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派大姑姑把人送了回去,临走的时候,伊尔哈还是礼节周全的跟人告别出去。
然后德妃就当着两个小孩子的面前,直接跟四阿哥摊牌了:“你看乌拉那拉氏怎么样?”
“挺规矩的一个人。”这是四阿哥的第一个印象。
乌拉那拉氏的确是个很规矩的秀女,他还记得稍微靠近那女孩子的时候,闻到的一缕馨香。
淡淡的,并不熏人。
但一直萦绕在鼻尖。
“这就是你皇阿玛,给你定下的嫡福晋,她的阿玛是谁,你知道的吧?虽然乌拉那拉氏不是满族大姓,但也是人才辈出的一家。”德妃的消息很灵通,且在康熙帝看好了人之后,她就派人去调查过了:“她是家中嫡幼女,且家里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很出息,大哥更是在丰台大营那里担任把总,最小的弟弟也是以好学出名,听说明后年就要考童生试了。”
这一家子文武全才说不上,但是的确是文武都有人了。
加上费扬古也算是康熙帝比较器重的一个武将,别看不是什么正一品的高官,可能把握住底下的兵权,就是一种受万岁爷器重的表现。
康熙的经历之丰富,注定了他并不能轻易的相信旁人!
而康熙一朝,能把握住兵权的人很少,尤其是能把握住上万兵权的人,无一不是康熙帝身边的自己人。
有意思的是,最初把握住那庞大兵权的三五十个人,都是当初康熙帝年少时期的哈哈珠子,就是伴当、玩伴的意思。
这三五十个人,当初说是哈哈珠子,却是后来诛杀鳌拜时,直接动手的人。
而费扬古,就是其中之一!
德妃把这样的典故告诉四阿哥,是叫他心里有个准数:“你皇阿玛是那种念旧情的人。”
“儿臣明白了。”四阿哥知道,这个嫡妻,不管他喜欢不喜欢,都是要敬重的,如果性格好,合得来,当然是举案齐眉;要是合不来,也不能怎么样,毕竟这是皇阿玛赐婚的妻子。
又有那么一个岳家。
但是今天见了人,觉得性格应该不错,不至于飞扬跋扈。
再说了,嫁入皇家的媳妇儿,就没有谁真的是飞扬跋扈的性格,管你是谁的女儿,在皇家面前,都是奴才!
倒是小十四,对这个嫂子很满意,晚上吃饭的时候,很是高兴的多吃了半碗饭。
当然,小十三则是嫌弃嫂子长得不漂亮!
“为什么一定要漂亮呢?”小十四不明白了,小十三自己长得好看,像个女娃娃似的,瓜子脸,皮肤白皙,随了敏嫔。
“长得好看,就受宠么,将来也能早早地给我和你生个小侄儿,德额娘也能抱上孙子。”小十三有些垂头丧气:“可是她长相一般而已。”
“要想长得好看,本宫这就给你四哥赐一个好看的,不就得了?”德妃笑着吩咐大姑姑:“你觉得有没有长得好看的秀女?跟宋氏是两种人的那种。”
宋氏也是长相清秀,但是身体好,人也老实,性格更是懦弱,德妃是想着,妾室最好不要太掐尖好强,那样的话,儿媳妇不好管束后院。
“倒是有个秀女,出身不高,汉军旗的李氏,但长得娇小玲珑,性格活泼可爱。”
“就她了,送去给四阿哥做个格格吧。”德妃轻而易举的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秀女的一生。
李氏?
小十四想了想,自己看过的清宫剧里头,好像是有这么一号人物。
最大的记忆点,就是他哥有个闺女,是唯一一个活到了成年的女儿,母亲就是李氏,后来的雍正一朝,封为齐妃的女人。
这个闺女比较短命,好不容易养大了之后,嫁给了乌拉那拉氏的星德,当时还是宗室女,并不是公主,而是郡主。
不过嫁过去五年就去世了,雍正后来登基称帝,追封她为“和硕怀恪公主”。
记得有个清穿的小说,就是以她为原型写的,而雍正最出名的地方,除了他是个“抄家皇帝”之外,还有就是他因为没有女儿,无法跟蒙古贵族联姻,就抢了兄弟们的女儿入宫养育,三五年之后,待这些小女孩子长大了,就册封为公主,出嫁抚亲蒙古。
在清朝,这叫“扶蒙”。
“安抚”的“扶”,虽然清朝一直都有跟蒙古联姻,甚至康熙皇帝最为敬重的皇祖母,孝庄太后就出自蒙古科尔沁,但是大清也一直在防范着蒙古,这个昔日铁骑踏遍万里河山,甚至半个地球都是他们放羊牧马之地的民族,一直都有些贼心不死,现在就有蒙古的葛尔丹,不断的在闹事,康熙的三征葛尔丹,这都第二次了,再来一次才能弄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