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86)

2025-07-13 评论

  别说什么青州离豫州和并州都远荀小将军在那儿想做什么都得思虑再三,人家刚回颍川的时候荀氏全族都搬去了并州,偌大的颍川就他一个姓荀的耽误他大杀四方了吗?

  真就有眼如盲。

  也可能是要钱不要命。

  这下可好,真没命了。

  荀青州年纪不大却很不好糊弄,第一次见面很容易以为他是吕布那种能以武力镇压就不动脑子的武夫,但相处多了就会发现颍川荀氏教出来的都不是简单人。

  常见的荀氏子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常见的荀氏子弟热情爽朗粗中有细。

  前者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聪明人,后者却很容易被表象所骗。

  荀青州刚到下邳的时候他们这些徐州官员表现的恭恭敬敬可圈可点,在陶谦陶州牧跟前最多也就这样儿了,他自认为谁来都挑不出毛病。

  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性子冲动喜欢意气用事,他之前觉得也许看他们老实就不会过问太多,毕竟小将军主要管的是青州。

  没想到他刚莽上去试探了两句,那小将军就直接给他怼的找不着北。

  ——徐州多好啊,户数百万民殷财阜,陈校尉之父又和淮南袁公路关系颇好,大可以直接带着徐州去投奔袁术,哪里需要我荀明光来收拾烂摊子?

  陈登:……

  袁术是世家子,他也是世家子,两家之间有交情多正常,家族之间的关系好、那那那、感情也是会变的啊!

  他们已经臣服于将军,怎么会再转投他人?

  他想过小将军会想法子招揽安抚他们这些徐州本地人,却没想到人家那么不给面子根本懒得虚与委蛇。

  好在他脑子转的快及时将话圆了回来,不说陶谦不说袁术只说他们徐州的好,只要小将军收下徐州,上可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境自守书功于锦帛,别的世家什么态度暂且不提,他陈氏肯定以小将军马首是瞻。

  不赶紧哄不行啊,纵观四面八方能和荀氏这小将军比的一个都没有,他实在眼馋荀氏治下那些耕种的新点子。

  现在想想,还好当时服软了,不然徐州被抄家流放的世家会更多。

  陈校尉带领徐州世家躲过一劫,这会儿很是自得,“还有那孔融,早先说袁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的是他,现在投奔袁术的也是他,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盛名之下也有虚士啊。”

  孔文举是孔氏传人,是全大汉都知道的名士,先前在北海国当国相的时候更是声名大噪,大有安定青州全看他的架势。

  结果可好,名声太大能耐跟不上,不光没能安定青州甚至把本就匪患严重的北海国也治理的越来越差劲。

  因为都清楚北海国发生了什么,所以徐州官场对孔融的到来表现的很微妙。

  州牧陶谦亲自相迎,衣食住行也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礼节上挑不出任何错处,但是没有给他安排官职。

  按理说名士前来投奔多多少少都得安排个官,有的是实权官职,也有无权但清贵的官职,只是陶州牧也知道孔融是弃北海而来下邳,这种情况下他上赶着给孔融送官显得他不在乎徐州百姓,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能让孔融在徐州当官。

  想当官可以,把之前弃官而走的事情解释清楚,随便找什么理由糊弄过去就行,只要说得过去天底下也没那么多较真的人,但是不能让人提起孔融就只能想起他在战乱之下弃北海百姓于不顾。

  奈何孔文举死要面子,来到下邳后就对之前北海的事情讳莫如深,当事人都不说描补其他人就更不会操这个心了。

  其实一直避之不谈也行,时间长了大家可能就忘了,世道那么乱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过个两三年可能连北海百姓都记不得之前有过一个孔北海,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的人。

  但是孔文举张扬惯了,不当官也不耽误他臧否人物。

  什么荀明光小小顽童不足为惧,什么袁公路冢中枯骨不足挂齿,什么刘景升桀逆放恣所为不轨,总之天下各路诸侯在他眼里就没一个好的。

  好在他虽然狂妄却也没蠢到见人就骂,至少对收留他的陶谦陶州牧态度不错。

  虽然没夸,但也没骂。

  在陶谦眼里,没夸他就是骂他的意思,如果能夸早就夸了,不夸也不骂就意味着其实想骂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忍着没有骂出口。

  陶州牧心里憋着气,底下人琢磨出来什么意思后也不会太捧着孔融,所以孔融在下邳的处境很是尴尬。

  以孔文举爱面子的程度受不了这种暗戳戳的挤兑很正常,笮融找到他之前他已经准备好要离开,只是想着万一两州开战青州大败他还能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回青州才火力全开帮助笮融写檄文。

  结果可好,笮融并不是真的想开战,而是拿他当幌子吸引火力好出逃。

  就……

  遇人不淑啊。

  摇头.jpg

  但也是自找的。

  陈登以为孔融接下来会去投奔他眼里的明主,没想到人家根本没走多远,走到九江就不走了。

  冢中枯骨啊喂!

  是袁术那边消息不灵通还是怎么?孔先生这时候不嫌尴尬了?还是说天底下没有一个人能入得了他的眼,所有人在他眼里都是不过如此,只有他自己是天纵之才?

  啧,用不到的时候说人家没有忧国忧民之心,用得到的时候就当之前什么都没有说过,还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袁术在他眼里那么差劲,他就不怕人家直接把他杀了?

  反正如果他是孔融他肯定不敢直接去投奔袁术,就算事先把能投奔的人全都骂过来了一遍儿那也得从里头挑个骂的没那么狠的去投奔。

  赵昱面容严肃,“元龙,慎言。”

  背后嚼舌根非君子所为,虽然孔融已经不在下邳,但他们也不能在背后说人坏话。

  陈登耸耸肩,“好吧,不说。”

  糜竺抿了口茶,温文尔雅,“荀青州前些日子忙于抗旱无暇顾及徐州,如今旱情稍缓,青州也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若接下来要在徐州推行均田令……”

  陈登:……

  赵昱:……

  以百姓父母官的角度,他们觉得青州推行的均田令非常有用。

  以徐州世家之首的角度,他们觉得有点肉疼。

  抬眼扫一圈,反而是糜竺最不需要担心。

  糜家是徐州巨富,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正因为是商贾,所以谁到徐州当主官都想从他们身上咬一口,家中田产人口官府都有底儿根本不怕查。

  商户没有世家的底蕴,再有钱也没什么地位。

  一直到陶谦入主徐州糜竺才被征辟为别驾从事,他弟弟糜芳也被任命为彭城相,算是在官场上有了立足之地。

  在此之前糜氏只是单纯的巨富,根本挤不进官场。

  商户即便有钱也是举步维艰,世家就不一样了,各个家族之间在某些事情上心照不宣,有时候甚至连自家子弟都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多少田产基业。

  相比之下,世家侵吞田产藏匿人口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尤其是陈、赵这两个世代把持徐州官场的大家族,在看不见的地方踩过多少次线说都说不清。

  陈登沉默半晌,干巴巴的回道,“我马上回家和父亲商量。”

  赵昱抿抿唇,脸色也不怎么好,“我也马上回去找族长商议。”

  陈氏由陈登之父陈珪当家做主,赵氏却并非是赵昱管家。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赵别驾的脾性能做个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好官,却不适合带领家族发展。

  为了不沦落到青州世家那般下场,只能断尾求生。

  陈登放下茶杯,“二位继续聊,我先走一步。”

  赵昱也要走,于是很快屋里就只剩下糜竺一个。

  糜从事幽幽叹气,“天道好轮回,也该这些世家尝尝谨小慎微的滋味了。”

  往好处想,青州的世家已经帮他们尝试了反抗的下场,断尾求生好歹能保住大部分家产。

  都说青州被黄巾贼肆虐了好些年乱的不行,但是没有主官有坏处也有好处,能生存下来的世家一个个的都捞的盆满钵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