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他抽个空,眯缝眼睛看了一眼时钟,清朝的宫廷里已经有了钟表这个舶来品,而且很贵重,是外国进贡来的,镶金嵌银不说,还做的非常符合国情,他看了时间,尼玛的一点半,不到两点,就要他起床,给叫大起儿做准备。
做啥准备?吃饱喝足,上厕所?能用多少时间?
他去干清宫站班,这里是干西二所,不是后宫!
不说一抬脚就到了吧,但是走几步路到了就是,根本不用走那么远,话说,尚书房都比干清宫离他远好么!
这么早起来折腾什么?偏偏昨天接到消息,小十三还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让人无法理解。
三更半夜起来折腾个什么劲儿啊!
哪怕对方是康熙大帝,是他的亲亲皇阿玛,也别怪他起床气太大,实在是他们太过分了,他六岁了,不是六十岁!
康熙看着小十四满脸的困顿,明明小小的一个人儿,竟然敢这么说话,不由得伸手掐了掐他的小脸蛋子:“走吧,跟皇阿玛去,到干清宫东暖阁里补一下眠,等早上一起跟皇阿玛用膳。”
小十四顺杆爬,直接就软倒在康熙的怀里:“走!”
就这么一个字,然后他又睡着了,四阿哥很尴尬:“皇阿玛,儿子来抱吧。”
“朕来吧!”康熙的确是很宠爱小十四,满人讲究抱孙不抱子,儿子要严厉教导,孙子则可以宠爱。
但是小十四不同,这孩子好像自从出生就对他这个皇阿玛很亲近,比太子都要亲近,康熙很高兴的同时,也将他视为普通孩子一样。
而不是一个皇子阿哥。
抱着孩子才觉得轻,小十四是不比一般的小阿哥壮实,起码不如十三阿哥。
康熙一路上坐着龙辇,抱着小十四,四阿哥也够绝的,他是背着小十三跟着龙辇走的,把小十三感动的,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一幕。
“你去照顾小十三和小十四,这俩第一天上朝,你带着他们去东暖阁休息,早膳的时候,朕派人叫你们。”
“是,皇阿玛。”四阿哥带着俩弟弟去了东暖阁。
托弟弟们的福,他也在东暖阁的炕上歪了一会儿,两个小的又睡着了,小十三还好,小十四基本上小死猪一样,四阿哥醒了之后还扯了扯他的脸蛋子,愣是没醒!
“小猪!”四阿哥难得孩子气一把。
不过很快,到了五点钟,不得不把人都叫醒,这回小十四倒是听话,让干啥干啥,乖得不得了,一直到御膳厅,小十四发出一声欢唿:“皇阿玛早安!哇哦!这么多好吃的!”
御膳肯定比小十四他们吃的要丰盛多了,各种汤品早点,粥品面点等等。
“就知道你爱吃,赶紧的来用膳,一会儿就要出去站班了。”康熙招了招手,跟三个儿子一起用膳。
小十四看到东坡肉就欢唿一声:“要那个!”
侍膳的宫女早有所准备,知道十四爷跟十三爷都爱吃什么,一盘子东坡肉,一共十八块,康熙只吃了两块,四爷更是吃了一块,但是小十三跟小十四各吃了三块还意犹未尽,可惜,人家不给他们俩夹了。
虽然一大早上吃东坡肉肥了点儿,但是抗饿啊!
起码小十四认为抗饿,他吃了肚子圆,跑去出了个恭。
衣服鞋帽都穿戴的整整齐齐,然后被叮嘱着跟着他哥走,就这样,康熙让四阿哥带着俩小孩儿出门来站班了。
参加朝会者来自各个衙门口儿,品秩亦有高低,所以入朝的时候,要进入指定的位置,这叫“朝班”,即朝参班次的意思。
又因为经常会升级降级,或在不同部门间调来转去,所以具体到个人而言,朝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因为大朝会的时候,都是站着的,也叫站班。
平时觐见的时候,如果奏对的时间长了,万岁爷也会给他们赐座,皇帝没有那么没良心,七老八十了的人,让人站着说话就一个小时的,那人非得累死不可。
何况在御前失仪不好,这可是大罪之一。
现代的机关会议,出席者应坐的位次,照例都由会务组使用“名牌”标示,对名入座,不会搞错,古人没发明这个办法,所以“乱班”现象时有发生。
到了清朝更有意思了,有文武之分还不算,还有满汉之分。
例如六部尚书,以前就一个,当然,也有很多个的时候,因为一个忙不过来,或者是个荣誉头衔之类的,更有明朝两都,双份的六部衙门口,南京跟北京么。
后来到了清朝,这尚书虽然少了,可是也有满汉之分,例如兵部尚书,三五位兵部尚书都是汉人,那么就要有三五位兵部尚书是满人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