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河间王刘德不同,他是真正地尊奉儒学,向往先哲往圣的太平盛世,追求仁义大道。
也因此,后世有不少儒生觉得刘德比刘彻更适合当皇帝,比如司马光、朱熹等人就曾经畅想过,若汉景帝不取刘彻,而是以刘德为太子,那么礼乐制度一定会在汉朝复兴,国家可省去祭祀求仙之费,刘德一定不会大肆兴兵,百姓也可免除战争劳役之苦。
这就有点太偏激了,李盛就很为铲屎官不平,求仙祭祀他没什么可分辩的,刘彻在这方面就是个纯傻瓜,无条件被骗的那种;
但是所谓“战争劳役之苦”,难道是不打仗不建工,国家就能兴盛吗?所谓的“天下太平”,不过是以边民百姓的血泪作牺牲罢了。
在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强敌列边,危机四伏的西汉时期,不说谋国强兵,却一心追求圣贤大道?
对于这些无脑吹捧仁义大道,妄想退一步就和平安顺的人,李盛只想把他们扔到边境六郡,让他们感受一下被匈奴时常劫掠日夜不安的痛苦。
第240章
天光五年十一月,夜色黑沉,未央宫中沉寂一片,刘彻端坐高台,手中慢悠悠地转着一只墨玉莲台,沉眸听着下面侍者的禀告。
“皇后数度传召巫女楚服,行巫蛊祠祭祝祷,多有诅咒之词。”
“当真?”
“臣不敢妄言。”
“朕登基以来,皇后骄横霸道,嫉恨失度,更有数次戕害宫人之举,如今更是以皇后之身,惑于巫祝,事已至此,朕断不容忍。”
墨玉莲台被刘彻随意搁在案几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来人,传张汤。”
在一个阴沉寒冷的冬日夜晚,张汤受命查案,椒房殿被团团围住。
火光照亮了这片天空,整个汉宫一夜无眠。
李盛叹一口气,望向椒房殿的方向,那里,张汤正在把皇后宫里的所有人控制住,然后大肆搜查,连地砖都撬起来一块块看,院子里,连廊边,树下,花瓶里,梳妆柜抽屉、被褥夹层,到处都有人在绷着一张脸,把手边的东西拆开,举着火把一寸寸地查验过去。
通过系统,他能看到陈皇后满目仓惶,无助地站在一边看着,大红色的裙边沾上污泥。
陈皇后可怜吗?可怜,儿时的金屋藏娇,变成了今夜的满宫血泪。
但是,她也并不是全然无辜。
在得知卫子夫得幸有孕的时候,她在椒房殿大发脾气,“几死者数人”,折磨宫人泄愤;
她的母亲馆陶公主,更是公然把卫青抓走意欲杀害,堂而皇之地不给皇帝脸面,敢直接从建章宫把皇帝的人抓走,可见其狂妄大胆;
堂邑侯府中因为有馆陶公主与皇后,更是横行长安肆意妄为;
然而,使陈皇后落到今时今日处境的最大原因,还是她的不作为,甚至对皇帝无形中的逼迫。
她是皇后,她是刘彻最天然的盟友和亲人,在刘彻初登帝位身后无人势力单薄的时候,最需要人才亲信和政治力量的时候,她身为窦太后最宠爱信任的外孙女,不但没有在窦太后面前说一点情,反而每每仗着外祖母的偏袒逼得刘彻低头。
李盛现在都还能想到他刚穿过来的时候,刘彻刚登基两年,第一次尊儒失败后,亲信大臣赵绾和王臧被杀,军权也摸不着一点边,三公九卿,几乎都没有他的人,他是皇帝,却连自己最亲近的大臣都保不住,刘彻每每想到此处,夜里便在灯下枯坐,窦太后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来气。
连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都知道陛下心情不好,可他最亲近的枕边人陈皇后,连一碗热汤都没送来过,还要在窦太后跟前抱怨刘彻待她不似以往温柔耐心。
窦太后越老越护短,生怕自己的心肝受委屈,不免就要在刘彻跟前说几句。
刘彻是皇帝,又是这样刚烈的心性,记仇记得比谁都准,陈皇后既然令他伤心失望,待他掌权后,身边又有了温柔可心的卫夫人,又怎么会再去委屈自己主动亲近皇后?
而刘彻近乎无视的冷处理,也使陈皇后彻底走火入魔。
其实,陈皇后从很久之前就开始求仙问卜了,自从窦太后没了,她就肉眼可见地慌乱起来,卫子夫荣宠不断,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她却成了个空壳的皇后,一无子嗣,二无宠爱,就连之前引以为傲的家世,在刘彻亲政掌权后,也没了丝毫用处。
她开始近乎疯狂地让巫师作法求子,只要有个儿子,有个儿子就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卫子夫这么多年独宠,也只能生女儿不是吗?这就是她的机会!陛下登基十年还没有儿子,只要她在卫氏之前生下长子,陛下一定会很开心,他会回到椒房殿守着她,守着她的孩子,她是皇后 ,她的儿子会被封为太子,她一样可以翻盘的!皇帝会像以前那样宠着她,护着她,就像他们刚大婚时那样。
她想要生儿子,可皇帝不来椒房殿,她怎么怀孕生子?
于是,她命女巫楚服作法给皇帝下咒,想让刘彻回心转意只宠幸自己,她已经调养好身体,准备好了方子,哪怕是几天也好,只有皇帝来了椒房殿,她才能有孕啊!
可是现在,事情败露了。
李盛收回目光,看向旁边,他感觉刘彻好像在发呆。
少年结发,十载夫妻,或许刘彻也心有不忍吧。
但是这点不忍,在看到张汤呈上来的写着自己名字的布条后,就像是薄冰见日一样,迅速消解了。
刘彻既然求仙信神,一心只想长生用寿,又怎能容忍旁人给自己下咒!
若是陈皇后诅咒的是卫子夫,或许刘彻还没这么愤怒,可她作法下咒的对象,是自己!
刘彻对这位表妹最后的一点温情,也被消磨干净了。
——天光五年,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
刘彻下令传诏内外:“皇后失序,惑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刘彻五岁的时候,两人缔结婚约,三年后,刘彻封为太子,十年后,两人大婚,陈阿娇以太子妃的身份嫁入宫门。
又过了十年,她坐着马车离开了汉宫。
刘彻消沉了两日,很快振作起来继续处理政务。
刘彻打算开始征收车船税了,主要针对的是商人,一来,是承继战国以来重农抑商的理念,而二来,也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这些年花钱确实不少。
兴建上林苑,操练军队,马邑之战出动三十万人,去年更有黄河改道,十六个郡的税收全都收不上来,国库还要出钱治水建堤坝,赈灾放粮,除了这些,河东郡在开发河东郡天,印黄河水灌溉滩地,长安到华阴的漕渠需要修建,朔方的水渠也也很有修建的必要,这都是钱啊。
虽然家底厚,但是刘彻觉得自己要打匈奴,这是个很花钱的事儿,还是得多攒点儿钱。
从征收车船税开始,刘彻一朝,还开创了不少增加中央财政的举措,比如盐铁私营,均输平准,酒类专卖等等,
除了这些,刘彻的眼睛还瞄上了诸侯们的钱,历史上,他曾经以恢复加强周礼为名,从诸侯们的兜里掏钱。
刘彻规定,王侯宗室来朝见天子献礼时,要用一种白鹿皮垫着才行,那这白鹿皮怎么买呢?简单,从朝廷手里买,一张四十万钱,不买不行哦!
那自己养白鹿不行吗?咳咳,还真不行,这种鹿,只有皇帝的园林上林苑才有养哦,别的白鹿皮,都是盗版,朝廷不认的。
简直是强买强卖的无耻强盗行为,果然再次验证了那句话,当皇帝的人,脸皮都厚。
第241章
元光六年冬,匈奴轻骑快马,夜侵上谷郡,劫掠粮食后,又杀害了不少兵士百姓,而后迅速离去。
马邑之战失去了两万士兵,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震慑,但是好几年过去了,他们又开始频繁地骚扰边境,在入冬后,他们缺粮食缺物资,就更嚣张了,这一次袭击上谷郡的,是匈奴左贤王部下。
刘彻决定作出反应,不能任由他们这样在边境侵袭百姓强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