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122)

2025-08-11 评论

  他正要说话,那边的驸马都尉崔元先开口了:“这狸奴竟是殿下您的,昨日还去了驿馆玩耍呢。”

  他是皇亲,还是驸马,就连公主来日荣辱,都要新君照拂,自然是要恭顺些,眼看着那边人就要开口,他赶紧先截住话茬儿。

  朱厚熜闻言抬起头来,微微笑着答应:“昭昭是爱四处跑动。”

  “敢问殿下,是哪个字?”礼部尚书毛澄忍不住便问起来,皇宫中也养猫,当年宣宗皇帝也爱猫,还爱画猫,但宫中的猫,取名字也不会这么尊贵,昭字,一只猫怎么配呢?

  朱厚熜微微一笑:“就是日月昭昭的‘昭’。”

  不待他说话,李盛咽下嘴里的一口点心,跳下桌子,走到了毛澄身边,站住后把两只前爪抬起,放到了他面前——喏,你可以仔细看看。

  毛澄看过去,当即便惊掉了手里的茶碗,滚烫的茶水泼了他一袍子,他却也顾不得,立马从椅子上跳起来,弯腰看着面前的猫猫爪垫——左爪是一轮红日,右爪是一弯月影,日月,这是大明朝的国号啊!

  再抬眼,便看到了那一双明黄色的猫瞳,便是皇帝身上的龙袍颜色,也没有这等生动耀眼。

  “毛尚书!”

  “毛大人!”

  接连有人站起来了,毛澄却恍若未闻,只愣愣地看着,几息后才醒过神来,站起身子,对着朱厚熜长身一礼:“臣为殿下贺!”

  旁边的几个人已经有凑近了看到的了,这会儿也是惊得两眼瞪大了呆呆地看着,李盛举着前爪有点累,但是想一想,这么难得的装逼时刻,嗯,可以坚持!

  等一圈人都看完了这只名为“昭昭”的猫猫,被日月爪垫和明黄色猫瞳震到了,都默而不语,每朝也都有些所谓嘉禾祥瑞之事,什么黄河水清天光月明之类的,但今天,这超出认知范围了啊。

  良久,有人率先跪下了:“此等祥瑞,臣为殿下贺!”

  既然已经有机灵懂事的,大臣们也不会塌台子,于是呼啦啦都跪下了,跪吧,今天的殿下,明天的陛下,不就是提前跪一下嘛,给未来老大拍马匹,不丢人,何况还是事实。

  这会儿也没人讲究猫咪用“昭昭”这个名字是不是不合适了,大家都非常懂事地闭嘴,齐声道:“臣等为殿下贺!”

 

 

第111章 

  在一个春风和煦的上午,迎驾大臣们在锦衣校卫以及地方官员的簇拥下来到兴王府门前,朱厚熜率领王府官员等人在王府大门迎候,而后一同到王府中承运殿,行谒见礼。

  走完这套仪式后,奉迎使宣读遗诏,朱厚熜升座,受金符,诸位大臣再次以文武分列两侧,同藩王府中及安陆官员共同行谒见礼,这一次,便是拜见皇帝的大礼了。

  自此,兴王府世子朱厚熜,走上了更大的政治舞台,开始驾驶着大明这艘航船走向下一段旅程。

  如今的大明进入了一个很危险的新旧更替的“空位期”,虽然在张太后以及以杨廷和为首的诸内阁大臣主持下,国家机器仍在照常运行,但无论是庙堂还是朝野,都希望新君能尽快入朝,定鼎大位,主持大局。

  也因此,在定下名位之后不久,朱厚熜便开始着手安排接下来的事务——这一去,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否回到安陆,因此为孝道计,是必要去辞陵的;兴王府人手有限,谁跟着去京城,谁留下看护母亲及兴王府,都要细心筹谋。

  张景明与袁宗皋这两位长史,在上一代兴王时代便辅佐尽忠,如今少主入主大位,朝中博弈风云变换,他们扶助辅弼新君治理天下,也是职责忠义所在。

  更有结盟伙伴,已经内定属意的孙交家族,将会在安陆暂且留驻看护王太妃蒋氏,而后朝局稍定,便可入京起复,为新帝尽忠。

  而皇宫大内事务繁杂,没有可靠的身边人绝对不行,朱厚熜身边的太监们自然也要跟着主子前往,如张佐、鲍忠、麦福、黄锦等大太监,是要分掌大内各衙门的。

  一切安排就绪,朱厚熜依礼前往兴献王园寝祭拜辞别,这种仪式太过庄重严肃,李盛没去,他最后去了一趟孙家。

  孙姑娘做了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如意结,红色丝线劈开,又细细地绞了金丝进去,下面悬着一块圆形的白玉牌,和猫爪差不多大,上有“平安如意”四字。

  丝扣小小的,一环扣一环,编得又密又结实,看着就很费时间的样子。

  “大姐儿辛苦了这好几天,总算送得出去了。”

  李盛歪头看一看,果然,孙姑娘眼下有一片淡淡的青色,估计是熬夜了。

  她手里拿着那个有一次李盛落在孙家的荷包,把如意结放进去,然后在荷包两边缝了绳子想挂在猫猫脖子里。

  李盛抬高猫猫头方便她系上绳子,等她放好后歪头蹭蹭她的手——你也要平安如意啊。

  祭拜兴王陵寝后第二天一早,朱厚熜便辞别母亲,前往京城。

  李盛自然跟随,昨天府里忙得团团转,他就没去找小朱,还没把孙姑娘的礼物给他呢,不过那个荷包已经被他像是脱毛衣那样从头上扑棱着拽下来了,昨天晚上就被他藏在了小朱马车倚枕的下面。

  兴王妃蒋氏眼圈泛红,她与兴王年少结发,从北京城来到安陆就藩,安家置业,生儿育女,本以为会在安陆就这样安静祥和地过完这一生,谁知天意难猜,唯一的儿子,就要离开她前往京城了。

  当皇帝自然好,但是,她的心中不免也有着深深地忧虑——宫中有张太后,朝中有杨廷和,皆是武宗旧人,儿子这一去,身单力孤,安危祸福难料。

  但眼下,她也只能忍下这些别离之念,嘱咐儿子万事小心。

  朱厚熜最后看一眼兴王府大门,进了马车。

  李盛蹲在里面,帘子一掀开阳光照进来,金色猫瞳眯了眯,然后,就被一把抱起来按在了怀里。

  毕竟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哪怕在人前是举止端方有礼有节,但要远离故土去往完全陌生的京城,他的心中又怎会平静?

  李盛挣扎着把一只前爪掏出来,用爪垫拍拍朱厚熜的肩膀:好歹,这次他有两位长史了,嗯,还有自己陪着。

  在真正的历史上,张景明病逝在他继位前夕,袁宗皋去世在他登基不久,两位兴王府的潜邸老臣都离开了他,这就导致,后面与世宗旧臣们发生冲突的时候,他的身后,没有一个老成持重的自己人能劝解安慰他。

  还年轻气盛却被压制的朱厚熜,选择了在“大礼议”中依附过来的臣子来对抗,而这些臣子中,固然有忠良清正之人,但也有很多人,正是在这场辨论和对抗中得以升官,对于对抗,他们巴不得越激烈越好,不然,怎么腾位置,他们怎么往上爬呢

  因此,礼仪之争,后面就完全变成了党派之争,冲突愈演愈烈,绵延数年之久。

  李盛一直在想,如果张景明和袁宗皋哪怕有一个人活着,是不是就能作为中间人缓和一下?

  有自己人在的少年嘉靖帝,不会陷入到无人援手无人劝慰的境地,在十五六岁的青春期性情变化,从一个被评价“仪表堂皇,有九五龙飞之威;精明强锐,俨然明君之相”的少年帝王,变成后面那个一心修玄贪图享乐的老道。

  想到这些,李盛的脑子里又浮现出几个人名来,后面的嘉靖固然是强硬自负,大肆打击报复,但这其中,也少不了人的推波助澜蒙蔽视听,以至从中牟利。

  他的前爪从朱厚熜的肩膀上伸出来,爪勾闪了闪——这一次,他会严防死守,嘉靖要改造,保证他一定走正道!

  讲道理,朱厚熜这执政智慧和政治嗅觉,在老朱家也是数得着的,要是好好干,便是中兴之君。

  在这期间,谁再敢唧唧歪歪地不干好事,或者嘉靖还是要作天作地,就看本猫猫挠不挠你就完了!

  怀里有个大毛团子暖呼呼软绵绵,确是是很治愈,朱厚熜过了一会儿就把头抬起来,看着昭昭的漂亮猫瞳,忍不住轻轻捏了捏它的猫耳朵:“昭昭乖。”

  李盛甩一甩头,用肉垫按住他的手,目光严肃:是你要乖才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置业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