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141)

2025-08-10 评论

  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暴脾气!

  郭嘉一个陌生人,能和孙坚聊上天,也是本事,不愧是三国历史上曹操手下的知名谋士。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连装皇帝这件事都已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刘秉他明明应该对近来洛阳城中来了不少数得上名号的人物大感震惊,现在竟也只是觉得,不过如此而已。

  至于荀彧和郭嘉明明是因荀攸的举荐前来,却迟迟未到,他也只当洛阳城里多了几个野生的谋士,没到捕捉的时候。

  正好让他能再研究研究,能不能打着教授黑山军汉字为由,让他一个不慎写错了字,也能糊弄过去。

  另有一件好事。

  在兰台大批烧毁的书籍之中,还有几尊保护得法的金盒,其中珍藏的竟是与天子起居有关的札记,都已被送到了他的面前,让他得以闲来翻阅,以免对不上号。等到大略有了数后,他再来找刘辩谈谈心,看看能不能把他忽悠成洛阳皇宫复原的设计者之一。

  这样一来,他不认得宫中布局这件事,就能掩藏过去了。

  不过眼下……

  “请他进来吧。”

  还是先见见郭嘉,听听他的高见吧。

  那年轻的文士被荀攸接入此地的时候,就见这庭中角落里摆着数个木框,上填沙土,似是识字的道具,让人仿佛可以想见,陛下对于自己的元从将领不识文墨这件事,简直是痛心疾首,于是亲自盯梢对方的学习进程。

  让人想想这场面,便不由会心而笑。

  但寒风迎面,向前便是戍卫在天子近前的刀兵,又让郭嘉收敛起了几分面上的散漫。

  入得屋中的炭火暖融,也未让他有所放松,只是在那身着锦衣的青年抬眸而视的刹那,忽然疾步上前,俯首在地,“草民郭嘉拜见陛下,此行,意在恭贺陛下将得喜讯。”

  刘秉愣住了片刻,“……喜讯?”

  他有什么喜讯?

  郭嘉答道:“嘉近来行游洛阳,见石炭将近,寒冬未绝,特来为陛下献策,解百姓冬衣不足之困!”

  刘秉面色一震,若非顾忌着皇帝的形象,早想由坐转站,上前去问问,郭嘉口中的策略是什么。

  只因,这还真是洛阳面对的最大问题!

  石炭,也就是煤炭,制作成了蜂窝煤后,燃烧的效率大大提高,时间得以延长,还能取代木炭的作用,但——

  但洛阳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那些石炭可以供给河内河东所需,却绝不可能遍及洛阳。偏偏,河东煤矿的产能没有这么高。若说再就近寻找煤矿,或是增添人力,那又必定会耽误其他的事情。

  是,虽说冬衣厚实,也就不必非要点火取暖,但这厚实且保暖的冬衣,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简直是奢侈品。

  刘秉平复了呼吸,沉声问道:“如何可解?”

  郭嘉答道:“请陛下放眼向洛阳南面一看,这解困的关键,正在荆州。”

 

 

第65章 (二更)

  荆州?

  “为何是荆州?”

  上首的天子显然并未因郭嘉年少,就小看于他的建议,毕竟他手底下还有个年纪垫底的司马懿。

  而从后世的视角来看,郭嘉并不像此刻一般籍籍无名,也让刘秉对他多了一份看重。

  他道:“你说解决冬衣不足之困,可这荆州毗邻司隶,并无什么布艺纺织上的差异,冬衣夹袄之中,也还是贫者填塞芦花,富者遍身丝绒,有何异处?”

  现在棉花也还没传入中原,让他想着再次借用史子眇道人作为借口,派人去寻,都唯恐过于浪费人力物力。

  为何郭嘉会说,意在荆州?

  刘秉又抬了抬手:“行了,你起来答话吧。”

  “是。”郭嘉回道,“不知陛下对于荆州了解多少?”

  刘秉有些意外地听到,郭嘉在得到准许站起来的同时,竟大着胆子来了一句反客为主,当即眉眼一抬,投去了一道警告的目光。

  却也并未犹豫地答道:“只知孙文台自荆州长沙来。”

  其实他还知道些什么刘备投靠荆州刘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类的东西,但这全是历史上许多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和现在有什么关系?

  就拿倒霉的刘表来说,他不光没当上荆州牧,还因董卓仓促撤兵长安,也被一起劫走了!

  谁让之前,他也在洛阳。

  好好一个能干大事的汉室宗亲,八俊之一,现在也变成了董卓手里的人质。

  郭嘉摇头:“不,陛下应该还知道一件事,此事还是公达提起的。”

  刘秉似有恍然:“你是说,朕的招贤令下达,没有荆州人来京师?”

  “正是!”郭嘉回道。

  他拱手道:“恕嘉大胆,为陛下分析一二。”

  得到了刘秉的授意,郭嘉继续说道:“这并不意味着,荆州人已不是陛下的子民,而是因为,陛下的这封招贤令,只见求贤若渴之心,不见帝王杀伐果断的威仪!对于早有州郡长官起兵应和的兖州豫州来说,贤才势必蜂拥而至,可对于凶贼遍地的荆州来说,您的威仪压不过地头蛇,士人便难以北上!”

  “……凶贼遍地,你倒是会说。”刘秉低笑了一声,却也默默记住了郭嘉说的这句少了杀伐果断。

  他是头一回当皇帝,荀攸也不是个太激进的脾气,最后成文的招贤令是这个样子,真是一点也不奇怪。不过看起来,效果卓越之余,还有不少改进的余地。

  “继续说吧。”

  “孙文台自长沙起兵后,同为吴人的苏代,联合华容长贝羽占据长沙,若非陛下于司隶仍有要事,孙文台早该请辞,折返长沙平叛。我向孙文台问及,他为何不将此事上报陛下,他说,此二人反叛,不过小事而已。此为小事,何为大事?”

  郭嘉只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就已一口气说了下去:“大事便是,荆州宗贼林立,土霸豪酋胁迫乡人割地自立,做了盗贼,也正是在这样的四分五裂中,会有昔日的零陵人观鹄叛乱,号为平天将军!”

  “而那荆州士族既不欲与宗贼同流合污,又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制衡,间或往来,看似收容士人入襄阳太平之地,实则又是断绝了他们向陛下效力的希望!”

  简而言之,全是想要割地为王的恶徒。

  孙坚在这种环境中任职,不为人凶悍一些,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威名。

  但正是这样的地方,为陛下欲解燃眉之急,提供了莫大的机遇。

  刘秉沉默了片刻,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派遣军队扫平荆州,从这些裂土称霸的宗贼处得到一笔购置冬衣的钱财?”

  虽然知道他的部将里贼寇出身,或者能去打劫的不少,但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是不是有哪里不太对啊?

  郭嘉理直气壮:“陛下的招贤令,是否也是圣谕的一类?荆州迟迟不应,便如叛逆,陛下讨之无妨!再者说来,陛下可知这些宗贼囤积米粮几何?”

  刘秉不语。

  郭嘉道:“北方偶见坞堡,其内可藏千户,米粮供给千户食用数年,南方因河流山谷便是屏障,多为据险而守,一处宗贼聚居之地,逾两千户,米粮两倍于坞堡不止。”

  刘秉心中飞快地盘算,若是一处宗贼的存粮够他们吃五年,换算到洛阳的人口,平均分配下去,也够吃上一个月的……

  比卫觊的存粮多出不少,还是现货。

  最重要的是,卫觊现在是忠臣,不好压榨得太狠,但对逆臣就没那么多顾虑了。仅有的几个问题是——

  “有这么多?”

  “只多不少。譬如黄金布匹之物,更是多不胜数。”

  “可这不是出兵的好时候,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不欲在此时与董贼开战,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又如何还能大举攻伐荆州呢?”

  郭嘉回答得依然果断:“并非大举进攻!”

  他自袖中取出了一团乱线,搁在了面前,向刘秉道:“此乱局,陛下当作何解?”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璧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三国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