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建皇朝_作者:蒲晓(390)

“这些臣子府邸都有幕僚,这些幕僚中也有人才,给他们一个机会。”

季盛彦侧头,“挖墙脚?”

“这个时代,想做咸鱼的读书人很少吧?谁不想乘风而起,扶摇九天呢?”林禹州笑说完,把灵帝卖官鬻爵的凭证卷起来,他看向季盛彦,笑道:“咸鱼还真有一个,你真不准备入仕了?”

季盛彦用手抵着下巴,看着林禹州的眼睛,轻笑一声,“只做你家臣,不好吗?”

林禹州见左右无人,便坐到季盛彦腿上,“求之不得,作为家臣,什么事都要听主公的。”

季盛彦一手掐着他的腰,一手挑着他下巴,“家主若满足不了家臣,家臣是会造反的。”

林禹州朝天翻了个白眼,心想,你天天都想“造反”。

就在季盛彦的动作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时候,外间传来的脚步声,让他停了手。

“将军,王中郎求见。”

管家的禀报让林禹州愣了一下,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王中郎指的是王允。自从他穿成董卓后,这些年扇动小翅膀,的确改变了很多事情,但有些事情依旧照着原来的轨迹走,王允就是其一,这个世界中,他也是受何进之邀,担任从事中郎。

“让他进来吧。”林禹州从季盛彦腿上起来,他已经猜到王允的来意。

第183章 三国建功忙(22)

在没来洛阳之前, 林禹州对王允的了解, 仅限于知道他有个特别漂亮的能叫月亮都羞愧地躲到云彩里去的女儿,来这儿之后, 为了了解朝廷官员, 他翻阅了所有官员的文档,这才知道王允出身山西王家,世代都担任州郡重要官职,是汉朝名门望族之一。

日前林禹州透露出要对朝廷官员进行考核一事,而且还准备用科举制代替察举制和征辟制, 王允此次前来,八成是为了这两件事情。

“历史上,王允在诛杀董卓之前,算是一个好官。”

听到季盛彦这样说,林禹州皱了一下眉,“那之后呢?”总不至于变成一个佞臣了吧?

季盛彦道:“杀了董卓之后, 他居功自傲, 先是冤死蔡邕,最后自己也身死人手。”

“蔡邕, 他不是蔡文姬……”

“他来了。”季盛彦示意林禹州先应付王允,其他的他稍后再说,他本人也朝书房内厅走去。

王允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头发花白, 个子不高, 精神状态不错, 一看就是长期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精致老头。

“王中郎请坐。”林禹州伸手说道。

“多谢将军。”王允微微拱手,他坐下后,先是品了一口清茶,将这杯茶赞出一朵花来之后,才说明来意,“先皇刚去,允闻听将军要考核百官,是否不大妥当?”

林禹州敲了敲茶盖,笑道:“此事我已经禀明陛下,具体章程会在明日早朝公布出来,王中郎若是觉得不妥,大可明日向陛下阐述你的意见。”

王允低头咳嗽了一下,董卓身上的气势太甚,与之对视,有一种被完全看穿的心虚感。他端起茶杯掩饰性地喝了一口,想着朝廷日前讨论的科举制,刚要抬头讲述,却又被对方的目光震住了。

书房内厅,刘协从暗门里挤了出来,刚抬头就发现季盛彦犀利的目光,他吓得打了个激灵。

林禹州的府邸是用张让的府邸改建的,离皇城近。当初张让为了巴结皇帝,特地修了一条暗道,便于灵帝出来玩耍。

林禹州发现这条暗道之后,本来是要填起来的,却被刘协阻止了,他也想偶尔走出皇城透透气。刘协还是个小孩子,总憋在四角天空的皇城里,没准会得抑郁症。林禹州便同意了。

刘协挪到季盛彦身边,跟他一起“偷听”林禹州和王允的对话,当他听到林禹州说天下之才尽归朝廷所有,要唯才是举,最后又听到“天子门生”这个词,他激动地整张小脸都憋得通红。

季盛彦见刘协这个样子,朝他后脑壳拍了一下,把他过分激动地心情拍没了。

书房外没有了声音了,刘协低声问季盛彦:“王中郎好像不是很乐意推行科举制,为什么?”

季盛彦说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刘辩在冀州称帝了。”

“朕知道。”刘辩扣了扣桌案边缘。

季盛彦问道:“你愿意让他与你平分江山吗?”

刘协抬头:“不!”

季盛彦摊开右手:“同理,人才抡举是世家大族的‘江山’,科举制会让相当一部分寒门子弟分割这座‘江山’,他们当然不愿意让。”

林禹州打发走王允,走进内厅时刚好听见这句话。汉朝江山持续四百多年,世家大族对刘氏皇族的忠诚度还是颇高的,可刘氏皇朝灭亡之后,魏晋豪门谁会将皇室放在眼中?即便到了初唐时候,士族仍然耻于与朝中新贵交好联姻,他们甚至不愿意娶公主。直到那位女皇帝登基,她以雷霆之势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政治集团驱逐出政治中心,门阀遏制人才的局面才真正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