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孝庄太皇太后之后,皇太后虽然也是蒙古来的,可她有名无实。
康熙不是她亲生的儿子。
而康熙后宫之中,虽然也有蒙古贵女,却一直一无所出!
甚至连一个封妃的蒙古女人都没有,最有名的就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贵女,入宫之后,只是一个庶妃,还不得康熙宠爱,入宫三年之后,就直接搬去了慈宁宫,跟皇太后一起过日子,宠爱更别提了,康熙不可能招寝住在自己嫡母宫里的妃嫔好么。
更多的蒙古贵女入宫没多久,就因为宫里的生活气息跟草原上的截然不同,而香消玉殒。
蒙古人也不是傻子,那些嫁去了蒙古的扶蒙公主们,也都是如此。
总不能,在宫里头养得好好的皇女公主们,一去了蒙古,各个都成了脆皮儿,一碰就碎了吧?
可是死了多少公主,皇帝却还是要嫁女儿过去的,这就是扶蒙的代价。
所以雍正一朝去扶蒙的都不是雍正的亲骨肉,而是宗室养女,那死的就更快了。
要说在清朝,宁愿投生成一个庶子,也千万别当啥皇女公主,宗室格格之类的女子,那简直是倒了血霉啦!
而历史上,这位齐妃李氏之所以被他记住,是因为李氏不止有一个亲生的短命女儿,还有个亲生的儿子。
这个亲生儿子就是弘时,历史上对他这个人,描述很少,而在影视作品里,这位皇子也很出格,年少放纵且不说,行事还不谨慎,据说他最喜欢的竟然是他的八皇叔,廉亲王,爱新觉罗胤,要不是宫里头规矩严格,且李氏绝对不可能跟八阿哥私通,这孩子指不定是谁的血脉呢!
据说他哥雍正对弘时的处罚也是很严厉,直接将他过继给政敌、已经改名为的允做儿子,轰出了紫禁城,并且在雍正四年将允撤去黄带子,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总而言之,就是不要这个儿子了!
他的额娘李氏也受到了牵连,不然凭借潜邸老人的身份,受封齐妃,怎么可能连后宫都没有管过任何事情?
可怜啊,但是更可怜的是他哥,自己一辈子就一个女儿,还早死了,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成器的,别说后头那干隆皇帝,自高自大,他最讨厌那样的人了。
德妃看小十四又在发呆了,不由得将人抱到了自己的身边坐好,小十三也挨着小十四坐好,摸了摸小十四:“又在发呆了。”
小十四心里的念想,电弧一般闪过,本人却打了个哈欠:“没事儿,就是有些想法,算了,额娘,给哥找个好媳妇儿,辛苦额娘了。”
德妃笑了笑:“等你哥成亲了,就好了。”
如今皇子们在私底下斗法,她是知道的,只是如今大皇子尚且生了两个女儿,还没有儿子;皇太子只有庶福晋,而没有侧妃,也没生孩子。
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一起成亲,算是一出盛事,万岁爷这么大张旗鼓,却没有给皇太子选妃的意思。
前朝的确是有大臣上书为皇太子请婚,可万岁爷没有搭理这一茬儿。
随后几日,德妃又召见了几个秀女,都是满洲大姓人家的女孩儿,千金贵女。
这样一闹,大家都不确定,哪个才是四阿哥嫡福晋的人选,而且这些千金贵女,没有一家是小门小户出来的,绝对不是给人当侧福晋的人选,更别提庶福晋、妾室,甚至是格格。
后宫不少人都望风,却没有人敢动手。
一直到十月份,康熙帝才批发圣旨……没错儿,是“批发”,因为他一口气给人赐婚上百道,这圣旨自然是批量发行了下去。
因为圣旨太多了,咱论“批”来。
第一批只有三道,给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赐婚的圣旨。
第二批是二十八道,给皇亲们赐婚,这都是正室嫡妻才有的赐婚圣旨。
第三批则是给宗室,比起皇亲们只有那么二十几个人,宗室却有八十多个人需要赐婚。
第四批就是一些大臣们,这就更多了,不过这是一种手段,因为选秀就是孝庄太皇太后跟康熙折腾出来的,控制人的一种手段。
当年主弱臣强,不得不用一点手段,不能在正面上防备和攻击大臣,但是却能卡住人的后院。
甚至为了不让大臣们“沆瀣一气”,故意制造一些不和的婚姻,以至于两家结亲就跟结仇一样。
虽然现在不需要用那种手段了,但是康熙依然觉得有必要,把所有人的后院都攥在手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