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了你能记得牢。”康熙自己就是博览群书之人,且他小的时候十分自律,自己给自己定下来的规矩,自己遵守了,儿子们也要照做。
父子俩说不到一起去,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先生们来了,阿哥们也来了。
同时,小十四跟小十三俩的哈哈珠子们也来了。
“哈哈珠子”是满语,意思是幼仆。清初在一些贵族之家均有这种哈哈珠子,作为主子的伴读,在汉语中可译为“小男孩”的意思。
在清朝这个时期,一些官员会让自己年幼的儿孙到皇帝、皇子身边去做事,跟着端茶送水,或者跑腿、送信、遛狗、玩鹰等,也就是小跟班,陪着皇子玩耍,当然也可能陪着读书、写字。
读书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培养感情,将来得到一个好前程。
当然,这哈哈珠子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上的,一般都是阿哥们的母家,或者母族的出色男孩儿们。
十三阿哥的哈哈珠子,就来自敏嫔的娘家。
一共四个人,其中只有一个是瓜尔佳氏的少爷,剩下的三个,都是章佳氏。
一个是十三阿哥大姨娘的儿子,大章佳氏嫁给了瓜尔佳氏,生的孩子,就是这位瓜尔佳氏昌盛;另外三个章佳氏,是十三阿哥大舅舅、二舅舅和三舅舅家的嫡长子。
分别是章佳氏楚温、色楞和胡思尔。
说起来都是表兄表弟们,最大的昌盛已经十二岁了,最小的胡思尔八岁,都比十三阿哥大一些,方便照顾他。
这一群人进去之后,小十四就看到了自己的“哈哈珠子”,同样是四位。
成份就有些复杂了!
最大的是乌雅喇苏,是德妃的堂伯父,那位副都御使的嫡长孙,今年十岁。
第二大的是乌雅壮,这人是乌雅家一个不知名小人物的嫡长子,今年八岁,但是人如其名,十分健壮。
第三个是佟佳庆桂,佟佳氏的一位少爷,其父是绿营的一个副总管,今年八岁,生日小,八月份的,他额娘喜欢桂花,他阿玛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最小的是伊尔根觉罗氏松琴,名字文雅,人也秀秀气气的,是伊尔根觉罗氏一位副参领的小儿子,只有七岁,但是据说十分聪慧,学习好。
四个哈哈珠子三个姓氏,其中还有一个红带子,那就是伊尔根觉罗氏松琴,他是红带子,真论起来,同一个祖宗。
关键是,小十四记得,伊尔根觉罗氏,这可是大阿哥的正妻,大福晋的姓氏,他们的大嫂,就是出自伊尔根觉罗氏。
现在朝堂上,大阿哥的周围,就有伊尔根觉罗氏很多人,为他摇旗呐喊。
再看松琴,这名字像个青楼里的清倌人,但是这孩子长相的确是文雅秀气,给小十四行礼的时候,也是一丝不挂、哦,不是,一丝不苟!
第042章 上学第一天
相互认识了之后,这就是他的伴儿了。
康熙甚至看着他带着四个伴儿进了学堂。
说明一下,他们大概是幼儿园小班,讲课的老先生,教导他们的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九章算术》等等幼儿读物。
讲课的老先生也不止一个,其实这些老先生,都是翰林,都是二甲出身。
就算是给小孩儿们开蒙,那也要看是什么孩子。
除了皇子阿哥之外,在尚书房里上学读书的还有皇亲家的孩子,例如康熙同父异母的兄弟,福全跟常宁的儿孙们。
这是跟皇室最亲近的两位亲王了。
他们的儿孙管康熙也得叫一声“汗阿玛”或者“昂邦阿玛”、“昌克赤”。
汗阿玛是尊称,相当于是“亲爹爹”的意思,其他的是伯父和叔父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都是康熙帝的晚辈,进宫读书是万岁爷的恩赐,这两家的儿孙也不少。
福全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兵权,常宁虽然不擅长打打杀杀,却是宗人府的总领大臣,是管着整个八旗杂事的人。
这一天,他们见到康熙都行礼问好,读书的孩子只有几个,但是加上他们的哈哈珠子,就有二十几个了,足够凑的上一个幼儿园小班的人数。
第一个给他们讲课的先生,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大人,中年男人,名字叫法喀。
当时小十四眼睛都直了!
因为这“法喀”的汉语发音更像是“法海”!
不过随后他就眨了眨眼睛,因为这位虽然叫法喀,却姓钮祜禄,乃是钮祜禄贵妃的亲哥哥,十阿哥的亲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