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32)

2025-07-13 评论

  一两次的练习练不出真正的匪气, 就像小将军身边那几位“好汉”,那肯定是长年累月当贼做匪才历练出来的气势,和正经兵丁将领的区别就像是刚出生的犬崽和路边抢食的成年野犬,只要有眼睛就不会分辨不出哪是野犬哪是崽。

  招降进展的那么顺利,总不能是贼匪良心发现主动投降吧?

  剿匪的军队越来越强, 贼匪军心涣散粮草不继, 也不是没有主动投降的可能。

  兖州的招降工作具体是怎么进行的不重要, 不管过程如何,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 重要的是自始至终真的只有他们一家被送来了颍川。

  怎会如此?

  没有着落的现状令人焦灼,但是日子总得继续过下去,身为一大家子的主心骨,谁能慌他都不能慌。

  这些日子没有人过来给他安排差事,不过他在招贤馆也没闲着。

  颍川是远近闻名的安稳之地,如果真的能和传闻中的一样稳定,就算没有官做也能加入他们的定居候选名单。

  听的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传闻总会夸大其实,万一这儿和其他地方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

  诸葛玄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活了那么多年去过的地方也不少,见过不少被名士治理的民不聊生的郡县。

  远的不说,青州北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次黄巾贼围城之前,所有人听到的都是孔北海礼贤下士理政有方,结果是什么样天下人也看到了,北海国在孔北海优秀的治理下甚至不如周边没名气的郡国。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没有亲眼见到颍川现状之前谁都没法保证那些传言是不是为了吸引士人编出来的。

  经过这么多天的探索,诸葛玄震惊的发现世上竟然真的有好不夸大的传闻。不对,应该是传闻也传不出真实的好。

  好地方,真是好地方,是值得他从此扎根不走的好地方。

  和诸葛玄一起被送来颍川的是他兄长诸葛珪的家小,他自己的家小还在南阳。

  兄长病逝的消息来的突然,自家在南阳已经生活了好几年,他出远门的话也可以托交好的同僚好友照看,兄长那边更加重要。

  按照他原本的打算,去泰山郡接到兄长的家小后就回琅琊老家,然后他再回南阳把自家家小接走。

  外面兵荒马乱,他可不放心让家里人就这么出远门。

  虽然他跟着也没啥大用,但是还是一家子整整齐齐才放心。

  确定了颍川能长居之后,诸葛叔父立刻给南阳的家眷写信说明这边的情况让家里放心。只是小将军还没回来,他一时半会儿不好离开,得等到小将军回到颍川才能去接家里人过来。

  他和兄长孩子都不少,既然无事可干那就去各个书院看看,多对比对比才好决定让孩子们去哪儿念书。

  荀氏不愧是中原望族,不光族学办的好,颍川各个书院在官署的管理下办的都很不错。

  官学照顾贫家学子,私学也各有千秋。

  荀小将军有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近日秋收忙,大部分书院的夫子都会在休沐时带领学生去附近村寨干农活,即便不能时刻效仿圣人身体力行也要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

  书院中的学子成材后多会进入官署,如果都只读圣贤书不识民间疾苦,官吏和百姓都将过的非常痛苦。

  郡县官吏多由县令自行任命,都是经常和百姓打交道的活儿,就算是新人只要能虚心学也能很快适应,就怕那些眼高于顶做不来还觉得同僚或者百姓故意难为人然后就记仇。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他为官多年没少被或蠢或毒的小鬼使绊子。

  颍川这样就很好,念书的时候就亲身体验农忙,将来为官做吏也不至于上来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不指望所有学子都能体会到这般安排的良苦用心,能有一半上道的都是百姓之幸。

  好地方好地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诸葛三兄弟在院子里说悄悄话,围绕他们家叔父的反应展开深入探讨。

  他们偶尔出门一次是被吓回来,叔父每次回来却都比出门之前更兴奋。看的都是同样的场景,怎么结果差这么多,叔父该不会被人下降头了吧?

  兄弟三个年龄差的有点多,老大诸葛瑾年方十七,老二诸葛亮刚刚十岁,幼弟诸葛均还是个五六岁的稚童。

  因此这会儿主要是两个哥哥说话,诸葛均咬着饴糖捧个人场。

  再然后,诸葛叔父和诸葛三兄弟就都被久违的士兵请去了官署。

  可喜可贺,荀小将军终于从外面回来了。

  ……

  可喜可贺,荀小将军终于想起来他“绑”回来的SSR了。

  ……

  会客厅,恢复正常打扮的荀小将军跟衣衫褴褛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大概好看的人就算脸上抹灰也掩盖不了那张俊脸,反正诸葛玄一眼就认出了许久未见的小将军。

  诸葛瑾也是。

  诸葛亮也是。

  诸葛均当时在后面的马车上全程没露面,这次是第一次见到家里经常提到的荀小将军。虽然不知道叔父和两位兄长在干什么,反正跟着学就对了。

  四个诸葛的态度都那么端正,看的荀小将军越发心虚。

  咳咳,只要他不说就没人知道他把这一大家子给忘了。

  没有什么“贵人多忘事”,他就是单纯的事情太多没能腾出时间来处理诸葛家的事情。这不,刚回到颍川就立刻召他们来见,一点儿时间都不耽搁。

  荀晔压下心里的一丢丢心虚,非常自然的询问诸葛一家来到颍川后的感受,得到诸葛叔父的大肆夸奖后笑的更加真诚,直接将人给他们家文若叔定了下来。

  大的留在颍川,小的他就笑纳了。

  诸葛大郎和他差不多大,诸葛二郎的年纪略小,但是他相信少年期的丞相也能担起后勤的重任,诸葛小郎、小郎继续留在长辈们身边吃糖,暂时还不需要加入凶残的成年人的世界。

  没办法,他仔细琢磨了一下身边的配置,包括少年期的大都督都是文武双全但更偏武的性子,他和孙策曹昂更是文武双全但偏偏偏偏武。

  公务不是不会干,但是都更喜欢不带脑子直接莽。

  现在有能擅长内政的绝佳人选,为什么不选择让所有人都开心的团队配置?

  对此,旁观的李二陛下表示,臭小子就是想偷懒。

  不过对面都是诸葛亮了,偷个懒也没什么。

  荀晔无视阿飘爹的点评,继续和当家做主的诸葛叔父唠家常。

  还有家眷在南阳?没关系,他们子龙将军过几天从南阳回来,顺便可以护送要搬到颍川的家眷。

  在给孩子挑书院学堂?也没关系,让适龄少年跟他去青州。

  颍川的官学私学都很好,招贤馆这两年也吸引了不少名士,他还准备在城里搞个图书馆多印些书供士子阅读,留在颍川肯定能让前来投奔的各路士人满意。

  但是他马上要去青州,青州有大儒郑玄,他准备在青州复刻颍川的配置,跟他去青州也不会亏。

  颍川胜在人杰地灵能人辈出,但能和郑玄郑先生比肩的大儒还真没有,就算他们家叔祖回来也还是会逊色不少。

  名师出高徒,郑先生收徒不看出身不看门第,届时青州可能会出现一个堪比京师太学的盛大书院,诸葛二郎要随行吗?

  荀小将军继任青州牧的消息还没有传开,但是不耽误他先画大饼将人忽悠过去。

  同龄人诸葛瑾肯定是要带走的,小小少年诸葛亮也肯定是要带走的,不过前者可以直接任命带走,后者只能用话术忽悠走。

  人家才刚刚十岁,他还能压着十岁的小孩儿埋头处理公务吗?肯定不能。

  专职当官不可行,半工半读还是可以的,相信十岁的诸葛丞相在课业的闲暇之余也能为百姓发光发热。

  甘罗十二为宰相,诸葛二郎可以不那么着急,他们也没有缺人缺到压榨十岁小孩儿的程度,十六七岁的时候能扛起内政重担就可以了。

  不要说十六七岁太小,在场他们几个都是十六七岁出门闯荡,这个年纪真的已经可以大有作为了。

  所以来吗盆友?

  荀小将军此番进京被任命为青州牧,诸葛一家听到这个消息都震惊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