182章 三国建功忙(21)
袁绍和丁原带走刘协与何皇后之后, 林禹州就猜到了会发生这种事, 贾诩说完, 他居然还生出一种终于来了的特别感觉。
好在刘协有立储诏书和传国玉玺傍身,有这两样东西, 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者,再加上董太后之前的那番话,坐实了何皇后弑君之事, 所以不管袁绍那伙人怎么粉饰太平, 都洗不掉他们是乱臣贼子的污点。
六月底的时候, 林禹州在凉州的班底总算陆续达到洛阳, 这些年凉州学院人才倍出, 凉州早就形成了稳定的官制结构,大家各司其职, 责任明了, 故而新旧官员交接很快, 百姓也接受良好。
“韩遂军驻守凉州, 马腾军驻守蒙地,吕布取下并州后, 往南与我们汇合。”林禹州没大张旗鼓地建王府,他将张让的豪宅改改,就成了自己的府邸,这会儿他正跟季盛彦在书房商讨事情。
季盛彦补充道:“让高顺率兵协助吕布, 务必拿下并州。边境三州一定要在我们手上。”
林禹州点头, 将并州, 幽州掌握在手中之后,凉州的各种政策就能推行到这两个州,北方稳定,才有精力向南推进,更何况凉州还是他们的大本营,地位非常重要。“凉州有韩遂在,我是放心的,就等并州局势稳定之后,再图幽州。”
两人定下接下来的行军计划后,又开始忙别的事情去了,而此时郭嘉和荀彧也到了洛阳城。
看着满目萧条的情景,郭嘉撇了撇嘴,“我觉得做将军的家臣挺好。”
“奉孝。”荀彧摇了摇头,“你觉得有什么用,将军会同意吗?”相处这些年,荀彧对林禹州的了解也算比较深了,他是一个物尽其用的主公,绝对不会做出任何浪费人才的行为。
郭嘉用手中的折扇敲了敲荀彧的肩膀,这是纸普及之后出现的新式扇子,很得读书人喜欢,“我只是一个谋士,而谋士是不能在光天化日下行动的。”
荀攸从马车里探出头问道:“怎么,你想去跟贾文和作伴?”
郭嘉“唰”地一下打开折扇,边扇风边调侃荀攸:“公达果然上年纪了啊,居然晕马车。”
“我这是累的。”荀攸捶了捶腰,“你俩快回车上,洛阳就在这儿,以后有的我们看。”
郭嘉和荀彧回到车上,马车继续前行,他们没发现,城门处有一队人马正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夏侯惇问道:“大哥,那辆马车有什么特别吗?”
曹操抿嘴一笑:“你知道那辆马车上坐的是谁吗?”
夏侯惇摇头:“谁?”
“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文若,有‘鬼才’之称的郭奉孝,最年长的那人是荀公达,同样有经世济民之才。”曹操的话语中充满的羡慕,“任何一方势力有这三人相助,那前途必定是一片坦荡,光明璀璨。”该庆幸曹操不知道历史,否则他就跟林禹州结死仇了,这仨本来是他的。
夏侯惇扯了扯缰绳,他对曹操口中的人才不感兴趣,他抚着马儿的鬃毛说道:“时间差不多了,大哥,我们快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