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278)

2025-08-11 评论

  但冬日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汉朝从文帝那会儿就和匈奴频繁接触,大仗没打过,但小仗没停过,刘彻这几年又一直琢磨着打匈奴,请了不少老将边卒说过匈奴情况,渐渐地,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春季,才是攻打匈奴的最好时机。

  匈奴以放牧为主,逐水草而居,在春夏时节,各个部族要分开,各自去找水草丰茂的地方放牧。

  在这里要提一下,匈奴这种游牧民族的国家组织形式与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大不相同的,他们是由许多不同部落组织起来的一个大型联合体,彼此之间的联系很松散,只是有着共同的首领,即大单于,单于会为各个部落划分草场和水流。

  在中原,朝廷也会在各郡县摊派役夫、税银、贡物等任务,这是没商量的事儿,让你干啥你干啥,与此相对应,地方上遭了灾,中央朝廷也会负责赈灾救济,郡县之间也会相互帮忙。

  但是草原上不同,部落之间没有这么深厚的情谊,也没有什么集体的认同感,如果某个部落这次抽调壮丁太多,这个部落就会很危险,假如男人们没能从战场上成功回来,留在家中的小儿妇女就有可能受到相邻部落或者敌对部落的抢夺欺辱。

  各个部落平日都摩擦不断,到了春季,难道他们会老老实实地接受单于分派的草场范围吗?

  草场好,牛羊才能强壮,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但是好的草场是有数的。

  资源是需要争夺的,春季,是草原上的部落之间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说不定哪天就干仗了。

  而且,春季也是草原人最忙碌的时候,畜群中,公的会发情,母的会怀孕下崽,这是草原上最要紧的头等大事,能不能在春天妥善地照顾安置牲畜,决定了一个部落这一年的牛羊数量,也决定了他们这一年是丰饶富裕,还是窘迫贫困。

  部落越大,牛羊越多,在忙碌的春季,所有的草原人都要投入到辛勤的劳作中,就连战士们都要短暂地放下弯弓和大刀,和妇女们一起照顾怀孕的牛羊和刚刚降生的小犊子。

  因此,春季的匈奴是战斗力最弱的时期:部落间摩擦争斗不断、大家都忙碌而疲惫,能投入战争的士兵数量骤然减少、母马怀孕不能乘骑、公马躁动不安难以驾驭,要顾及草场不能随意挪动场地,机动性也大幅减弱......

  不趁着这个时候出战,难道等着秋收后匈奴人都没事干了,膘肥体壮精力充沛的时候再打吗?

  刘彻很快就下定了决心,他要在开春后发兵。

  其实说起来,春夏季打仗,对于汉朝也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农耕文明的春夏时节正是生产播种的时候,如果把大部分力量投入战场,势必要降低农业产出。

  但是,农耕文明有优势,中原自古就有储存物资的习惯啊!文景之治,两代皇帝兢兢业业,给刘彻攒下了不少家底呢!他暂时还耗得起。

  元光六年,刘彻指定了四位将军从四路出发。

  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郡(山西右玉);公孙敖出代郡(张家口蔚县);最后一路,是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郡(张家口怀来县)。

  每人带一万五千人,从不同方向寻敌求战——很明显,这是一次试探性的出征。

  这很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是第一次主动出战,与上次在马邑守株待兔不同,匈奴散落在草原上,不知所在,只能先这样小心探索着前进。

  鹰扬卫出动了六队,每军一队五十人,另有一百人跟着金雕行动。

  李盛为了这次出战,提前就开始减肥了,他之前吃得太胖了,飞行速度都受影响,轻装上阵,才能尽量快捷地传递消息。

  历史上是李广带着一万人遭遇了匈奴大军,全军覆没,连他自己都被抓了,但因为他名声大,匈奴人想活捉他,就没伤他,只是在两马之间挂了一个网兜,把李广兜在里面,打算送去邀功,李广假装伤重昏迷,在他们停驻的时候趁机夺了一匹马才逃走。

  鉴于李广后世闻名的倒霉属性,这一次,李盛也是先跟着李广行动的。

  大金雕比军队行进更快,他迅速探知了匈奴大军的位置,有足足五万人!

  这回汉军一共才只有六万人啊!无论哪一队碰上匈奴主力,都会被全盘吞掉的。

  李盛迅速回撤,敌军太多,而且有熟脸,说不定还记得马邑之战的金雕,它不能在这里待着了。

  找到鹰扬卫小队,在他们上空盘旋不止,朝着西北前方不停地啾啾叫,很急切的样子。

  张次公和韩嫣亲自带队,他们两人本就对金雕更熟悉,和金雕磨合了这几年,已经有默契了,朝着空中吹了一声短促的呼哨,金雕落下后,张次公摸摸大金雕的头:“阿曜,前面有危险吗?”

  “啾啾!”

  “匈奴主力?”

  “啾啾!”

  张次公立刻紧张起来:“多少人?”

  大金雕飞到半空,围着他们绕了一个非常大的圈子。

  一般小股军队就是绕着人飞一圈,一万人以内就是圈着五六个人飞一圈,以此类推,如果阿曜绕的圈超过了一队五十人,就代表它能看到的敌人,是黑压压一片数不过来,金雕根本无法靠近。

  韩嫣呼吸一窒,立刻招手叫人:“你们立刻带一队人回去,告知李将军,让他远远地绕开!不,来不及了,绕开也会被发现的,让他原路返回,去找公孙敖!”

  李盛回忆着刚才那些匈奴人前进的方向,只怕鹰扬卫回去正好会撞上,他飞到人前面阻挡住,朝着韩嫣叫了一声,高飞入云,来不及了,他要亲自去找李广。

  “噍——!”

  李广正带兵往这边赶,就听到了一声鹰鸣,他抬头看去,大金雕迅速下潜,停留在他大军前面,张开翅膀,是阻拦的姿势。

  李盛飞到李广跟前,不客气地呼了他一翅膀:你TM的跑这么快干嘛,警报收到了吗?你就带着人往前莽!四个人里就你跑得快!

  其实李广一向有这个毛病,他自己心理素质超强,啥也不怕,但是也正因如此,行事一向择机,太过冒险,且带兵闲散,人人自便,他的军中少用警报,文书也是一向省事,只是会派出大量的斥候远离大营放哨而已。

  在边境的时候,李广接触的大部分都是防御性战争,这个短板的影响还小一点,但是到了草原沙漠上,太过冒险是会丢命的!

  历史上刘彻说李广“数奇”,运气不好,李盛也单纯地以为李广是没运道,可今天他忽然觉得,李广的所谓“运气不好”,也有一部分他自己的原因,他有点太莽撞了。

  凭心而论,李广的确是个猛将,单兵作战无敌,射术更是迎风百米不带怕的,人格魅力也有,戍边多年忠心劳苦,待下边的士兵很好,每有缴获都是分给众人。

  但在大集团打野战上,他的指挥能力就差一些了,而且李广防守多,出击战欠缺经验。

  与匈奴对战,大大小小有七十多场,却总是苦战无功,还有几次几乎就是全军覆没,这难道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吗?或多或少,只怕也有个人原因吧。

  李广心性也欠缺一些,有些自负,气量也差点意思。

  最为人熟知的两件事:诱骗羌人投降又杀降;因为错过时辰,霸陵尉不予放行,而后李广重新掌权后把霸陵尉强征入军杀害。

  长年打防守战,擅长突袭机变,这样的错误战略思维导致了他的失败,而自负骄傲的性格又注定了他很难反思自己。

  李盛收回思绪,看向后面的人群。

  李广被呼了一翅膀,有点懵,但很快,大金雕就再次起飞,在前面引路,回过头冲着他啾啾叫:赶紧的,要抓紧时间避开匈奴主力啊。

  李盛打算让李广去找公孙敖会合,草原上还是匈奴人更占优势,万一实在躲不开,三万人也能抗一抗等他去找援兵,一万五就擎等着被包饺子吞了。

  李广顿了一下,传令掉头回返。

 

 

第242章 

  在真正的历史上,这四路大军中,李广全军覆没,公孙敖一万人就剩了三千,是损失最多的两队,现在李盛带着李广的军队,紧赶慢赶,终于把这俩倒霉蛋汇合了,心里松了一口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置业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