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四的奋斗史_作者:初吻江湖(319)

2021-10-07 初吻江湖 架空

  实际上他不重视温恪公主是因为温恪公主在皇家不受重视的关系,康熙亲自送嫁,政治意义大过亲情啊。

  何况当时十三自己也不成器,敏嫔早逝,宫里宫外这三个没娘的孩子,过得隐形人似的。

  现在不同了。

  敏嫔没死,十三跟着四阿哥在户部办差。

  康熙送嫁没有改变,却生母养母一起来了。

  内务府有和硕公主出嫁的正规嫁妆,这个规矩改不了,但是添妆却不限。

  加上康熙亲自送嫁的原因,内务府也不敢敷衍了事,故而这嫁妆跟添妆竟然十分庞大。

  温恪公主自己都没想过,会有如此庞大的嫁妆。

  不过更让仓津郡王动心的还是十四阿哥许出来的好处,在他们部落收购牛,每年最少也得五百头。

  送来的茶叶跟腐乳的数目也很庞大,但是前提是温恪公主安稳快乐的过日子。

  这就让仓津郡王不得不重视温恪公主。

  为了让公主一来就顺心如意,这位郡王把所有的妾室都给打发了,幸好他还没儿子,只有两个女儿,还都不满五岁的年纪。

  而她们的亲生额娘早就病逝了,俩小姑娘不差什么。

  等到康熙他们到了此地之后,发现比想象中的好多了,仓津郡王长得勇武大气,但是看得出来,他是洗过澡、修过面之后,才来迎驾的,他这么一收拾,看起来顺眼多了。

  不然他就不洗澡,只熏香跑来迎接圣驾,那可真的是个油腻的大汉了。

  接了圣驾之后,整个翁牛特部沸腾了!

  烤羊走起来,牛肉炖起来,蒙古大帐支起来,整个草原都活跃了起来。

  十三阿哥跟来了,他秋天也要成亲了,这次是送妹妹出嫁,同样是来看看妹夫的,其他几个阿哥都是可有可无,只有十三跟十四,单独找这位郡王谈了两次,彼此打成了协议。

  另外就是这位郡王,其实还好,没有不讲究卫生,更没有一大堆子女,让温恪公主进门就当额娘。

  两个小姑娘不算什么,一副嫁妆就打发了。

  婚礼很盛大,仓津郡王对温恪公主很满意,第二天特意带着公主,按照礼节,给康熙敬茶,甚至给生母敏嫔和养母宜妃敬茶,以女婿的身份,行了大礼,敬了茶,还按照蒙古的习俗,给两位母亲,送了牛羊和奶制品作为回报。

  康熙满意了,两位妃嫔也满意了。

  仓津郡王同样很满意,得了一个公主媳妇儿,自带庞大的嫁妆,还有后续的好处。

  而温恪公主呢,也对仓津郡王很满意,第一是仓津郡王年轻体壮,第二就是仓津郡王对她的尊重,这一点从他婚前遣散了所有的女人,就很让公主满意了。

  温恪公主跟宜妃长大的,性格里也有了一些宜妃的爽朗大气,又有了宜妃那股拈酸吃醋的劲儿。

  而且她有额娘,有母妃,有哥哥和妹妹,跟历史上的不同,温宪公主的底气也很足,还有不少嫁妆,兄长给她的添妆更是足足的,还有十四贝勒跟她说的,只要她有任何事情,那么跟翁牛特部落的合作,就会终止。

  这是一个最终杀器。

  谁会跟利益过不去呢?

  所以只要温恪公主不自己作死,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日后有了孩子,就是下一任翁牛特部落的族长,郡王之位,非公主之子莫属。

  而康熙亲自送嫁,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送嫁完成之后,康熙继续北巡,到了端静公主所在的部落:喀喇沁部。

第124章 和硕端静公主

  康熙的第三个女儿,长到成年后,在三十一年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

  为什么是次子而不是长子呢?

  因为长子战死了!

  那么娶了公主的次子要继承家业,而次子噶尔臧是个勇士,很早就大权在握了,娶了公主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杜棱郡王已经老了,身体也不太好。

  这次迎接康熙都是噶尔臧自己来的,他的父王没来。

  端静公主也没来!

  看到这位勇武的蒙古郡王,十四阿哥想到了康熙说过的话,琴瑟和鸣。

  琴瑟和鸣,为什么十年都没有孩子?

  大清扶蒙的公主十几个,生孩子的少,生儿子的更少,养大了的更更少!

  而蒙古入宫的妃嫔,连个格格都没生,很多都在后宫默默无闻,你说这样的联姻有什么意思呢?

  就为了互相伤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