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225)

2025-08-10 评论

  更让黄祖庆幸的是,黄旻招来了此人到军中,也用自己的一死,替黄祖测试出了关羽的忠诚!

  若是这样的人都不能用,还有谁能用呢?

  关羽也确实没有辜负黄祖的信任,在这几月与孙坚大军的交手中,他凭借着黄祖的委任和器重,在军中挑出了千余精锐,不仅在沿江战线站稳了脚跟,一度打至对岸,而且算起军中的伤亡,也是排在最末。

  在这战绩事实面前,黄祖怎么都要将关羽当作心腹来培养。

  何况,他也知道,那群因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宗族,其实也未必可靠,若是军中有变,有些人可能跑得比谁都快。他也就更需要有关羽这样的护主之人。

  “云长,以你看来,他们会从何处来袭?”

  关羽一愣,像是未想到,黄祖会将这个问题抛给他。

  “哈哈哈不必有所顾忌,随便说说。”

  关羽可不是因为答不上来而愣住的啊,他只是自那哨骑的来报中意识到,江北的刘备孙坚等人,终于要结束这荆州的南北对峙,他也终于可以从卧底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回到刘备麾下了。

  一听黄祖这般说,他当即答道:“我军人数众多,战船也多,敌军若是渡江得慢,必能被我们拦住,所以既要避开夏口、洞庭这些我军防卫严密之地,又要选择江面狭窄处突围!”

  “不错!”黄祖赞道,只觉这几月间对关羽的历练,让他成长良多,也果然是一员大有潜力的虎将。“那你觉得应在何处?”

  关羽沉思了片刻,望着眼前的水陆舆图,答道:“西起乌林,东至赤壁,正是这一段江面最窄之处!”

 

 

第104章 (二更)

  他本是河东人士,又追随刘备转战中原,前往幽州,并不曾在此前来过荆州。

  可这个结论的得出,甚至不需要他对长江流经此地的这一段水系有多少了解。

  乌林到赤壁的这一段,就如长江流经这一段的壶口,再往东去,江面的宽度几乎达到此地的三倍。

  若孙坚大军放弃了在洞庭这片地势复杂的位置,也放弃了从黄祖家族世代经营的夏口登陆——

  那么屯兵乌林,而后一举渡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黄祖也面色凝重地点了点:“此地,也正好位处我这夏口与那苏代大军屯兵处之间,实是个登岸的好去处。不过,我们也不能胡乱行动!”

  若是为了拦截孙坚渡江,却将夏口的大军全数调度了过去,那占据襄阳的刘备等人顺流而下直走夏口,该怎么办?

  就算要出兵拦截,也不能让老家空虚了。

  可黄祖的脸色也只是凝重了短短一瞬,就已变成了杀心四起的凌厉,以及一种说不出的倨傲:“渡江渡河,呵,真以为这里是黄河之上吗?”

  若不是先前他错估了敌军的来势,也没想到扬州方向有一路兵马支援,又怎会让黄射不幸沦亡敌手。但现在,想到对方的首要目标,乃是渡江而战,他就忍不住想笑。

  传闻洛阳以北的孟津,那小皇帝曾经在黄河中沉落铁锚,以船代桥,成功让士卒过河,但此举,在黄河上可行,在流经荆州的大江之上,却完全办不到!

  他若是因此前的成功养肥了胃口,想要在此地故技重施,觉得强龙能压地头蛇,那就必定要在这里,栽个跟头!

  “我即刻带人前往赤壁戍守……”

  “不!”关羽刚刚开口,就被黄祖抢白,打断了他的话。“不是你去赤壁,与那些响应我等行动的宗族把持此处,阻拦敌军渡河,而是由我带兵,去把人聚在那儿。你留守此地!”

  黄祖咬着牙,吐出了一句愈发显露杀机的话:“我要亲自,去会一会孙坚。”

  孙坚这人的作战习惯,他是知道的。这人没甚背景家世可言,于是为求立功高升,一定要自己拼杀在前。

  就拿当年的黄巾之乱来说,孙坚随同名将朱儁平定荆州黄巾,一马当先冲上城头,依靠着先登来鼓舞士气,完全将自己的性命置之不顾。

  现在,既然乌林、赤壁一带,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孙坚难道会不来吗?

  不会的,一旦开战,他必定拼杀在前!

  这岂不就是黄祖复仇的最好时机?

  黄祖又重复了一次,这一次也并不只是把话说给关羽听,更是说给他麾下的人听:“云长,你留守夏口,我让他们协助于你,务必给我把守住这里。”

  “是。”关羽答应得痛快,心中却也明白,黄祖能如此果断地做出这个决定,绝不只是因为他的本事够强,看起来够忠心,也是因为这夏口多的是姓黄的人,是他黄祖经营多年的眼线。

  关羽初初接手,居中在此主持,可以,但若要做出什么对黄氏不利的事情,却有许多双眼睛盯着他,极难办到。

  黄祖做出的,未尝不是一个权衡之下的决定。

  不过,当黄祖带兵匆匆赶赴赤壁的同时,关羽也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那一干精锐一分为二,一半留守夏口,一半拆散在了夏口各处的戍卫队伍中,名为通过这些人随时获知各处的情况,但又不影响原本的行动。

  趁此机会,他也将夏口一带的各路兵马情况全部掌握在手。

  随后,他又自黄祖留下的兵马中挑选了一位黄祖的心腹,和他确定了轮守的安排,又得到了一句“关统领办事谨慎”的评价。

  现在,他通过调动自己已经收服的那千人精锐,便能实现对夏口戍卫的调整,甚至是暗中破坏了,可仍有一个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他要如何将他在夏口的消息,向刘备传递出去呢?

  此前的数次小规模交手,不仅让他向刘备报了自己的平安,也让对面知道,他已手握了一支人数不小的队伍,能在必要的时候干扰战局。

  大哥与孙坚都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哪怕敌军是由各方宗贼聚集而成,说是鱼龙混杂也不为过,但既是渡江之战,又有黄祖这样势力不小的地头蛇,必定会付出不小的代价。若能借助关羽的内应打开局面,便能以点破面,扫清全局。

  黄祖将他留下夏口,或许不是对他们来说的最好情况,但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可一切的前提,都得是他能成功将消息送出!

  但在这个时候,贸然领兵出战试探,借此传递消息,必定会引来夏口守军的怀疑,不是一条好计策,应当……

  应当另谋一个出路。

  而好巧不巧,当关羽在开动脑筋的同时,因接到了圣旨而动兵的众人,并没有只打算干等敌军调兵的消息,枯坐着等待关羽的送信,而是已然用自己的方式行动了起来。

  ……

  大江东去,涛涛浪涌。

  自江边每隔百丈树立起的望楼向北望去,只见江上于夜色里漂起了一层雾气,因浪涛翻涌,江水中时而有一块的颜色变得深了些,时而又浅得像是亮了起来。可再仔细看去,江上只有稀薄的光,照得一片模模糊糊的。

  戍守在望楼之上的士卒一巴掌拍在了自己的脸上,强行驱散去了短暂袭来的困意,却听到身边的同伴发出了一阵笑声,像是对他这表现大觉好笑。

  “你笑什么?”

  “笑你也太警惕了。”

  “这怎么能怪我警惕,如今咱们结盟守江,一家管着一座哨塔,万一出了什么差池……”

  发出笑声的人打断道:“你也不想想,我们陈兵在此,敌军若要站稳脚跟,不至上了岸就被我们拿下,得派出多少楼船运载士卒?”

  “今夜江上少有风浪,也无明月在天,确实是渡江的好时候,但姑且不说,江中还有巡航的船只,点照着明灯,就说那楼船的高度,划桨的声音,难道是能掩盖得住的吗?”

  载人越多,吃水就越深,不仅船只需要够高,船体还需要足够结实。

  这样的船只,在航行的时候发出的动静,是掩盖不住的!

  可他们打眼向着江上看去时,只能瞧见江中偶尔会出现的漂浮物,自水上掠过了一点阴影,何曾看到船只的踪迹呢?

  正是这份自觉无有纰漏的判断,让他们未曾瞧见,江上的一片、两片……十二片阴影正在向着此地靠近,间或响起的船桨声混在了波涛起伏的动静里,显得几不可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璧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三国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