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12)

2025-07-13 评论

  太史义士久居辽东不知青州现状,他不是说非要义士如何,只是希望义士做事之前多想想,想想投效之人到底值不值得他出生入死再行动。

  太史慈:……

  管府君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他再跟之前一样傻不愣登也说不过去。

  他不是偏听偏信之人,也不会因为某一方的话就憎恶另一方,谁对谁错他有自己的判断。

  但是三人成虎,荀先生说孔北海徒有虚名,管府君对孔北海的评价更不客气,他实在没法和刚回来时那样觉得孔北海多好多好。

  前两天母亲让他来都昌城也只说是报恩,没有和孔北海的拥趸那样拉住个人就喋喋不休,想必也是察觉到了不对劲。

  唉,不管了,他解完北海之围就算还了孔北海上门慰问的恩情,之后再怎么样都和他没有关系了。

  太史慈利索的翻进城,进城之后不用躲躲闪闪,分辨了方向便直奔官署而去。

  官署门口值守的卫兵刚刚换班,还没到昏昏欲睡的时候,看到太史慈回来目光炯炯,“太史义士回来了!快里面请!”

  干等等不着援军,上门请再请不来那他们国相大人非得气死不可。

  官署之中,孔融听到太史慈归来也欣喜非常,然而听到他请来的援兵是谁后就没那么高兴了,“颍川荀明光?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能有多大本事?”

  太史慈顿了一下,沉声道,“苑陵侯亲率三千精兵赶来都昌城,还有七千步卒随时接应,黄巾贼欺软怕硬,不敢和苑陵侯正面对上。”

  孔北海最近被骂的草木皆兵,听到这话第一反应不是援兵多可靠多厉害,而是尖锐的反驳道,“你的意思是我孔文举是黄巾贼都敢随意欺辱的弱者?还不如那毛头小子?”

  太史慈:……

  他承认孔北海说的是实话,但是这大实话他还真没法接。

  旁边的计吏彭璆看气氛不对连忙上前打圆场,“黄巾贼近在咫尺,都昌城危在旦夕,国相大人为此昼夜担忧难免失言。义士为北海百姓寻求援军辛苦,来人,快带太史义士去休息。”

  太史慈也不是没脾气的人,他是来帮忙的,孔融对他颐指气使算什么,“休息就不必了,城外还有伙伴在等候,在下告辞。”

  话音未落,人已大步流星离开。

  “义士,义士留步。”彭璆看孔融没反应连忙追上去,“太史义士,近来城中人心涣散,国相大人也是在气头上才会迁怒,不是真心对义士不满。”

  太史慈扯扯嘴角,“先生不必多说,城外的确有伙伴在等候,就算国相大人不迁怒在下也得离开。”

  这是假话。

  他本来想着在城里住一晚,顺便找机会打探一下城里百姓对孔北海的看法,反正外面的黄巾不会打进来,城里其实没多大危险。

  但是现在,他觉得可以不用打探了。

  彭璆叹气,“既然如此,在下便不多留了,义士路上小心。”

  “先生留步。”

  太史慈走的毫不留情,看的彭璆忍不住开始牙疼。

  然而现在不是感春伤秋的时候,屋里还有个气头上的上司等他去劝,“大人,太史义士是难得的猛将,您何必和他置气。”

  “穷山恶水出刁民。”孔融冷笑一声,没有注意旁边的人脸色都变得微妙,包括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彭璆。

  孔国相出身高贵,他们这些官吏却都是青州本地人。

  可惜孔国相现在心里在想别的,无暇关注身边人都是什么表情。

  他本欲在北海国施行教化,随后想法子让朝廷任命他为青州刺史,怎料这北海的官员实在不堪,太平之时不堪大用,黄巾贼打过来后更是胆小如鼠躲的躲散的散。

  既然北海不是好地方,那他也没必要在这里死磕。

  他和徐州牧陶谦关系颇好,先前已经送信去徐州,这两日收到回信,陶恭祖处随时欢迎他过去。

  只是现在还不是离开的时候,他得等围城的黄巾贼撤去再走。

  现在走是落荒而逃,黄巾贼撤去之后再走则是北海国留不住他,两者区别大了。

  ……

  夜色渐浓,万籁俱静。

  太史慈找到藏在城外的马儿,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生气,一路飞奔回军营也没能让他心情变好。

  他大老远从辽东赶回来就是让人这么使唤的?管府君平时给属下安排事情都温声细气,怎么同是郡国主官他孔文举这么大的架子?

  难怪北海国人心涣散,有这么个主官人心想不涣散都难。

  大营里只留下了站岗值守的兵,其他士兵都已入睡,他们是要打仗的人,必须时刻保持状态,该休息的时候睡的一个比一个快。

  不过早睡的不包括主将,主将要管的事情多,睡眠时间比寻常士兵少的多。

  荀晔对睡眠时间要求不高,他天生、或者说、前十几年睡多了、清醒之后精力十足,睡三个时辰就能精神满满一整天。

  这会儿已经是子时,就算对他而言也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不过今天比较特殊,大晚上的军营还能迎来客人。

  来的不是旁人,正是傍晚守在官道上给太史慈送信的管统门客。

  荀小将军原本想着明天直接去对面大营挑衅,管亥伤到胳膊没有伤到嘴,受伤不耽误他安排战事。

  这支黄巾军的来历比较特殊,他和管亥都不希望有伤亡,那就用传统的打法,士兵留在原地呐喊助威,两边分别派出代表到阵前对打。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只分胜负,不削脑袋。

  管亥能以黄巾贼的身份在青州活动那么多年应该是个聪明人,不需要提前打招呼也能猜出他是什么意思。

  当然,如果因为昨天那两箭结了仇那另说,硬碰硬的话他们骑兵打步卒也完全不带怕的。

  再降低点难度,万一管亥直接主动找他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呢?

  荀晔本来只是异想天开,今天遇到左慈已经很神奇,精神太好的后果就是控制不住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万万没想到管亥的人没来,来的是东莱郡太守管统的人。

  这已经不是降低点难度,这是直接把难度拉到了最低。

  对面军队的幕后指挥都出来了,管亥有意见也得忍着,何况他还不一定有意见。

  对此,荀小将军表示,他感觉他像特意过来捡漏的大幸运儿。

  看看他离开颍川后都收获了什么:半路截获的诸葛一家,总数多达四十万的黄巾众,多年未见的伯伯,主动跳到碗里来的太史慈,还有立场不明暂时只能算一半的乌角先生。

  别处都在打仗,他这里硬是完成了集卡游戏。

  有上帝视角就是好,青史留名的人才只听名字就能挖,名气不大的人才也不耽误他先挖再考验。

  营帐中灯火通明,双方都觉得对面善解人意,简单会晤之后便满意的达成共识。

  ——赶走孔融,还北海一个朗朗乾坤。

  也就是亲身经历,不然谁能想到课本中让梨的孔融能混成这么猫嫌狗憎的地步。

  太史慈回来的时候,亲兵正准备带那门客去休息。

  门客看着面带怒色的太史慈挑了挑眉,“太史义士竟回来的如此之快。”

  太史慈努力平复心情,简单将进城后的事情说了一遍。

  旁边的亲兵听的啧啧称奇,“这是礼贤下士平易近人?这么说的话我也礼贤下士平易近人。”

  他虽然长的凶爱骂人,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的骂人,比城里那位孔北海平易近人多了。

  门客一副过来人的样子拍拍倒霉蛋的肩膀,“义士困否?若还有精神,可愿到帐中聊一聊?”

  送信的时候没空说太多,现在他们有半个晚上的时间可以聊,要说的是孔北海那他可就不困了。

  太史慈拱手道,“先生先走一步,我先去拜见苑陵侯,然后再至帐中寻先生。”

  他在北海躲了好几年,对青州的情况不太熟悉,正好趁此机会听听离开之后青州到底出了多少烂事儿。

  ……

  在黄巾贼首领的配合之下,北海之围解的声势浩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