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14)

2025-07-13 评论

  俩关系不好理念不合胳膊肘往外拐也了,袁绍之前甚至大张旗鼓的推称帝,当时杀信使杀的利索,转眼又和袁本初混了一,合适吗?

  死吧?不活吧?

  行,成全。

  “百足之虫断不蹶,袁绍毕竟那么大的家业,现在走不有点早?”张燕皱眉头,“现在的冀州可不只咱的兵,离开简单再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刘虞忽然跟失了智似的帮着袁绍一打,边自然也找了别的帮手。

  虽然觉得并州的兵邪乎,但周围最合适的帮手并州,邪乎也只能忍着。

  邺城所在的魏郡在冀州最南边,渤海郡在冀州的最东边,从太行山中出,取道赵国西行。

  袁本初在冀州无甚根基,公孙伯圭在北方的威望足以让冀州郡县望风降,一路打的非常顺利。

  渤海郡、安平国、清河国、巨鹿郡、赵国,目前为止五个郡国都在的控制之下,但更北边和幽州接壤的常山国、中山国和河间国却交给了并州的帮手。

  边地的兵打胡人那从小练的本事,刘虞手底下那些羌胡又不真心为卖命,并州那边只派了个二十岁的年轻小将把打的嗷嗷跑。

  并州的兵往那儿一站,那些羌胡兵南下只能插上翅膀。

  仗打的,感觉地盘跟天上掉下一样。身为常山人打常山都没打那么容易的仗,好日子全让并州人赶上了?

  张燕吞了九成兵马的并州生气,在山里待的好好的相安无事不行吗?结果可好,给留下的连个零头都没有。

  经常抱怨养不活那么多人,但也不能只给留么点儿啊!

  黑山军当年号称聚众百万,往哪儿打哪儿关门闭户上供奉求饶,连朝廷都不敢对硬,现在剩不一万的兵够干?

  分!

  不好,越越气。

  公孙瓒捶捶脑袋,脑子里自动冒出“并州有好的”“荀氏欺人太甚”“有本事都去种地”“老子管去死”之类的狠话。

  没办法,家飞燕兄弟隔三差五要骂一次,记不住都难。

  换个角度,弟兄要跟着能吃饱穿暖不不会跑了?

  遇事情别老骂骂咧咧,多从身上找找问题。

  实话,山里的条件确实比不外面,人家并州有能理政的能臣有能干仗的猛将,种地能种地打仗能打仗,听识字的话能混个小吏当当,在山里的话也选外面。

  在山里吃不饱嘛,人肯定往能吃饱肚子的地方跑嘛,不也为了那点儿粮草在刘虞手底下忍辱负重嘛。

  该死的刘虞!休再拿粮草拿捏!

  再一再二不再三,受够了被拖后腿的日子,惹急了别怪直接找朝廷表荀氏那个小的为幽州牧。

  虽然觉得当州牧也行,但当州牧难度太高,又不袁绍袁术那种只管好不管百姓死活的无良世家子,得顾忌着点儿百姓。

  之前看并州种地种的如火如荼,以为那边有神农降世帮忙种地。后听荀氏那小子梦中得仙人传授秘法造福苍生的,又觉得可能那小子神农转世。

  种地不容易,小时候也试靠种地自给自足,看现在主要领兵打仗知道试验大失败。

  并州那边有荀氏全族,颍川荀氏能人辈出,能把并州治理成百姓安居乐业的样子合理。但那位苑陵侯当初留在颍川临时意,现在不光在颍川站稳了脚跟,大有拿下豫州、兖州的架势。

  等解决完眼前的问题亲自去趟颍川,看看荀氏苑陵侯底有多大的能耐。

  别“颍川荀氏老家,荀氏在那里数代经营,荀氏子在那里站稳脚跟容易”之类的话,家飞燕兄弟常山本地人呢,也没见常山人多给面子。

  总之:受死吧刘伯安!

  两个人各骂各的,谁都不管对方在,只管骂痛快了行。

  刘备的时候以为两个人在吵架,在时候喊难道为了劝架?仔细一听才发现两个人的驴唇不对马嘴。

  额……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公孙瓒喝口水润润嗓子,看刘备直接开门见山,“玄德,我里有个任务要交给。”

  刘备拱手行礼,见礼后才问道,“敢问公孙兄,何任务?”

  “老师于邺城病逝的消息可知晓?”公孙瓒眸光沉沉,“老师早年征战平乱满身旧伤,两年身体本不甚康健,袁本初和刘伯安欺人太甚,非要老人家舟车劳顿大老远邺城当那劳什子军师。现在可好,命都没了当个鬼的军师?”

  刚停下谩骂喝了口水润润嗓子,一开口又停不下了。

  刘备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如何接,只能等公孙瓒骂完才话,“老师年事已高,此事的确袁本初和刘伯安做的不妥。”

  生父早卒,少年时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十五岁外出游学拜卢公为师,二十四岁又随卢公镇压黄巾,在心里老师和父亲没差多少。

  卢公病逝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身在邺城附近当然也知晓。

  “我给八千步卒,接下的邺城打,任务敢接吗?”公孙瓒捏捏拳头,盛怒之下匪气更盛,“能取袁本初的人头最好,让逃了也没关系,我只要在冀州没有立足之处。”

  冀州没有的立足之处,只能跟丧家之犬一样辗转奔逃。

  袁术离开南阳能逃去扬州,兄弟俩关系恶劣,肯定也不会容。

  猫抓耗子有意思,希望袁本初也能喜欢个游戏。

  张燕敲敲面前的桌案,不太建议将人放走,“伯圭,斩草需除根。”

  汝南袁氏家大业大,时候不斩草除根不知道时候卷土重。

  天底下没那么多讲道理的人,袁氏族人被董卓杀了七七八八,只要天下人认四世三公的名头,袁绍卷土重都比当年白手家容易的多。

  看袁术知道,那家伙娘的不如袁绍,跑去九江后立刻占了整个扬州,扬州各郡都不反抗,让让哪儿理去?

  所以让位刘司马把袁绍的脑袋带回吧,死了的袁本初才好本初。

  刘备听的直点头,觉得张将军的有道理。

  几年与两位义弟去的地方不少,几次为官又几次弃官,清楚地方主官不称职能对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

  袁绍本人有多大本事不好,只凭双眼睛看的冀州现状,各郡国官署的官拖出去斩首一半都能有欺压百姓的漏网之鱼。

  冀州境内贼匪横行有原因的,百姓能安稳日子又会选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公孙瓒啧了一声,“玄德些年虽然屡立战功,但没有亲自指挥作战,我只让别有太大压力,能只带个脑袋回当然更好。”

  张燕:……

  刘备:……

  张燕抬手指着,“我死的不成?”

  公孙伯圭把白马义从全部带回幽州,大营里依旧有足够的兵力,袁绍长了几个翅膀啊逃出去?

  刘备摸摸鼻子,知道些年混的不好也没有反驳。

  公孙兄的没错,打的仗的确不少,但都听命行事,时候立下战功也落不自个儿身上,不然也不会几次辞官不干。

  第一次挑大梁,确实得慎重。

  正着,白马义从的首领严纲匆匆找,“将军,袁本初又开始使坏了。”

  严纲朝张燕和刘备抱拳打招呼,然后拉着家将军隐蔽处事。

  袁绍估计破罐子破摔彻底不要脸了,明明和刘虞强行将卢公请至邺城,现在却将责任都推家将军身上,睁着眼睛瞎话也不如此。

  胜败乃兵家常事,天底下那么多正在打仗的地方,打不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没见谁么输不。

  听听现在外面传的,如果家将军不攻打冀州卢公不会死,不,能样?

  家将军不攻打冀州,袁本初会忍住不攻打幽州吗?

  屁话!

  公孙瓒听的勃然大怒,“没完了吧?!”

  “将军,不止如此。”严纲正色道,“关长史刚刚得探子的消息,袁绍和刘虞好像要欺负卢公留下的幼子。”

  打仗要互相安插探子,能安插多少全看本事。

  袁绍屡战屡败士气不振,邺城官署对言和自家地盘没区别。

  “卢公幼子才几岁?俩要不要脸?”公孙瓒拍案,气的一刻都等不下去,“我先去趟涿郡,白马义从全员随我离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