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这样松松地系好,虎虎自己一低头再用爪子一扒拉就掉下来了。
不过,嬴政仔细想了想,他还从来没见过虎虎给包袱皮结扣,也从来没见过任何动物做这种灵巧的动作,虎虎到底是怎么给包袱捆起来的?
李盛表示,哼,愚蠢的两脚兽根本想不到本虎的智慧!他根本就不会把包袱的结打开!
包袱皮很大,所以结扣和边沿之间的空隙也很大,他会先把所有的东西都硬塞进去,然后再一边用牙齿叼住,一边用爪子按住,把因为塞东西而变得松垮的结扣扯紧,叼起来,完成!
至于为什么不用箩筐,李盛中午吃肉的时候有点困,不够专心,不小心被骨头划了一下,上牙膛有点疼,系统说明天早上就能好起来,那今晚上过去的时候还是用包袱吧,箩筐要一直张嘴叼着,跑起来就会有灰尘进去,不利于伤口愈合。
威武霸气的大老虎,脖子里挂着一个灰色麻布包袱,从窗户里跃出去,从秦宫后面打算直接爬墙头出去。
他提前踩好点了,这边因为是比较荒凉的旧宫城边缘,墙头比较矮,而且外面是一个小土坡可以缓冲,简直完美!
到了地方刚打算远距离冲一下跃上去,旁边的两个侍卫就非常殷勤地一边叫着“虎君”一边跑过来,给他搬了一个大概一米高的木箱子,看起来是仓库里用来存放箭矢的那种。
你俩很有眼力见儿!等本虎回来给你报酬!
李盛看了他们两眼,就着木箱子一借力,跳上了宫墙,跃了出去。
春日万物生发,再加上一夜春雨,山林里更是笋破土叶染青,一片生机勃勃,李盛等着雨停了,跑去用爪爪刨了几颗笋,觉得太累了!
那些笋长得很深的,而且这土都是又湿又软也不好扒,李盛忽然意识到了工具的伟大之处,他想要一个镐头!
但是想了想他现在的身体结构,李盛就放弃了,算啦,他还是去找蘑菇吧,至于笋子,肯定有附近勤劳的的村民上山找的,等待会儿太阳出来,他就带着山洞里的一整张灰色狐狸皮去“换”点好了。
那张狐狸皮可是很不错的,宫里的皮匠人上次偶然说过,这种级别的杂色狐狸皮至少也价值八十金,他这张还是纯色呢。
去的时候是包袱,回来的时候是箩筐——李盛把人家的一筐笋带着箩筐叼走了。
他也和山下的村民换过很多次东西了,村民们有些都认识他,知道这只大老虎很奇怪,总是拿一些珍贵的山参、皮料、甚至珠宝玉石等等,来换些箩筐篮子等东西,有时候来不及,甚至还会把里面的东西一起带走,比如这次的笋就被带走了。
不过好在从不伤人,不然,他们村里可是要组织起青壮上山打虎的,几十年前有一群狼认定是他们村里的人杀了狼崽,经常成群结队下山伤人,他们就结起队伍带着农具武器,还从官府借了长弓,上山把那群狼赶的赶杀的杀。
至于这只老虎要箩筐干嘛,他们村里年纪最大已经有些糊涂的老阿婆说,老虎都是要磨牙磨爪子的,估计是拿去磨牙玩儿了吧。
但是山林里的树很多啊!
老阿婆一副我很懂的样子:人吃东西还有喜欢吃不喜欢吃呢,他们村里还有个年轻男子就喜欢吃烧焦的肉,不爱吃火候刚好的,这只老虎应该就是虎群中那种脾气比较古怪的,就是不喜欢用树皮磨爪子,就是喜欢用竹编箩筐吧。
李盛并不知道村民们在背后议论他,他上牙膛已经好啦!于是他快乐地叼着箩筐,里面是一只野鸡和一大堆蘑菇,最下面是半筐笋子,走小路绕开人行,从后面回了秦宫。
中午,嬴政就吃上了鲜笋炖鸡汤,炫了两大碗,秦宫里也会从外头采买些吃的,但是还是虎虎带回来的更好吃些。
李盛表示赞同,这可都是系统严选!
李盛自己在山里捉了一只鹿吃得饱饱的回来的,倒是不饿,不过倒是很困,趴在嬴政的正殿睡到半夜才醒。
下了一场春雨,土地都润透了,今年的春耕都省些力气,嬴政一时高兴,想起郑国渠来,将来这条水渠若是修好了,哪怕天时不佳,也能灌溉土地方便农时。
于是过了几天便专程叫了人来汇报郑国渠的工程进展。
但是来汇报的人给嬴政扔了个大炸雷:郑国是韩国的间谍!
兹事体大,嬴政惊怒之下派人细查,可结果令他愤怒,郑国居然真是韩国派来“工事耗人力物力,借以弱秦”的!
郑国面对愤怒的秦王,不卑不亢,为自己辩白解释:“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要说我们政哥真的是很讲理的一个君主了,听了这话,细细思考过,觉得有道理,居然就放过了郑国,只是让他好好督建水渠。
——李盛表示,到底谁说我们阿政暴虐的!铲屎官明明就很讲道理很通人情啊!至于后来,那是老糊涂了,李盛表示有他在,必然不会再出现历史上的那些不好的事了!
按说这件事似乎就这么过去了,郑国继续修水渠,该干嘛干嘛,但是架不住有人不想放过这件事,想借此挑弄事端。
谁呢?秦国旧贵族和王室勋贵。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穆公,秦孝公一直都是奉行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华,无论国籍无论老幼无论出身,都会重用。
这一方略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来秦效力,秦国也受益颇多,但是,秦国的旧贵族们不高兴啊,朝中和军中的位置都是有限的,这些外来人才受了重用占了高位,那他们的利益就必然被侵占。
而且六国之士可以借助军功进入秦国高层,比如蒙骜本就是齐国人,却在秦国战功彪炳位高权重,连秦国王室都不能比拟。
这些人被边缘化之后怀怨已久,于是借着这次的事情发作起来。
再加上前阵子吕不韦的三千门客编纂了《吕氏春秋》一书,吕不韦大为得意,将书悬于咸阳城门,声称若是能增减更改一字,便赏赐千金,即后世所谓“一字千金”。
他如此张扬,秦王嬴政颇为不乐,在朝会上待吕不韦也有些冷淡。
吕不韦本是异国人,如此招揽人心执着声名,是不是心大了?
加上这次的郑国渠事件,他们声称,来历不明的异国之人终究还是心向故国,怎么会甘心为秦国效力呢?
于是就有些秦国旧贵族和王室人员上谏秦王嬴政:该把这些来历不明的异国人都驱逐!
历史上这件事发生在嫪毐之祸之后,嬴政确实因此发作过,但是这一世已经大有不同了啊!
这一世的嬴政对此不以为然,他是看不大惯吕不韦太热衷权势,但是他毕竟于先王,也就是父亲子楚,于秦国都有功劳,郑国渠也是他允准的,这些人就是借此闹事罢了。
但是他还想看看到底有谁心怀怨言对他不满,于是并没有阻止他们上奏,要看看是谁躲在后面,借着为国为民之名搞事。
他这一静默不言,李斯倒是慌了,情绪一上头,也有些失了稳重,真以为嬴政要考虑他们的建议,于是对这些人是恨得咬牙:老子求学多年,从一个小吏混到现在容易嘛!
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到咸阳,不就是为的出人头地位高权重吗?要是被赶走,他能去哪?天下之大,六国之地,没有一个能像秦国一样国强兵盛,他一个都看不上。
他来到秦国,就是要辅佐秦王成就大业的!
你们这是要断了我的青云路啊!
郑国是间谍蒙混君主,吕不韦骄奢不臣,你们搞他俩就行了,干嘛还牵扯我?真的很想骂人!
于是李斯觉也不睡了,连夜写了奏疏,第二天早上带着去上奏面见秦王了,李盛打了个哈欠,从旁边凑过来一只大虎头看了看,哟,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书》啊!
第340章
作为秦始皇执政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伙伴,千古留名的一位丞相,李斯的文词才华都是卓然不凡,《谏逐客书》作为千古名篇,也是情理兼具。
李盛拱了拱嬴政,自己把头放到嬴政的肩膀位置,和铲屎官头并头一起看。
嬴政暗地里深吸一口气:虎虎已经很重了啊!就算他已经二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肩膀上扛着一个大虎头还是很有压力的!