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127)

2025-08-10 评论

  他一边笑一边往关下走去,朗声吩咐着让人把他的马匹牵来,见袁绍也已走来,说道:“本初,看来我们是比南面那一路兵马的速度慢了!要是早知道昨夜听到的动静,可能是孙坚孙文台领兵前来,我早该让人上去和他会面了,还白白耽误了半天。”

  只是当曹操让人向着对面发出了友好的信号,带兵向对面靠近时,他竟发觉他的判断出现了错误。

  那头戴红巾的将领当先一步带着数十骑向他们赶来,在渐近的视线中,足以让人瞧见,他年轻得有些过分,绝不可能是孙坚。

  而更让曹操惊喜的,是另外一个人,也同在这奔马疾行的队伍里。

  人还未到,声已先至了。“父亲——”

  “子脩!”曹操喜出望外。只见那年轻人赶到了近前,跳下了马背,向着他快步跑来,不是曹昂曹子脩又是谁!

  曹操也下了马,抓着他的胳膊端详了一阵,发觉他浑身上下除了一处包扎,一处不重的烫伤,其余各处都好得很,放在上战场的士卒里,和完好无损也没多大的区别。

  咦,等等……

  曹操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在此地,不是应该和你子孝叔父一并,在河内吗?”

  “父亲,那都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曹昂兴致勃勃地答道,“有陛下统兵,那孟津岂能拦我们!早已破关而入,杀至洛阳了。也将董卓逼得夺路而逃,不得不撤回了几路兵马。”

  可惜他们沿途虽然发觉了徐荣的踪迹,却还是叫他给逃了,回去之后还得向陛下请罪。不过接到了虎牢关这边的兵马,倒也算是完成了陛下的任务。他正好继续向父亲提及此行的见闻,先被一个声音打断在了当场。

  “且慢,你说——你们已打到洛阳了?”袁绍惊声开口,向前走出了两步,就听到了曹昂愈发笃定的一个“是”字。

  可下一刻,他忽见曹昂在意识到了他是谁后,脸上从先前的雀跃,变成了一种无法形容的欲言又止。

  “子脩,你怎么了?”曹操推了推曹昂。

  曹昂回过神来,赶忙朝着袁绍拱手行了个重礼:“请袁公节哀!汝南袁氏留于京中的重臣,为给陛下保住秘密,协助陛下行偷天换日之事,在董卓撤军前,满门被杀!”

  “幸而苍天有幸,令陛下折返帝都,找回玉玺,已为替代他受难的弘农王改封荥阳王,也令人为袁氏众人立起衣冠冢,待袁公入京后……”

  袁绍眼前一黑,踉跄着后退了一步。

  曹昂后面说的话,他已是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

 

 

第59章 

  汝南袁氏留于京中的重臣满门被杀……

  也就是说,他那位居九卿的大哥袁基,和他那位居太傅的叔父袁隗都已被杀,连带着还有其他林林总总在洛阳生活的袁氏数十口人!

  他们原本是袁氏另保一边立场的重要人物,就这样死了个干净,死在了董卓的手里!

  谁会想,董卓还敢动刀杀了他们?

  袁绍甚至想过董卓会对“弘农王”不利,都没想过,汝南袁氏会遭此横祸。

  全死光了!

  董卓他……

  他不是需要太傅袁隗的站队来保持他在士人面前的形象吗?他不是一度认了袁氏门生的身份吗?怎么敢说杀就杀的!杀了士族需要担负多少骂名,难道董卓不知道吗。

  啊????

  “本初!”许攸赶忙上前搀扶住了他,试图出言劝慰。

  但也就是许攸的声音,让袁绍的思绪忽然暂时从袁隗袁基等人的死讯中抽身而出,想到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刚才曹昂的话中还提及的:袁氏众人的死因。

  为给陛下保住秘密,协助陛下行偷天换日之事……

  这话说出在曹昂的口中,充满了对大汉忠臣的敬佩,充满了对以身殉国之人的追怀,听在袁绍的耳朵里,却只剩下了一阵轰鸣。

  他死死地抓着许攸的手,更觉眼前昏沉,如在梦中。

  他袁绍避开河内,来到兖州,是为了避开那个发出檄文、疑似冒领身份的陛下。

  他声称自己确实在河内见到了真皇帝,虎牢关上那个是董卓推出的假货,是为了一鼓作气打入洛阳,不至落个无功而返、遭人耻笑的后果。

  但他心中其实并不觉得,真有什么偷天换日之事!就算真的有,他袁氏也一定不知情。

  可为什么,洛阳的袁氏众人会因这个理由被杀?

  曹昂还说什么为弘农王改封荥阳王之类的话?

  这已经完全脱离了他对事实的认知!

  “本初!”曹操也连忙上前来。

  袁绍的眼前一阵缭乱,喉咙口也涌上了一层血腥味,费了极大的力气,勉强才重新聚焦了视线,就见到了数张迎上来的关切面容。

  “我……我尚可,撑得住。”

  他撑得住!

  但他清楚地知道,此刻众人的想法必定与他不同。

  他们以为,他是因袁氏族人为国捐躯而伤恸不已,遭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却不知他现在的处境可能还要比上头压着这些人时更好,少了这些支柱会让他伤筋动骨,却不至于落到绝境。

  他更在意的,是这事情背后的事实!

  他无法不怀疑,袁氏众人被杀,其实是那位冒领陛下身份的人造成的结果,这“偷天换日”的说法也是他放出来的风声,这个改封……

  袁绍目光中忽然凝聚起了一点亮色,求救一般看向了曹昂:“敢问世侄,你说的荥阳王……可还安好?我此前为保联军不失,不得不叫破了他的身份,他……”

  他这个改封,是不是追封?若是的话,只怕洛阳的局面已完全可以让他猜得到了!

  可曹昂已立刻给出了答案。“他还安好,袁公大可放心。”

  曹昂心中叹气,不知道该不该说,可能袁氏满门的惨状,就是袁绍的这句定论导致的。

  唉!反正从洛阳的百姓这里对照出的时间看,是先有弘农王出征,有袁绍的这句证词,才有了董卓对袁隗袁基的痛下杀手。

  但眼看袁绍此刻已是如此惨状,这样的话真是不说为好。

  却不知光是他的这句答复,已够让袁绍陷入更深的困惑与绝境之中。

  安好?弘农王安好?

  这是什么情况?

  孙策瞥了眼袁绍的脸色,心中若有所思。

  真是好笑。出兵之前,总听袁术说起那个“庶子”就是咬牙切齿,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不满于庶子爬到他头上的愤懑,让人不难想到,这袁绍应当本领不小。但看他此刻的表现,怎么也不像是能扛起门庭的人啊?

  不过从他入不得虎牢关看,确实不似他孙策有本事!

  虽说他和袁绍没多大的交情,但他也不介意在此时为袁绍解惑。

  孙策接上了曹昂的话:“不错,袁将军可以安心,您那一句话没要了荥阳王的命。董卓应当觉得这负责假扮陛下的人还有用,在让董旻从虎牢关撤兵时,把他一并带上了,可惜正好遇上了我。董旻仓皇逃窜,却把荥阳王给丢下了,被我所救。”

  “不过也怪我没先来虎牢关与几位将军会合,荥阳王被困董贼之手,也不知陛下已杀至洛阳,竟闹出了个天大的误会。我以为荥阳王是真,荥阳王以为还要继续假装,直接到了陛下的面前。我又见陛下与荥阳王之间天差地别,当即就气得要让陛下处决这位甘冒风险假扮的忠臣。”

  孙策说到这里,都觉心有余悸,懊恼自己的莽撞。

  “幸好,陛下当众解开了这身份的迷云,又为了安抚忠臣,为此事结案,改封他为荥阳王,还将自己的名字赐予了对方,自己另用彼时在河内新定下的名字。此事便也圆满落幕了。”

  “荥阳王为陛下在洛阳周旋争得了时间,陛下在河内聚集兵马,一战渡河,先我等一步攻入洛阳,赶走了董贼,正如陛下所说,此为上天不绝汉室!”

  ……

  “也得说是幸好——”

  这一行人等折返向洛阳的路上,收到了孙坚等人进军而来的消息,又在半道上等了大半日,正好等来了另外的一路兵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璧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三国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